北京哪些医院白癜风最权威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是城市能级不断跃迁的必然诉求。作为新兴的城市内涝治理模式,海绵城市可有效助力城市适应气候变化、抵御暴雨灾害,更能进一步提升智慧城市“韧性”。今年,烟台市成为全国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再迎历史契机。
日前,我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正式出台,按照方案,我市将从今年起直至年,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城市更新、新城建等国家级试点,强化标准制定、规则引领、机制建设,推进城市公园和绿地系统绿网、水网、绿道网融合,加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改善城市道路和广场排水,促进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和利用,打造海绵城市建设示范片区。
海绵城市打造港城
“防波堤”“蓄水湖”
城市有弹性、会“呼吸”,是适应新时代城市转型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方式。作为近年来城市建设中方兴未艾的新名词,海绵城市代表着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近年来,海绵城市在城市功能提升、节水环保、安全保障方面的积极作用,得到了愈来愈多的认可和应用。
身为资源型缺水城市,烟台用水“金贵”尽人皆知: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值的五分之一;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时常出现局部降雨较多、大部分地区来水不足的情况;为确保工业、生活用水,每年还需大量调引客水。而在地理环境上,烟台建设海绵城市同样有现实诉求:我市大部分地区属于低山丘陵区,地形高差大,降雨过程路径短,在暴雨季节容易引发积水、高流速排水等风险灾害,是制约城市能级跃迁的瓶颈之一。
建设海绵城市,之于烟台一举多得:通过布局调蓄设施、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可有效缓解缺水问题。通过建设海绵城市、修复河流水系、保护近海生态环境,有助于烟台市进一步提升山、海、岛、泉、河生态环境品质,显著提高极端天气应对能力,通过蓄水、供水和排水多管齐下,筑牢城市安全防线。
34年积累“烟台经验”
海绵城市建设全域启动
作为海绵城市的前身和雏形,烟台市雨水控制利用工作在全省、全国均起步较早。早在年,长岛就开展屋檐接水等雨水收集利用试验与工程建设,逐步形成了“屋顶接水、楼面接水、路面接水和山上拦蓄”的多元化雨水综合收集利用格局。年起,我市全域启动海绵城市建设,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严格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和要求。
结合多年来海绵城市建设经验,我市形成了一整套涵盖海绵城市建设全过程的海绵城市组织领导体系、规划标准体系、工作推进机制。去年,《烟台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纳入我市立法工作计划,并于今年4月以管理办法的形式先行印发实施,同时,海绵城市建设指标已纳入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和专项规划,形成海绵城市专项规划、6个涉水规划、4个关联规划有机结合的“1+6+4”规划体系,并配套了15项建设标准。
在统筹区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城市建设和城市水资源利用、防灾减灾和城市防洪排涝等工作的基础上,我市系统化推进海绵城市与城市更新、城市生态修复功能完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建设等相关工作的结合,建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典型区域和典型项目,实现了城市发展方式的加速转变。截至去年底,烟台市中心城区31.8%的建成区面积已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全市范围实施涝洼改造工程已“初战告捷”。截至上半年,我市累计完成多处积水点改造,中心城区内涝积水现象得到明显改善;完成城区30公里河道的综合整治,彻底消除了城区17条黑臭水体,实现了河道的长治久清;实施项重点水利工程,综合整治河道公里,新增水土保持治理面积1平方公里;大力推广新型节水技术,万元GDP用水量控制在12.55立方米,位居全省第2位,再生水回用率达到34%。
经受强降雨考验
海绵城市有效缓解“内涝”
雨季降水更多了,但“下雨看海”更少了,是今年入汛以来市民格外真切的感受。截至10月10日,全市平均降水量.1毫米,比去年同期多.8毫米(偏多25.2%),比历年同期多.0毫米(偏多76.3%),面对持续强降雨,海绵城市在防洪排涝、蓄水、渗水和涵养水等方面功不可没。
在莱山区鱼美人广场,约㎡的透水混凝土,覆盖了广场的主要游览观光通道。今年夏季历次强降雨期间,公园表面径流趋近于零,同时,通过透水砖、植草砖的铺装,进一步提升了排涝和渗水功能。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我市在园林绿地的硬质铺装建设中,逐渐改变过去常用的迅速疏导路面积水的做法,采用嵌草路面、草皮砖和透水性沥青等渗透设施,加大雨水就地入渗量。
此外,海绵城市建设在城市园林绿化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多年来,我市持续对市区各大立交桥桥体、隧道墙体进行垂直绿化,栽植爬墙虎、常春藤、美国地锦、大花蔷薇等攀缘类植物20余万株。同时,在市区部分区域推广屋顶绿化,选择佛甲草为主要植物材料,以其适应性强、抗干旱、易管理,绿化效果较好的优点,营造独特景观,有效降低了强降雨时屋面径流总量。
此外,我市正在建设的多个城建重点项目,也实现了海绵城市的“无缝接入”。今年6月我市成功获批海绵城市国家级试点后,总长35公里的山海步道环线项目适时结合前期规划,制定了海绵城市专篇,在项目推进中同步推广试点。一方面,施工中坚持对原有山体、环境“零影响”;另一方面,在人行步道采用渗水式铺装,在主题公园建设下沉式绿化、雨水花园、植草沟等,避免降雨时水流直灌,同时对雨水进行过滤和清洁,使之下渗到绿化带和土壤之中,最大限度保持沿线山体蓄水涵养功能。
六大类86个示范项目先行
系统归纳“烟台经验”
今年8月,来自清华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的多位专家、学者齐聚烟台,为海绵城市建设“把脉开方”。调研组分别到高新区国际设计小镇滨水绿地,芝罘区勤河、蓁山花园,开发区天地广场、八角河公园,蓬莱区画河治理等项目,对建设思路、技术路线、施工细节等提出具体指导意见。
“作为试点城市,烟台要重点考虑水资源安全,立足本地条件和城市特色,进一步总结和推广‘长岛雨水集蓄利用’经验,创新和实践‘三城联创’工作模式,加快摸清管网底数,做好内涝风险评价工作,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烟台经验。”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翔表示。
着眼国家级试点示范建设,烟台海绵城市建设“时间表”已日渐明确。今年6月,我市确定推进86个市级示范项目,海绵城市建设投资约36.48亿元。项目按照属性分为重点片区类、城市更新类、短板补足类、基础设施海绵化建设类、流域生态修复类、能力建设类六大类,建设形成具有连片效应、引领效应的海绵城市建设集中展示区。
同时,在首批示范项目中,还将以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项目,系统归纳“烟台经验”:结合五大新城建设,打造具有连片效应的高标准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支持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完善长岛多元化雨水综合利用格局;结合滨海*金旅游带建设,在崆峒胜境、海上世界等项目中充分融入海绵城市建设。通过“城市更新+海绵”,在老旧小区改造和美好社区创建中,充分结合民生需求和群众意见,贯彻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解决居住社区积水内涝、雨污合流、雨水收集利用率不高、居住环境较差等“急难愁盼”问题。
YMG全媒体记者杨健通讯员郎咸山林大鹏
责任编辑:伟业
审校: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