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甲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走进湘西,关于三大古迷,即赶尸放蛊 [复制链接]

1#
专业治白癜风医院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schedule/

巫傩绝技越千年,密咒奇门现神颜,满身狐疑不敢问,只好忐忑寄苍峦。——写于离开湘西的列车上

我们不能因为科学解释不清楚或不能解释的事情,就认为是不存在的,或是不真实的!

人类发展到今天,对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科学认知度,仅仅就象大海中的一滴水......。我们用这种微乎其微的认知度去肯定或否定我们认知度以外的东西,这本身就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对于我们无法肯定,又无法否定的东西,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尊重,尊重它的存在,尊重它的发展!

以上这三句话,是基于我人生经历所积累和凝炼的哲学思想,这是直白的辩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如有不适,敬请谅解!

摄影:孙阁

我确信这几天我在湘西吉首市一带所闻所见所感都是真实的。我和很多人一样,走进湘西,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发生在这里的一些奇闻趣事,我的确没法儿找到答案......。

摄影:王刚

神秘的巫傩绝技

秘境湘西,湘西秘境......没来以前,脑海中的湘西秘境应该是大山深处,老房人家,出入荆棘,落后闭塞,牲畜慢耕,迷雾常聚的地方......至于“赶尸”、“弄蛊”等仅仅就是个传说,更是不可相信......但当我真正走到这里,走进湘西深处的时候,我所看到的,和我所听到的,却和想象中的大有不同。

摄影:王刚

这里玄之又玄,秘之又秘的一切诸相,如原驻民族生活中的生老、饮食、出入、穿戴、婚嫁、祛病、请神、驱鬼、祈雨、预言、庆祝、祈福、致富、礼仪、歌唱、舞蹈、故事、传说等等均与两个字有关,那就是:巫傩。

摄影:王刚

“麻符宝”这个名字,是我从吉首市龚伟先生(湘西旅游文化策划人兼摄影师)那听到的,他说麻老师是个神之又神的巫傩绝技大师。在来坪朗苗寨前一天晚上,与吉首旅游局的朋友们在一起座谈时,席间也提到了麻符宝先生,只是后面多了一句:不知他在哪里云游,无缘不好见啊......

但庆幸的是,第二天我就见到麻老师了,而且还向他请教到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关于巫傩绝技和湘西三大古迷的事情......

我首先迫不急待的向麻老师请教的一个问题就是“赶尸”之迷,麻老师说:因为社会与交通等情况的变化,他父亲的叔叔是赶尸活动的最后一代“赶尸人(傩师)”。时代不同了,现在根本就没有赶尸这件事了,但麻老师后来又说,现在的傩师会根据需要,也会做一些相类似的活动,比如殡葬活动中移动尸体,比如可以赶未腐烂的“动物尸体”,当然这些“赶尸”活动的方式方法与赶“人尸”如出一辙。

摄影:孙阁

我特别惊诧于眼前的这位麻老师,他没有受过任何乐理教育,却创作了许多美妙绝伦的苗歌,而演绎这些苗歌的乐器都来自于生活品,比如锅、碗、盆、木棍、树叶、竹片等等。对了,麻老师还说,只要能发出声音的东西,他都可以用来做乐器……

摄影:孙阁

摄影:王刚

这是麻老师给我们介绍“巫傩绝技”和“湘西三大古迷”时的场景。听的我们好紧张啊!

麻老师的关门弟子高慧老师跟我讲了一个她亲眼所见的事,说的是有一人家的老人去逝,几位傩师共同施法念咒,然后这位躺着的老人尸体就会慢慢自行起身,走到水缸旁边,众人帮其脱去衣服洗身洗头,梳洗后给其换上寿服,继续施法让其自行再躺回去......由于当时高老师刚刚成为麻老师的弟子不久,所以她只看到那位老人的尸身起来走到水缸旁后,剩下的就再也不敢看了......

