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皮治疗白癜 http://m.39.net/news/a_8052401.html游猎民族与农耕民族
作者:郭峰(书房记特约作者)
朝鲜有个著名的大渝洞。这个洞不是山洞的洞,是音译,一级行*区划单位,相当于村。
“我的老家,就住在这个屯,我是这个屯里土生土长的人……”东北的村,就成了屯。
我的老家,在陕北最北面,那里有许多兔,尔林兔、巴兔、小壕兔,这是蒙语,也是什么什么村,某某地方的意思,有的写成“图”,如恰克图、嘎鲁图。
原来,蒙人、满人、朝鲜人和日本人,他们的语言都属于阿尔泰语系,有亲缘关系。
日语特点不明显,夹杂很多汉语词汇,又像马来语,语法又像阿尔泰,让语言学家很头疼。后来经过大量细致工作,专家们认定日本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难怪蒙人学日语很快。
韩语,起初认为属于汉藏语系,毕竟70%的单词是汉语词汇,但又有许多“斯密达”词缀,后来觉得它也是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
语言是不断变化的,单词在不同的语系间交流。如日语的许多词从汉语来,现代汉语中两个字的*治词汇绝大部分又从日语来,如“*治”“革命”“哲学”“思想”“理论”等等,这类两字词,基本来自日语,就连“中华民族”这样的词也来自日语。
阿里郎节
“博士”一词,战国时就有了,形容有学问的人,后来成了一官职。这个词后来被蒙语吸收,蒙人没文化,“博士”失去知识文化的含义,变成技术娴熟、有一技之长的人。再后来,这个词又返回汉语,被汉语吸收,写成“把式”,如“他是驾车的好把式”。
赶大车的车把式,原来是车博士。
欧洲人对语言研究得比较细致科学,欧洲各语言的树型图已很明确了,但有两个国家的语言弄不明白,一个是匈牙利,一个是芬兰。后来才知道,匈牙利语和芬兰语来自亚洲,从人种方面讲,这两个民族原来是*种人,后来染白了。做进一步研究,发现匈牙利人与陕北人有密切联系,年前,他们在陕北上演过一场历史壮剧。
北匈奴西迁。
欧洲人到印度殖民,非常歧视印度,后来发现印度的梵语和欧洲语言很相近。原来印度梵语和欧洲语同属印欧语系,骄傲的欧洲人和低劣的印度人同系雅利安人。操印欧语系的还有伊朗人,伊朗人就是历史上的波斯人,也是雅利安人。“伊朗”就是“雅利安”的另一译法。
希波战争
波斯在历史上是个伟大民族,是6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大帝国之一,他们不是阿拉伯人,但自从伊斯兰化后,整个民族变得极端,看不到一丁点儿古波斯的踪迹。
从朝鲜的“洞”,到满人的“屯”,再到蒙古人的“兔”,都是村落的意思,因为同属阿尔泰语系,年前是一家人。令人惊奇的是云南、广西、广东这些地区,也有许多“洞”,如诸葛亮七擒孟获桥段中有72洞、孟获请来3洞元帅商量对策等情节。
孟获是彝族,彝人绝不是生活在洞里,而是吊脚楼。
这个洞也写作“峒dòng”,如苗族的苗峒、侗族的十峒、壮族的*峒,黎语中写作“贡”,其实还是个“洞”。
也就是说,彝族、苗族、壮族、侗族、黎族,这些西南少数民族中普遍存在“洞”,也写作“峒”。据统计,西南地区带“峒”的地名有六七千之多。
西南民族与阿尔泰民族风马牛不相及,有何瓜葛?
的确费解。
原来,这个“洞”,掩藏着西南诸民族被北方草原民族奴役、压迫、欺凌的悲惨史。
有看官说了,老郭又瞎说,西南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八杆子打不着,历史上就没交接过。
别急,听老郭慢慢道来。
七擒孟获。
请牢记下面这段话:
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草原游猎民族不断征服、奴役、欺凌中原农耕民族的历史;
同时也是草原民族不断融入农耕的历史。
当前一拨游牧民族被同化、被融入,新一拨游猎民族又气势汹汹地杀来,接着奴役、凌辱。
这是人类文明史,也是中华文明起源史。
的确难以启齿,
但是事实。
这就像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
食肉动物数量虽少,但杀戮、欺凌、奴役食草动物;食草动物只能默默忍受,好不容易把食肉动物熬得老死,结果来了一头更凶猛的食肉动物,接着杀戮、欺凌、奴役。
草原民族就是食肉动物,农耕民族就是食草动物。
这都是命啊!
