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甲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名著导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7话 [复制链接]

1#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作品。小说依托六十年代的捷克斯洛伐克的政治历史背景,围绕着托马斯、特蕾莎、萨比娜和弗兰茨等人物,以托马斯与特蕾莎的爱情为主线展开故事。爱与做爱,灵魂与肉体,拯救与放逐,忠诚与背叛,昆德拉把一个个的矛盾摆在面前,“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重便真的残酷,而轻便真的美丽?”重与轻不再是物理上的简单对立,而是如昆德拉所说:“重与轻的对立是所有对立中最神秘、最模糊的。”米兰·昆德拉在书中写道:就如同有些事情成为我们巨大的包袱,我们或是承受这个负担,或是被它压倒。我们的奋斗可能胜利也可能失败,可是萨宾娜呢,感到了什么,什么也没有...她的人生是轻盈的,不是沉重的,大量降临于她的,并非重负,而是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

1.托马斯认识特雷莎,特雷莎发现风流史

大约三个星期之前,托马斯在一个小镇上认识了特雷莎,他们在一起的时间总共不过个把钟头,后来特雷莎送他去火车站。

托马斯本以为这不过是萍水相逢黑了,没想到十天之后,这个姑娘居然到布拉格来看望自己,他们当天就上了床。夜里特雷莎发起了高烧,在托马斯家整整住了一个星期。托马斯经历过很多女人,但是特雷莎给他的感觉和那些女人都不一样,她就像是被放进篮子里的孩子,顺水漂到了自己的跟前,让自己收留她。

那么,该不该让她留下来呢?托马斯犹豫不决。他想,这不过是自己同这位女招待的第二次见面而已。

托马斯是位医生,同妻子离婚已经十年了。他们的儿子被判给了妻子,而自己则要将薪水的三分之一支付给这对母子做抚养费,换得的是每个月见儿子两次。每次要去见儿子的时候,孩子的母亲总是爽约,除非带了贵重的礼物。托马斯明白了,自己需要花钱才能见到儿子,最后他决定,自己这一辈子都不会去看他们了。他才不在乎别人怎么看。

从家庭的俗套中挣脱出来的托马斯一身轻松,他既渴望女人,又害怕她们,最后他给自己找到了一条适中的路线,那就是“性友谊”。

也就是同每个女人之间保持情人的关系,但是不能干涉对方的生活。

与同一个情人见面,至少要间隔三周时间,这样既不会失去这些老情人,又不影响结交新情人。

在众多情人中,画家萨比娜最理解托马斯。她应托马斯的请求为特雷莎找了一份工作,在杂志社冲洗照片。就这样,特雷莎一下子从小镇上的餐馆招待变成了布拉格的新闻工作者。

托马斯为特雷莎租了一间房子,就这样,她搬来了布拉格。一天,

特雷莎偶然翻看了萨比娜写给托马斯的信,知道了托马斯的风流史。

托马斯不知道该如何解释,只好塘塞。他确实同许多女人交往,但又不是那种恋人意义上的交往。

两年过去了,特雷莎的脾气越来越暴躁,她不知道托马斯为什么就不能断绝那些“性友谊”。托马斯则不以为然,自己的这些艳遇不会威胁到特雷莎在他心中的地位,既然这样,他不知道特雷莎为什么还会为此生气。

但是时间一长,托马斯还是陷人了一种寒境,他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毫无顾忌地约会情人,每次与情人相处的时候还要掐表看时间,这在以前都是没有的。最终他决定妥协,同特雷莎结婚。两人住到了一块儿,为了让特雷莎高兴,他还送了她一只狗,取名叫卡列宁。

苏联人来了,布拉格到处是苏军的坦克。医院院长与托马斯有一面之交,他愿意为托马斯提供一份工作,以躲避布拉格的动乱。托马斯犹豫了,原因是特雷莎似乎很享受这场动乱,苏军人侵的这些天,她整天背着相机在大街上拍摄,拍摄苏联的坦克和士兵,拍摄愤怒的人群。一次,她被苏军抓去关了一夜,甚至还说要将她枪呢,但是她不在乎,出来后继续到大街上去拍照。的六主最快华苏军人侵布拉格的第十天,特雷莎问托马斯:“你为什么不去苏黎世?”

“我干吗要去苏黎世?”托马斯反问。

“留在这里,苏联人会找你算账的。

“我跟他们没什么账要算。我倒是想问你,你愿意去国外吗?

