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Ydharmā偈颂的神化
以十二因缘为代表的缘起说是初期佛教基于人生现象的考察而得出的结论,是佛法精义的象征。《阿含经》中曾说观见缘起,即是见法,《阿含经》在别处也提到“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一方面认为观见缘起不仅是见法,亦能见佛,另一方面扩充并突出了缘起的深层内涵,将十二因缘对人生现象的解释扩展到对一切有为法的解释。如《佛说大乘稻芋经》中言及:
若见因缘,即能见法,若见于法,即能见佛者。……若能见因缘之法……得正智故,能悟胜法,以无上法身而见于佛。问曰:“何故名因缘?”答曰:“有因有缘,名为因缘,非无因无缘故,是故名为因缘之法。世尊略说因缘之相,彼缘生果。如来出现,若不出现,法性常住。……此因缘法,以其二种而得生起,云何为二?所谓因相应,缘相应。彼复有二,谓外及内。……应以五种观彼外因缘法,何等为五?不常、不断、不移、从于小因而生大果、与彼相似。……应以五种观内因缘之法,云何为五?不常、不断、不移、从于小因而生大果、与彼相似。
上述引文有几点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