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甲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齐齐哈尔黑龙江令人伤心的城市 [复制链接]

1#

原创:庞志澍

齐齐哈尔火车站

原题为:齐齐哈尔——黑龙江最窝囊的城市。平台觉得欠妥,因而改为现题目。文章内容没改。

看到题目,有人会问什么是“窝囊”?形容一个城市为什么要用窝囊这个词?所谓“窝囊”,是东北方言,也叫“窝囊废”,有两个含义,1.因受到委屈或事情不顺利而心中烦闷、难受;2.形容人无能、怯懦。

本文“窝囊”是指,看到齐齐哈尔每况愈下的现状,老百姓心内着急、窝火,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我不是齐齐哈尔黑粉,只是恨铁不成钢。不管你承不承认,产业结构单一、人口老龄化、人口数量减少、经济减退、候鸟经济(退休人员,夏住齐齐哈尔,冬住南方,积攒了一辈子的钱,都拿到南方买房子了)等情况的存在,这是不争的事实。

锦州笔架山,退潮时可以走到对岸

我对齐齐哈尔的情感

籍贯上写着“辽宁锦州”,我却没有太多印象,只在大约十几年前去过一回,印象最深的是笔架山赶海。下午时分恰逢海水涨潮前,同事非要涉海水登岛。当地人劝阻道:海水快来了,还是乘船安全。我一向惜命,顺势上船。有几个同事非要“挑战自我、挑战大自然”,结果没等走到对岸,水就涨到胸口了,此处海平面下又是礁石,气力不够不说,看不到脚下海底的情况,极易被礁石绊倒。不出所料,一个女同事栽倒了,膝盖被礁石磕了一个很深的口子,血流不止。幸亏附近有船,把那几个“英雄”救了上来。到了笔架山上,女同事连吓带冷,颤栗不止,一行人哪有心思再好好玩,草草结束了锦州行程。

秋日劳动胡

齐齐哈尔才是我的故乡,“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铭于斯”。今年50岁,一直生活在这片热土上,我爱这里,离不开这里,这点可以从我的以往文章看出来。谁叫我离不开这里呢!未来这个城市会变成什么样,不得而知,会不会重现往日辉煌,完全看不清。

清朝疆域图(年-年)

窝囊之一:痛失国土,生而悲壮

年齐齐哈尔城诞生,作为一个清朝边疆首府城市,从建设之初就是为了抵御外族侵略。也正因为此,齐齐哈尔从建城开始,就肩负了沉重的负担或者说肩负了沉重的责任,历史使命显得那么悲壮而繁重。

之所以使用悲壮是因为涉及清朝的黑龙江土地、治权等方面的不平等条约数量极多,割让领土面积巨大。

奢靡的清宫生活

大致整理一下,涉及黑龙江的条约(以下条约大致内容附后)如下:

.《尼布楚议界条约》,简称《尼布楚条约》。

.《瑷珲城和约》,又称《瑷珲条约》。

.《中俄天津条约》。

.《中俄北京条约》,又称《中俄续增条约》。

.《奉天交地暂且章程》。

.《交收东三省条约》,又称《俄国撤兵条约》。

.《朴茨茅斯条约》。

.《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

爱辉历史博物馆中年作战场景

中俄签订的《瑷珲条约》割让了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中俄签订的《中俄北京条约》又割让了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从此库页岛、海参崴都改名换姓了。

这样的一个做了年省会城市因为清朝的腐败、无能而受连累,他不悲壮吗?目睹清朝的无能惨状,谭嗣同写下:“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是不是感受到了窝囊,才有感而发的?

清朝割让的北方领土

窝囊之二:备受欺凌,无力回天

年义和团运动,清廷无暇兼顾东北。俄国遂派兵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和海兰泡惨案。年7月16日,居住在海兰泡的数千名中国人几乎全部被俄*惨杀,泅水逃生的不到百人。17-21日,俄国侵略*又先后将江东六十四屯居民万余人赶至黑龙江边枪杀或用斧头砍死,剩下的被赶入黑龙江淹死,只有极少人泅水得生。

8月28日,俄国*队占领齐齐哈尔,黑龙江将*寿山自杀殉国;9月22日,占领吉林,28日,占领辽阳;10月1日,进入盛京(沈阳)。

年,黑河对岸的海兰泡

经常会有网友问,清朝兵数量众于沙俄,为何屡次失败?