“为什么不愿意?”

“看你在大街上拍照的那种疯狂劲,我以为你会把自己献给这个国家呢。

“现在一切都变了。”特雷莎哀怨地说道。

不儿确实都变了,捷克领导人被苏军带走,等回来时变成另外一副面孔,说话唯唯诺诺,结结巴巴,谁也不知道他们受了什么苦。向苏联人妥协换回的是政治犯不用枪决,一大批人不用被发配西伯利亚,但同时还有屈唇。

“萨比娜也在瑞士,你难道就不担心吗?托马斯问特雷莎。

“她在日内瓦,我们去的是苏黎世,没什么好担心的,最起码比在布拉格要放心。”

就这样,他们搬去了瑞士苏黎世。

来到苏黎世之后,托马斯便联系上了萨比娜,与她约会。六七个月之后的一天晚上,他发现了特雷莎留下的一封信,她已经离开了苏黎世,正在返回布拉格。特雷莎无法适应国外的生活,无法排遗心中的孤独和痛苦,原本她以为自己已经变得成熟,但后来发现是自己高估了自己,自己仍然是托马斯的负担。于是,她选择了回国。

失去了特雷莎的托马斯仿佛丢了魂一样,他知道现在国内的局势已经不比以前,特雷莎这次回去可能就再也无法出国了,最后他决定回去找她。

回到布拉格的家,开门的一瞬间,他们的狗卡列宁扑了上来,它很高兴看到主人团聚。托马斯与特雷莎两个人对视着,并没有生离死别后的激动,而是又像回到了以前,仿佛去苏黎世仅仅是一个梦而已。

2.托马斯留下一张纸条,特雷莎只想离开母亲

特雷莎喜欢照镜子,这是受母亲的影响。她的母亲当年是位大美人,求婚的人排成了长队,但是最后她没有嫁给有钱人,也没有嫁给高官和艺术家,而是嫁给了一位很有男子汉气概的人。为什么会选他呢?因为他把特雷莎母亲的肚子搞大了,就这么简单。孩子生下来之后,亲朋好友都来祝贺,唯独孩子的母亲不高兴,因为她嫁给了所有求婚者中自己最不喜欢的一个。

原来男子汉气概是假象,这个男人的真正身份是诈骗犯,之前还离过两次婚。一气之下,特雷莎的母亲抛下了父女二人,改嫁他处。

父亲死在监狱里之后,特雷莎找到了母亲的新家,同继父和三个弟弟妹妹生活在了一起。

她是班上学习最好的学生,但是母亲却让她学去餐厅打工,并且把所有的钱都交上去。母亲一直都在为自己当年选错了丈夫而澳恼,随着年龄增大,容颜渐老,越发变得自暴自弃,不知廉耻。她经常穿着内衣在家里走来走去,还不许特雷莎去拉上窗帘,粗俗的玩笑更是张口就来。

于是,特雷莎想逃离这里,逃离这个让她生厌的小镇。就在这时,

托马斯出现了。

托马斯一直以为自己与特雷莎的相逢纯属偶然,他是代替另外一位医生来这里会诊的,那位医生临时坐骨神经疼,所以才换了托马斯但特雷莎不认为这是偶然,她一看到托马斯手边放着一本书,就像接到了暗号一样,对他产生了好感。他面带微笑地向她要一瓶白兰地。

她在拿酒的时候,将收音机的声音调得很大,里面放着的正是托马斯喜欢的贝多芬。他离开的时候,不经意地说出了自己旅馆的房间号。

这一切看上去都是偶然,但又都不是,是两颗心在潜意识里向对方靠拢。

离别的时候,她送托马斯去火车站,上车前托马斯给她写了一张纸条:你如果有机会来布拉格,可以到下面的地址来找我…

对于一心想离开母亲和这个小镇的特雷莎来说,这是个绝好的机会,她将自己所有的东西都塞进一个大箱子,坐车来到了布拉格,找到了托马斯。来到布拉格之后,她觉得自己重获新生,不用再去伺候那群酒鬼,也不用面对一盆盆脏衣服。并且,很快她就有了一份工作,在一家杂志社里冲洗照片,这份工作是托马斯的朋友萨比娜帮她找的。

没过多久,特雷莎就知道了托马斯同萨比娜的关系,她无法理解托马斯为什么要有那么多的情人,托马斯也解释不清楚什么是“性友谊”,什么样的解释听上去都像是在为自己的风流绞辩。