海东青啄天鹅。天鹅虽大,却是吃素的;海东青虽小,却能吃天鹅。
匈奴、鲜卑、羯、氐、羌,契丹、女真、蒙古,还有离我们不远的满州,这些野蛮的游猎民族一次次南下,屠杀、欺凌、奴役中原农耕民族,给我们留下了痛苦的回忆。
这样的历史,早在1万前年农业革命发生后,也就是农耕民族与游猎民族分道扬镳后,就开始上演了。
如果老郭说,史前的伏曦、*帝、炎帝、颛顼、帝喾、尧、舜、禹,乃至夏、商、周的创立者,并不是说汉语的“汉族”,而是操着阿尔泰语的野蛮人时,估计很多人恨不得吃了老郭的肉。
但,这是事实,虽然很痛苦。
真实的*帝是这样的。
印度也如此。
印度这地方,水土气候非常利于农耕,宜耕面积也大,是典型的农耕民族。但多年来,印度本土人没一次说了算,没作过一次主人。一拨又一拨野蛮人翻过兴都库什山,前来压迫、奴役、欺凌这些善良的土著,还没等前一拨同化、融入,后一拨野蛮人正翻过兴都库什山缺口,又气势汹汹地杀来。
我如果说,印度最后一个王朝的统治者是蒙古人时,估计许多读者惊得下巴都掉了。
这有什么奇怪的,中国最后一个王朝的统治者又是什么人?
中国西南地区能偏安一隅?
当我们面对满清统治者。
事实上,早在史前,就有一拨又一拨北方游牧民族,从河湟地区出发,从六盘山出发,从蒙古草原出发,沿着青藏高原东沿的高山草甸南下,来到四川、云南、广西、湖南这些西南地区,征服、奴役、欺凌当地土著。一些人不堪忍受欺凌,选择逃离,逃到缅甸的是缅人,逃到泰国的是泰人,逃到越南的是京人。
说到底,这些“洞”是北方阿尔泰民族带来的。
入侵者一次次南侵,踏出一条自北向南的路径,这条路径大体上沿着雅砻江逶迤而行,称作雅砻江路径。
13世纪初,这条路径被蒙古人又走了一遍,蒙古人占领云南大理国后,从西南包抄南宋,灭了南宋。
八九十年前,不怕远征难的红*又走了一遍,不过前进的方向相反。这支队伍来到陕北,从北向南打,最终解放了全中国。
红*走的这条路,正是雅砻江路径。
夜郎国不是夜里当新郎的国,很显然是个音译词,你不能拿汉语字面意思去理解。
统治夜郎的是什么人?
北方游牧民族。
这个国家的上层,是操阿尔泰语系的外来游牧民族,下层是操汉藏语系的西南土著居民。统治者耀武扬威,随意杀戮土著居民,统治起来得心应手,他们洋洋得意、目空一切、非常自大,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于是发出“汉孰与我大”的疑问。
夜郎国、滇国位置。
请注意“汉孰与我大”这句话的语法。
正常话应这么说:汉与我谁大?
这才是人话。
把孰(谁)提前,这正是操阿尔泰语系的语法。
我们熟悉的还有:
时不我待,
舍我其谁,
沛公安在,
不吾知也,
等等。
这叫宾语前置。
好好的,为什么要宾语前置?
这正是阿尔泰语民族统治中原农耕民族,残留在语言中的印记。
看来,夜郎的含义要从阿尔泰语中找了。
汉语语法是:主——谓——宾
阿尔泰语语法是:主——宾——谓
蒙语、满语、匈奴语、契丹语、鲜卑语,都这么说,“主——宾——谓”。
藏语也是“主——宾——谓”,
汉藏两种语言,连最基本的语法都不同,怎能称汉藏语系呢?