清朝初期,官方没有统计过清、俄边境长度,后来的国境线又屡次变化,所以没有确切的数字记载。当时黑龙江和沙俄的边境长度约多公里。

清初,外兴安岭土地尚属于清朝,是黑龙江将*的辖区。黑龙江将*,全称镇守黑龙江等处地方将*,是当时黑龙江最大官员,衙门驻地齐齐哈尔。清初黑龙江将*的辖区非常大,东至毕占河,南至松花江,北至外兴安岭,西至外蒙古车臣汗部游牧地,南北宽度余里,东西长度余里。大约面积80多万平方公里。

清朝黑龙江将*辖区

据乾隆时期《乾隆会典》记载:“东三省驻防点处,兵人。”另据《钦定八旗通志》卷三十五兵制志,黑龙江驻防八旗的具体分布和兵丁人数统计如下:

乾隆时期黑龙江驻防八旗兵统计表

另据记载:清咸丰八年(年),黑龙江将*麾下:前锋兵人,领催兵人,披甲兵人,匠役兵人,屯田兵人。合计:人。

下图中单位为:人/平方公里,以黑龙江年为例,当时每平方公里0.51人。

1万清兵即便全放在多公里的边防线上,每公里也才3人,何况这1万人还不全是战斗部队。8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这1万清兵如同“海底针”一般。至于清兵为何如此少,无非是:1.清初,大批清*入关;2.连年征战,国库空虚,*队补给不足,现有部队的供给尚且“东拼西凑”,如何招募新兵;3.八旗*战力极强,清朝四处征战,不但不给东三省补给人员,还要征调东三省的八旗*去异地打仗。4.黑龙江地广人稀,即便想招募汉*,也是无人可用。

故而,痛失国土,备受欺凌,有心报国,无力回天。黑龙江将*也是难为“无米之炊”,只落得“杀身成仁”的悲壮!窝囊至极了吧?!

清朝东三省人口密度表

窝囊之三:遍插异帜,饱受奴役

年8月28日,俄国*队占领齐齐哈尔,年9月之后,俄国*队才从齐齐哈尔撤*。但中东铁路沿线一直有相当数量的俄国守备*队、铁路人员驻扎、生活。虽然沙俄*府在年经十月革命,被推翻。但大批白俄、沙俄贵族以及反对苏维埃*权的俄国人涌入了黑龙江。形成了他们自己的居留地,也享有一定特权。

从年10月15日,日本侵略*兵临泰来,马占山所部打响抗战第一枪,到11月19日4时,经过1个多月的战斗,马占山部队已经弹尽粮绝、武器装备极度匮乏。无奈,马占山率*撤离齐齐哈尔。年11月19日日本侵略者开进齐齐哈尔城,从此齐齐哈尔进入了长达14年的黑暗统治。

日占时期,齐齐哈尔街景

随着“少帅”带领“正规*—奉*”撤出山海关,黑暗中能为齐齐哈尔人民带来些许希望和光明的就是那些还坚持在白山黑水间抗日的东北抗日联*(简称东北抗联)和地下*、特工了。由于当时齐齐哈尔是省会,日本人尤其看重,驻*部队、伪*、宪兵、特务、伪警察数量要多于其他地方,所以欺压更甚、奴役更甚。

年的历史,有45年,自己的土地上插着侵略者的国旗,你说这窝囊不窝囊?

日占时期,齐齐哈尔街景

窝囊之四:农牧文化,无根浮萍

齐齐哈尔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自己的文化特性。先以游牧文化为主,再游牧文化、农耕文化相结合(以下简称农牧文化),解放后以农耕文化为主。

年以前的多年里,齐齐哈尔一直以游牧文化为主导,崇武轻文,信封萨满教,以游猎为生,住草房,贴窗纸,吸旱烟等等风俗习惯。连早期的官衙都如本地建筑一般,茅草为顶。

齐齐哈尔人爱吃烤肉,且最极致时,不奈一年猫在屋内6、7个月的寂寞,一定要搬到户外来吃,挥汗如雨、赤膊上阵,如此不登大雅之堂的行为,齐齐哈尔人却乐此不疲。食材、作料、烹饪手法趋于原始,我个人以为根源就是游牧文化潜移默化于血液中之故。