沙俄帝国在历史上横冲直撞,放逐立陶宛人,杀害波兰人,对勒鞋人进行种族灭绝,但这些暴行只流传在人们口中,没有图片记录,迟早有一天会被一些人认为是无事实的捏造。但是这次对布拉格的人侵不同,关于这次人侵的照片被各国档案馆保存下来。

特雷莎在街上不停地拍摄苏联人的暴行,没有冲洗的几百卷胶卷中,有一半被她送给了外国记者,之后这些照片陆续出现在了各国报纸的首页。

在瑞士,她拿着自己精心挑选的照片去杂志社,总编承认这些照片很棒,但表示布拉格的那场动乱现在已经没人关心,因此这些照片也就失去了意义。特雷莎对主编的话不认同,她知道此时国内许多人正在同人侵者抗争,但自己国家的苦难,别国人又如何能体会得到呢?

她因此变得阴郁和沉默。医院有时候一连几天都不回来,幸好还有卡列宁陪着她。这只狗起初不愿意离开布拉格,但是到了苏黎世几个月之后,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生活。特雷莎觉得身在异国就像是离开了土地的植物,没有安全感。她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同托马斯在一起原本就是个错误,自己现在已经离不开他,那如果他将自己抛弃呢?越是弱者,就越应该强硬,因此她决定离开苏黎世,离开托马斯。

她想重回自己当初与托马斯相逢的小镇,不再做摄影记者。当她回到布拉格之后,就忙着处理一些锁事,五天之后,托马斯推门而人。

最高兴的要数卡列宁,它一下子扑到了托马斯的身上,这也免除了两人不知道要说什么的尴尬。

夜里空中传来隆隆的飞机声,这是苏联的飞机,他们早已习惯。

但是特雷莎还是被吵醒了,她听着枕边托马斯轻微的鼻声,心里觉得很幸福。

3.弗兰茨背叛了自己的妻子,而萨比娜背叛了弗兰茨

日内瓦的一所大学里,讲师弗兰茨下课后直接前往他的情人家里。他喜欢到那里去坐一坐,反正离大学不过几条街而已。这个女人是最近几个月才令他着迷的,他想拿出更多的时间来陪她。为此,他不惜编造谎言骗自己的妻子,说出国开研讨会。这个情人便是萨弗兰茨琢磨不透萨比娜的脑子里都在想什么,她时常做出一些在他看来奇怪的举动。她有一顶圆顶礼帽,是父亲留下的,她喜欢将这顶帽子带在身边。有时候她在屋子里戴着这顶礼帽,身上只穿着内衣,静静地端详着镜子中的自己。弗兰茨刚开始还以为她是在挑逗自己,到最后却发现并不是他想的那样,她仿佛是在开一个古老的玩笑。

对于萨比娜来说,这顶帽子的意义非同寻常。这是她从父亲那里继承来的唯一遗产,她不屑同哥哥抢遗产,只要了这顶帽子。据说这顶帽子是某位曾经当过镇长的祖上传下来的。以前,她常戴着这顶帽子去与托马斯约会。此外,在她眼中这顶帽子还有一个象征,那就是暴力。又黑又硬的帽子,戴在一位女性头上,就像在一幅艳丽的油画上滴了一滴黑墨水一样。

弗兰茨在十二岁的时候,父亲突然不辞而别,他与母亲相依度日。

他深爱着自己的母亲,直到她去世。他在妻子身上发现了母亲的影子,因此对她十分尊敬。在他眼中,并非所有的女人都是女人,女人”这个词不仅代表着性别,还包含着一种价值。他觉得自己的母亲是一位真正的女人,同样,萨比娜也是一位真正的女人。

萨比娜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开始画画,她父亲是一位清教徒,喜欢画夕阳和瓶中的玫瑰。十四岁那年,她喜欢上了一个同龄的男孩子,

父亲为此担心不已,便将她关在家中,不许外出,还我来一些毕加索的复制品让她临摹,她对这些画不屑一顾。中学毕业后,她去了布拉格,

进了美术学院。在这里,即使想画毕加索也不被允许,这里画的都是领袖的肖像。后来,她嫁给了一位布拉格演员,过着平痛的生活。工母亲去世后的第二天,父亲便忍受不了悲痛而自杀。这时,她有了一丝内疚,画夕阳和瓶中的玫瑰有什么不好?担心十四岁的女儿怀上孩子有什么不对?