难以令人信服。
倒不如把藏语、缅语、彝语、羌语划为一个单独语系,藏缅语系,更合适。因为这一语系都是“主——宾——谓”结构,都是多音节的粘着语。
把汉语和侗壮、苗瑶划为一个语系,因为这一语系都是“主——谓——宾”结构,都是单音节的孤立语。
请注意藏民发型,是披散的辫子。
云南博物馆馆藏着一件古滇国时期的青铜鼓,一个头发束成髻的土著,低头向披发的贵族纳贡。
云南博物馆馆藏的古滇国青铜鼓。
青铜鼓上的雕像。
这说明什么呢?
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发型不同。
历史上凡是农耕民族,都是束发,挽成个髻,不管是先秦还是两汉,中原农耕民族都是束发。
北方游牧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契丹、女真、蒙古、满州,都是披发或辫发。
司马迁早就发现两者区别,他说:“农耕之人,皆椎结,耕田;游牧之人,皆编发,随畜迁徙。”农耕民族,把头发挽成个髻,用簪子绾住;游牧民族把头发剃掉一部分,留下的编成辫子垂下来。
当你挖开一个古墓,墓主人是游牧还是农耕,你就看他发型,髻发,农耕;辫发,游牧。
满人的金钱鼠尾辫。太难看了,难怪扬州人宁死也不留这样难看的发型。
云南青铜鼓雕像很好的揭示古滇国社会结构:上层是披发的外来统治者,下层是髻发的土著。
这么长的个辫子哟,
探也探不上个天;
这么好的个妹子哟,
见也见不上个面。
我们再看下面一组图片:
云南出土的青铜刀,带有明显的草原风格。
青海马家窑出土的青铜刀。
陕北神木石峁出土的青铜刀。
陕北石峁出土的青铜刀石范。
二里头出土的青铜刀复原图。
青海、陕北、河南、云南,四把刀一脉相承,有明显的传承性,云南这把刀,渊源正在北方草原。
考古学家在云南澄江金莲山发现大批古滇国时期的骸骨,都是非正常死亡的青壮年,数量多达惊人的数万具。经DNA分析,这些人属于古百越人。
凶手是谁?北方民族。
这段北方草原民族征服、奴役西南诸民族的史前史,不见史书,纯属老郭个人观点,不当之处,请包容。
进入信史阶段,发生过数次中原民族征服、屠杀西南民族事件。比如诸葛亮火烧藤甲兵,杀人无数,杀得自己都心有不安,说:“我如此烧杀生灵,必定折损阳寿。”
果然,只活了53岁。
诸葛亮*屯西南。
明朝朱家皇帝征讨西南,数十万戍边将士就地娶妻生子,同时移民实边,从湖广、江浙移民万,彻底改变了西南民族构成。
看来,姓朱(诸葛)的是西南人民的克星。
明朝征讨西南,彻底灭绝了一个古老民族,僰(bó)人。
僰(bó)人也叫濮(pú)人,上古时期广泛分布在中原大地,是典型的农耕民族。河南东北有濮阳,有专家说,这说明上古时期这一带是濮人地盘。
起源于*土高原的华夏民族,是半农半牧的半野蛮人,不断征服扩张,濮人不断退缩,一直退到长江流域。
濮(pú)人,也就是僰(bó)人,有一奇特丧葬习俗,悬棺葬。
悬棺葬。
悬棺葬广泛分布在浙、皖、闽、赣、湘、粤、桂、黔、滇,按时代排,呈自东向西逐渐递减趋势,也就是越往东越早,越往西越晚。这说明僰(bó)人在华夏人的打压下一步步退缩,一直退到西南一隅。
在僰人面前,华夏人就是那只食肉的狼,僰人是任人宰割的羊。
到了明朝,僰人被挤压到云南一角。不能再退了,再退就成华侨啦!
僰人反抗了,朱家皇帝大怒,谁反抗也轮不到你这样的劣等民族反抗呀。
大肆杀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