农耕文化

随着汉族进入黑龙江,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不断碰撞,又逐渐吸纳其他文化,形成了一些特有的农牧文化。比如一些饮食习惯、语言、风俗。东北人嗜酒,与气候、风俗有关;什么“马葫芦”(日语)、“嗯哪”(满语)、“布拉吉”(俄语)都成了东北话;我小的时候,无论汉族、满族还是其他民族,孩子都放在“悠车”里养大;藏猫乎(藏猫猫,满族语藏马户)、歘“嘎拉哈”、扇“piànjì”(不知道咋写)等游戏都玩过;过年看过“大秧歌”(解放前,汉族称秧歌叫“达子秧歌”,由于带有欺蔑性,后改名为大秧歌);甚至于宗教信仰,农耕文化本信奉道教、佛教,来到东北后,结合游牧文化的萨满教,居然弄出了“跳大神的”………

嘎拉哈

另外,黑龙江又是东三省的一个异类。辽宁、吉林好多地方有口音,甚至是一地一口音;黑龙江人却少有口音,基本上就是一嘴普通话,偶尔蹦出几个东北地方特有的单词。黑龙江与辽宁、吉林风俗习惯、吃食也有些许不同。究其原因是因为,辽宁有土著汉族人,其又慢慢移民到吉林。而黑龙江没有土著汉族人,所有汉族人都是后来的,而且来自五湖四海。

东北冻梨

至今,游牧文化、农耕文化碰撞结合的文化,由于*权更迭;执*位置的民族变更;少数民族要么没有自己的文字,要么没有地方使用自己的文字,导致这种有特色的农牧文化已经越来越被遗忘。东北特色的农牧文化,如浮萍般,由于没有更久的文化积淀,没有更多的文字记载,在近几十年中已经消失殆尽了。

齐齐哈尔农牧文化,存在时间也就来年,受时代影响,这种特色文化慢慢消失了。而齐齐哈尔城以及文化恰恰是建立在游牧、农牧文化之上的。没了文化根源,没有文化认同的城市,你说这窝囊不?

窝囊之五:专有名词,弃之如履

由于文化积淀时间短,大家都不在乎一些老的地名、街道名。导致特有称谓不断减少,即便还存在,年轻人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老的称谓,如:“齐齐哈尔”、“卜奎”、“扎龙”,许多年轻人对这些词不屑一顾,故而真有不少本地年轻人“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关单位由于利益相关,随意更改小区、街道、公交站点的相关称谓。如:“龙门小区”、“惠民小区”,这些称呼还有历史的影子在。而现在的名字叫做什么“华府”、“花苑”貌似高大上,其实谁又能记得住呢?又有什么文化内涵呢?

齐齐哈尔扎龙自然保护区

我年轻时号称齐齐哈尔“街(gāi)溜子”,如今齐齐哈尔的小区名我真的叫不上几个了。在北京,公主坟、八王坟、大北窑、酒仙桥这些地名不是还在用吗?为什么,齐齐哈尔孟母庙、塔公坟等就留不下来呢?这些名称就只是一个简单的名字吗?历史比别人短,消失的却比别人多!哎,窝囊!

消失的齐齐哈尔正阳大街

窝囊之六:地方企业,无意保护

在我看来百年老字号、地方名优产品犹如亲子,应当珍视。反观齐齐哈尔的情况,随着经济的衰退,多少百年老字号、地方明星企业、优质产品香消玉损。正如我之前文章写过的“明月岛”啤酒、“中市场”、“龙江饭店”、“厚德福”以及“双永”牌菜刀、“复兴东”、“嫩水”牌肉枣、雄鹰猎枪、黑加仑软糖。这些土生土长的企业、产品真的不受齐齐哈尔人“待见”吗?都消失了。如今“新玛特”、“大润发”、“万达”、“永辉”这些齐齐哈尔的零售企业,哪一个是本土企业?地方保护主义有啥不好?

东北重型机械学院

还有关闭的各种工厂,如灯泡厂、搪瓷厂、陶瓷厂、针织厂、纺织厂等等。搬走的学校,刚解放的就不提了,那是国家的安排,必须服从。可是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的出走,确实出人意料。假如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有学生1万人,每人每月消费元,这万会解决富拉尔基多少个家庭的生计。什么原因导致校领导毅然出走的呢?窝囊不?