父亲死后她选择了同丈夫离婚,过上了自由的生活。贯穿她至今一生的就是“背叛”,背叛父亲,背叛丈夫。背叛仿佛会让人上瘾,但是每次背叛带来的陶醉过后,紧接着而来的是端不安。

萨比娜一直不喜欢参加游行,每次她都跟不上别人的步伐,急得后面的女生故意踩她的鞋。上学的时候,为了逃过集会和游行,她常偷偷藏在厕所里。她的几个法国朋友很不理解,便问她:你的祖国被侵占的时候,难道你不想跟人侵者作斗争?对于这种问题,萨比娜一般会选择逃避,因为她实在是不喜欢一群人挥舞着拳头,喊着一模一样的口号。

而弗兰茨则正好相反,他喜欢这种聚会和游行,他认为知识并不仅限于书本上,他渴望真实的生活。

弗兰茨与萨比娜之间的矛盾不限于此,萨比娜是位叛逆者,对世间所有的规矩都嘴之以鼻,极度郡视。这也让她与弗兰茨之间的关系貌合神离。这种貌合神离使两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弗兰茨因此变得焦躁,最终他提出与妻子离婚,准备同萨比娜结婚。但是萨比娜知道两个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在一起只能收获痛苦,所以选择了离开。就这样,弗兰茨背叛了自己的妻子,而萨比娜背叛了弗兰茨。

弗兰茨现在变得一无所有,不但没有得到萨比娜,还失去了原来的妻子。唯一的好处就是,自从搬到城边的一个单身公寓之后,他觉得自己重新获得了自由,另外,一个戴眼镜的女学生喜欢上了他,他可以肆无忌禅地留她在自己的住处过夜。

萨比娜离开日内瓦之后去了巴黎,无论在哪里,她都感觉生命空虚,并始终无法从中解脱。来巴黎的第三年,她收到了一封来信,信是托马斯的儿子寄来的。他在信中说托马斯和特雷莎都死了,死于一场车祸。他们生命的最后阶段生活在一个农村里,托马斯做卡车司机,

一次他们开车去附近的小城,结果出了车祸,车翻入了路边的深沟。

因为打听到她是父亲生前最好的朋友,所以写信来通报一声。

萨比娜陷人了久久的沉思,她知道托马斯和特雷莎将被埋入墓中,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被一块石板封在地下,哪儿也去不了,她就感到害怕。于是,她想逃避,离开了巴黎。

4.托马斯身上有味道,特雷莎想去找男人

回到布拉格之后,特雷莎丢掉了自己在杂志社的工作,原因便是当初她拍的那些苏军人侵的照片。最后,朋友好不容易帮她找了一份工作,在城郊的一家饭店做招待员。她每天下午三点半带着自己的狗卡列宁去上班,夜里一点半回家。当她躺到床上的时候,托马斯早已人睡了,她从托马斯身上闻到了很明显的陌生女人的味道。十边托马斯一直试图让她理解爱一个人和跟一个人上床不是一回事,

就跟当年他极力解释什么是“性友谊”一样。很多时候,特雷莎想尝试一下同陌生男人发生关系,这样做倒不是为了报复托马斯,而是更好地了解托马斯。她想知道为什么同陌生人上床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

在饭店工作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调戏,特雷莎对此早习以为常。一天,当一个令人庆恶的光头调戏和悔辱她的时候,一个高个子男人站出来帮她解围,就这样他们相识了。几天之后,这个男人又来喝酒,他们便像老熟人一样聊了起来。聊天得知,他是一位在附近工作的工程师。两人彼此间印象都不错,话语间隐含着轻微的暖味。

工程师第一次邀请她去家中做客,被她拒绝了,第二次也被拒绝了,当工程师第三次提出邀请的时候,她犹豫了一下,最后答应了。她想证明托马斯是错误的,她想这次去只是坐一会儿,随便聊聊,喝杯咖啡什么的。若是工程师对她动手动脚,她就会离开,并告诉他自己不想这样。

工程师的家在一幢破旧的楼里,家中十分简陋,但是有一整面墙全是插满了书的书架。一看到书,特雷莎就像接到了兄弟会的暗号一样,工程师在她心中的好印象又增加了几分。他问她喝不喝酒,她要了咖啡。

她从书架上发现了一本《俄狄浦斯》,当年托马斯也送过自己这本书,而且是同一个版本的。她开始想,自己与这位工程师的相逢是不是一种缘分,就在这时,她感觉到一只手搭在了她的肩膀上。工程师将书从她手中拿出,放到一边,拉住了她的手。她原本计划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对方,自己不想这样。但此时,她觉得这句话很难说出口,就奇怪的是,从那之后,那位工程师就再也没有出现过。特雷莎因此开始猜疑,他会不会是一位特务?会不会是一位警察?她甚至怀疑这可能是托马斯为了说服自己而设下的一个圈套。

一段时间之后,那个令人生厌的光头又一次调戏特雷莎,这一次工程师没有出现,只有卡列宁双脚搭在吧台上此牙嘴。这个时候,

托马斯正在给人家擦玻璃,医院的工作。

5.托马斯拒不认错,一怒辞职去做清洁工

托马斯曾经送过特雷莎一本名叫《俄狄浦斯》的书,书中讲的是俄狄浦斯无意间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并娶了自己的母亲。当他得知真相之后,戳是了自己的双眼,让自己终身生活在黑暗中。包在托马斯很喜欢这个故事,还专门写过一篇评论,其中涉及到了苏联。这篇评论最后在杂志上发表,不过已经被编辑砍掉了三分之一,

意思也变得扭曲。托马斯原本没有在意这件事情,但是当苏联人侵布拉格之后,一切都变了。这篇评论被人挖出来,医院头上,医院又找到托马斯,希望他能写一份自我批评的声明。

托马斯陷人了犹豫,到底是写还是不写。如果写的话,有点儿违背良心,但是不写的话,自己肯定会受到惩罚,苏联控制下什么样的后果都可能出现。原本他是犹豫不决的,但周围人对他发出的那种莫名其妙的微笑惹怒了他,他们认为托马斯肯定会写自我批评的声明,医院里的主任快要退休了,托马斯是继任者。这种微笑说不上是潮笑,也说不上是幸灾乐祸,是一种肯定你会做某件违心事的坏笑。

托马斯被周围人的态度激怒了,医院的主任,告诉他自己不会写半个字来认错,他没有错,不需要向任何人认错。与其说是心中的正义战胜了儒弱,不如说这样做为了向周围的人赌一口气。网部家医院的同事会站在他这一边,他若被开除,大家会医院。事情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他被辞退了,

没人为他站出来辞职。

托马斯找了一份新工作,是在一家乡村诊所当医生,距离布拉格中有八十公里,每天需要坐火车往返。这种疲愈不堪的生活过了一年,

他又在郊区诊所找了份工作,虽然没有以前那么累了,但做的却是一些低下的工作。他以前专攻外科,而现在,只能坐在那里为一些内科病人看看病,抓点儿药。在他眼中,以前才叫当医生,而现在,更像是一名公司职员。

回一天下班后,一名五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自称是内务部的主任,

邀请托马斯去咖啡馆坐一坐。他先是称赞了托马斯的医术高明,又谈到了人们对他不公平的对待,最后说到了那篇给他带来麻烦的评论。

托马斯向他解释,那篇评论并非自己的本意,而是原文被编辑砍掉了三分之一,所以被人们误解。但是,现在谁又相信他的话呢?说到这里,那名男子让托马斯跟他前去指认那位编辑。这时托马斯才意识到,对方是在盘问自己,利用自己。自己就是被别人陷害的,怎么可能再去陷害别人,但是他又不敢义正词严地提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只能是唯唯诺诺地说自己记不清那个人的名字了。当对方询问那个人的体貌特征时,托马斯也是故意颠三倒四,胡说一通。

没想到,半个月后那个人又来找托马斯。这一次他带来了一份声明,让托马斯在上面签字。托马斯看了一下,上面不仅有收回自己那篇评论的声明,还有忠于苏联共产党一类的句子,更有对一些他不认识的人的无端污茂。这医院里让他写的那份自我批评的声明要严重得多。

托马斯内心坚定自己不能在这份声明上签字,但是他又不敢明说,最后只是说自己可以写一份声明,不用在别人的声明上签字。中年男子答应了他的要求。随后托马斯立即着手,不过,他写的不是声明,而是辞职信。当时医生属于国家公务员,他知道自己不签那份害人的声明,下场便是被辞退,因此他决定在被开除之前自己辞职。就这样,他丢掉了医生的工作,变成了一名玻璃清洗工。