80年代,副食品中市场

齐齐哈尔的工厂,境况如何?有人说这是产业结构性问题。那好,工厂放下不提,单问“明月岛”啤酒厂,齐齐哈尔万人口,养活不了一个啤酒厂?咋就被雪花收购后,作死了“明月岛”啤酒?有人说:“别说你“明月岛”啤酒了,中华牙膏都把品牌卖给老外了呢。”其实,那是你不了解情况,“中华”是民族品牌,不可能卖给老外,老外只是租借“中华”这个牌子,而且得向品牌持有者,保证销量和新品研发。

年1月13日,齐齐哈尔龙沙公园冰灯

窝囊之七:旅游项目,差强人意

齐齐哈尔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举办“齐齐哈尔冰灯游览会”,办了20、30年,冰灯都是齐齐哈尔各大厂免费制作的。小时候,确实见过老外和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人,那时候见老外,如同见到了珍稀物种,是要围观的。时过境迁,工业老大哥日子一不好过,冰灯就难得一见了。

绿色食品博览会,齐齐哈尔干了十几年,当时也是风生水起,后来不见了。黑龙江省开始举办绿色食品博览会,地址选在哈尔滨!

化学部队日本士兵

前几年,日本遗留在齐齐哈尔的芥子气弹泄露事件,居然看到省级新闻媒体写到,此乃“”部队遗留的产物。呵呵!那时没有自媒体,倘有,定然怼他,此乃“”、“”部队遗留的产物。“”尽人皆知,“”鲜有人知!也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提黑龙江历史,有年历史的齐齐哈尔,鲜少提及。什么原因自己想吧!

旅游业内人士说:齐齐哈尔只有扎龙自然保护区可玩,烤肉可吃。龙沙公园,先是少了动物,后又没了游乐设施,已经“废了”。前些阵子去了五大连池,那里原来叫德都县,现在叫五大连池市,名字的变化也反映了些问题。五大连池风景区已经被评为5A景区了。扎龙与五大连池旅游,同时期起步的!

天远阁

窝囊之八:“历史”建筑,沦为打卡地

提及齐齐哈尔“修复”的保护建筑,是我心中之痛。齐齐哈尔相较南方城市历史短的太多,本就没有太多历史建筑,却被“修复”,说是“修旧如旧”,哪个又是往昔模样?至我记事时起,至今也就“澄江阁”、“天远阁”、“齐齐哈尔博物馆”几个堪称精品,其余的泯然众人。高、大、上、新成了修复古建筑的主旨,这样不仅破坏了古建筑,更是文化不自信、没有历史审美观的表现。

齐齐哈尔凡是修缮过的历史建筑,都经不住推敲的。例如:北大街的大草房,明明是民宅,砖雕却出现了麒麟。如今院子内又修了个亭子之类的建筑,年前,少数民族生活这么惬意?某后人故居,重新修缮,对南居然开了2个大红漆门,房间有8、9间之多,这既不符合当时四合院的样式,也有僭越的嫌疑。当时王、侯、公、卿住几间房是有法律规定的。为什么清建筑老提“明三暗五”?就是此理,你盖这么多间房,想造反不成?此类问题多如牛毛,这里就不举例了。

麒麟岂是清朝普通百姓可用之物?

这样的建筑如何面对历史?如何面对后人?我看自媒体里,都是一些历史小白,网络红人经常到这类建筑物打卡。我不管别人,自己是绝对不去的!绝不给赝品捧场!

我一直在举杭州的例子,雷峰塔倒了,当地没清除倒塌的废墟,而是用玻璃把废墟围起来,在外边修了一个更大的、新的“雷峰塔”。被围上的废墟成了年轻人爱情的许愿地,每天都有数不清的钞票被扔到废墟上,这也成了一个景观,同时肯定是创收了!能不能学一学人家,一堆废墟也是独特的文化,这叫自信!

左侧写着齐齐哈尔西丘上茂密的榆树

窝囊之九:原来省会,沦为四线

近现代历史中,由省会变成地级市的,整个中国也就黑龙江的齐齐哈尔、吉林的吉林市、安徽省安庆、河南的开封、河北的保定这几个城市,齐齐哈尔就在其中。黑龙江历来都有“哈齐牡佳”一说,可如今只剩下面积了。不,面积也减小了,林甸、泰康划给了大庆。GDP更是落后兄弟城市了,当了多年的“大哥”,如今齐齐哈尔已经沦落成了所谓“四、五线城市”了。窝囊不?

省会是国家定的,我们只能接受。这“四、五线城市”如何受得了?

建设中的昂昂溪火车站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身为齐齐哈尔人只能接受,大的方针、方向,咱小老百姓也插不上话。只能叹息几句,等待好的那一天吧!

依回忆,凭资料,讲述我所知道的大美齐齐哈尔!我是,喜欢我的文章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