精立玻璃橱窗清洗店的女老板和葛可亲,这让托马斯觉得自己不是在工作,而是在放长假。每天,他扛着擦玻璃用的长杆,在布拉格的街道中穿梭,同熟悉的人打着招呼,他甚至觉得自己年轻了十岁。有些人专门点名让托马斯大夫去擦玻璃,结果到了这些人家中之后,主人却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香槟来款待他。就这样,每天托马斯从这一家喝到那一家,整日醉熏熏的。除此之外,这份工作还给他带来了大量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这也就意味着,他又有时间去找女人了。

有人问过托马斯一共有过多少情人,托马斯说二百多个,起初人们以为他在吹牛,但是仔细一算,这完全是有可能的,毕竟他同女人打了将近二十五年的交道。女人接触多了,托马斯已经不满足于通常意义上的美女,此时的他更喜欢一些有自己特点的女人,猎奇心理这时占了上风。

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件事,一次,他到客户家中去擦玻璃的时候,发现里面坐着的两个男人,一个是当初内务部长指使他去陷害的编辑,另一个是他同前妻的儿子。他们要求他在一份请愿书上签字,这是一份由众多名人和受迫害者签字的请愿书,以后将被直接递交到总统手中。他的儿子既是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青年,也是他的崇拜者。

犹豫再三之后,托马斯决定不在上面签字。因为他知道,一切都是徒劳的。

6.弗兰茨被打昏迷,临死见到情人

萨比娜一开始就不喜欢游行一类的集体活动,而弗兰茨则热于这种运动,所以当一个名叫“伟大进军”的活动找到他时,他立刻就决定参加。

这次行动的目的地是柬埔寨,这个多灾多难的亚洲国家,在经历了美国的轰炸和国内的战乱之后,人口骤减五分之一,而现在正被邻国越南占领。战乱导致当地民不聊生,但当地政府一直拒绝国际救援组织进人。所以,些西方的知识分子决定自发组织,进入柬埔寨,进行国际人道主义援助,以此来向当地政府施压,最终争取当地政府同意国际救援组织进人。

接到消息几天之后,二十多名医生和五十多名知识分子,以及随行的众多记者和摄影师便从巴黎起飞,开始了这次伟大的进军。飞机先是在曼谷降落,他们会同另一批知识分子和记者,起乘坐大巴前往柬埔寨。

到了当地之后,欧洲的知识分子有一种被忽视的感觉,活动是他们发起的,但是主持会议的却是美国人,他们提出了抗议,并最终演变成了双方之间的言语冲突。美国人像是把这里当成了宣传自己的舞台,这一点让来自欧洲的知识分子尤其看不惯。和平行动变得闹哄哄,大家貌合神离。

来到柬埔寨的边境之后,车队停了下来,因为对方不允许他们人境,否则后果自负。知识分子阵营开始向对方喊话,说明自己的来意,

但是对方不理不踩。当喊话进行到第三遍的时候,弗兰茨突然有一种巨大的失落感涌上心头,他知道这次进军行动结束了。他观察着周围的每一个人,他们身上仿佛充满了正义,但真的是这样吗?来自美国的女影星在行进途中不断摆姿势,抢镜头,引得摄影师围着她团团转。

为了谁走在队伍前面的问题,欧洲人、美国人争得不可开交。每个人都把这里当作自己的舞台,专注于个人的表演,仿佛忘了自己来这里的使命。还没到柬埔寨的土地上,弗兰茨就对这次行动失去了信心。

今天反对美国人侵越南,明天反对越南人侵柬埔寨。反对来反对去,仿佛反对不是为了某种不公而存在,而是为了反对本身而存在,具体是反对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反对。

没有能够获准进入柬埔寨之后,“大进军”行动的车队停在了一家旅馆门前。刚刚还义愤填鹰的知识分子和记者,这会儿变成了游客,

三五成群找地方游逛。弗兰茨开始思考这次行动的意义,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毫无意义,自己来这里也根本不是为了什么正义,而是为了证明自己还活着,他想起了萨比娜,又想起了自己那名学生情人,他觉得后者能让自己感到真正的幸福,他这次出行最大的收获便是懂得了现实大于想象。前时改好好

几个劫匪突然出现在弗兰茨面前,弗兰茨在与他们打斗的过程中头部被重击,随即昏迷不醒。当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在日内瓦,他想见一面自己的那位学生情人,但是他说不出话,为了不看到守在床前的前妻,他只能闭上眼睛。

弗兰茨最终死去了,他的前妻主持葬礼,但对于她来说,这就像一场婚礼,丈夫死了,也就再也不会背叛自己了。弗兰茨的学生情人只能站在远处,默默看着自己的情人下葬,使劲忍着不让眼泪流下来。

7.托马斯过上了农民的生活,西蒙受邀去看父亲。

世界上总有这样一种人,他们就像梦想家,总是为了别人的目光而活着。弗兰茨就是这样的人,他觉得自己若是到柬埔寨那种险恶的环境中去,在到处是地雷的路上颠皱,萨比娜的目光就会注视自己。

同样为了别人的目光而活着的还有托马斯的儿子,我们叫他西蒙。他一直渴望得到托马斯的注视。

西蒙从小就一直在寻找自己的父亲,对于母亲说父亲的那些坏话,他一概不信。他坚持认为父亲之所以离开自己,是因为受到了不公的对待。十八岁之后,他来到布拉格上学,每日守在街角,为的是能与父亲见上一面。此时托马斯是一名玻璃清洗工,每天打着长杆优哉游哉地走在布拉格的大街小巷上。

西蒙当初参加了请愿活动,当他和一名记者去请求托马斯在请愿声明上签字时,被托马斯拒接了。后来,学校因为请愿的事将他开除,

他与一名乡下神父的女儿结婚,成了农村合作社的一名拖拉机手。当他得知自己的父亲已经不在布拉格擦玻璃,而是去了乡下生活时,他忍不住给他写信,他始终渴望得到父亲的注视。

托马斯和特雷莎卖掉了城里的一切,在乡下买了一座带花园的房子,过上了农民的生活。这个农村合作社的主席当初是托马斯的病人,所以待他们很好。特雷莎终于远离了那些酒鬼,也终于不再从托马斯身上闻到陌生女人的气味。她现在的工作是放牛,每天赶着牛群到远处去吃草,因为近处的草要留着做草料用。她喜欢放牛的时候带上一本书,到了一个地方就坐下来看一会儿。她的狗卡列宁帮她看着牛群,一旦有牛离开牛群,它就会跑过去朝着这头牛大叫。

托马斯的工作是给合作社开卡车。特雷莎一直感到特别内疚,她觉得托马斯应该在手术室做手术,而不是来乡下开卡车,当初若不是她执意要回布拉格,而是留在苏黎世,托马斯也不会像今天这样狼狈。

而托马斯则不这样认为,他不觉得开卡车有什么不好。他对特雷莎说:只要觉得幸福就够了。

卡列宁病了,腿上长了一个肿瘤,并很快扩散到全身,最终倒下了。这条陪伴他们多年的狗被特雷莎视作精神支柱,他们将卡列宁埋在了花园的苹果树下。特雷莎一下子变得碎了不少,这时她发现托马斯也老了,不但头发已经发白,手脚也开始发抖。全特雷莎发现托马斯总是在躲着自己看信,于是她便起了疑心,认为托马斯还在和以前的女人来往。直到有一天,托马斯告诉她,自己的儿子一直在给自己写信,而自己不知道该不该让特雷莎知道这件事。这时特雷莎发现自己误会了托马斯,她为自己的猜疑感到羞愧。

同时,她原谅了托马斯过去做过的所有对她不忠的事情。为了弥补自己的错误,特雷莎提出邀请托马斯的儿子来家中做客。

在乡下生活了两年之后,西蒙得到了父亲的邀请,邀请他去家中做客。这次见面是愉快的,而四个月之后,他收到一封电报,上面说托马斯和特雷莎在一场车祸中身亡。西蒙渴望得到父亲的注视,但是刚刚得到便又失去了,因此他将这种渴望转移到了萨比娜身上。他打听到父亲有一位很要好的情人生活在巴黎,于是便打听到她的住址,时常给她写信。

直到生命最后的一段时间,萨比娜仍旧会收到那位年轻人的来信,但是很多来信都被她放到一边,没有打开。她知道自己对故乡已经越来越陌生了,而那个年轻人也不过是在倾诉而已,她回不回信并不重要。此时,她已经来到了美国,住在加利福尼亚。

她还是害怕自己被一块石板盖在垃墓中,因为她的亲人埋在另外一片土地下面,而不是这里。于是,她立下遗嘱,死后要火葬,并将骨灰抛撒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