摄影:孙阁

现在的高慧老师,利用其继承和掌握的巫傩绝技,可以表演“定蛇、定鸡”的组合绝技,需要特别说一下的是,这蛇或鸡可以是任何人家的,也可以是来自任何地方的。这项绝技是:她光着脚走过烧红的火炭或钢板辅的路后,爬向高18米梆有36把锋快刀刃的刀梯的梯顶上,梯顶上有可旋转的三根尖细(比筷子还尖还细)的叉子,然后她面朝下方平卧,用自己的肚子顶在三根叉子上,平身旋转36转后,开始定蛇定鸡......听到这,虽然她说的很轻松,但我却早已被震憾的好象停止了呼吸,并感觉到自己的肚子象被梯顶那三个叉子给扎了......

因为时间安排,一会儿要吃午餐,大家伙一定要见识下高老师的绝技,于是她决定给我们现场表演一下“定鸡”的绝技......

摄影:王刚

这只鸡是从当地老百姓家借来的,这只鸡一开始就非常的不老实,一副极不情愿的样子......

摄影:王刚

高老师在其助手的配合下,开始念咒做法......

摄影:王刚

摄影:孙阁

然后这只鸡就这样被“定”住了,除了它的脑袋还可以晃动外,其余地方真的都不能动了......无论我如何拍掌,鸡的身体始终未动一分......龚伟先生跟我说,就是在鸡的跟前,放一挂鞭炮,它都不会动......

湘西三大古迷

摄影:王刚

湘西三大古迷,据我了解,目前有两个说法(版本):一个是赶尸、放蛊、落洞女,一个是:赶尸、放蛊、辰州符。没办法,在这里我就得跟大家介绍湘西“四”个古迷了......

赶尸

摄影:王刚

著名苗族作家沈从文在他的一篇文章里写道:“经过辰州(今沅陵),那地方出辰砂,且有人会赶尸。若眼福好,必有机会看到一群死尸在公路上行走,汽车近身时,还知道避让在路旁,完全同活人一样。”

说起赶尸的起源,民间有书记载道:相传几千年以前,苗族的祖先阿普(苗语:公公)蚩尤率带兵在黄河边与敌对阵撕杀,直至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打完仗要往后方撤退,士兵们把伤兵都抬走后,阿普蚩尤对身边的阿普军师说:“我们不能丢下战死在这里的弟兄不管,你用点法术让这些好弟兄回归故里如何?”阿普军管说:“好吧。你我改换一下装扮,你拿‘符节’在前面引路,我在后面督催。”

于是阿普军师装扮成阿普蚩尤的模样,站在战死的弟兄们的尸首中间,在一阵默念咒语、祷告神灵后,对着那些尸体大声呼喊:“死难之弟兄们,此处非尔安身毙命之所,尔今枉死实堪悲悼。故乡父母依闾企望,娇妻幼子盼尔回乡。尔魄尔魂勿须彷徨。急急如律令,起!”原本躺在地上的尸体一下子全都站了起来,跟在阿普蚩尤高擎的“符节”后面规规矩矩向南走。敌人的追兵来了,阿普蚩尤和阿普军师连手作法引来“五更大雾”,将敌人困在迷魂阵里……。因是阿普军师所“司”(实施、操作意)之法术让大家脱的险,大家自此又把他叫“老司”;又由于阿普老司最后所用的御敌之实乃“雾术”,而“雾”笔画太多难写,于是改写成一个“巫”字取而代之。其实,这巫字也是个象形文字:上面一横代表天或者雾,下边一横则代表地,而中间的那一竖就表示“符节”了;竖的两边各有一个人字,右边那个代表阿普蚩尤,左边那个代表阿普老司,意思是要两个人联合起来才能作巫术。

《苗族鼓舞》摄影:王刚

早些年代,你若在湘西神秘的山村小客店投宿,便极有可能看到死尸走路,当天亮之前,小客店前摇摇晃晃地走来一行尸体,尸体都披着宽大的黑色尸布。这些披着黑色尸布的尸体前,有一个手执铜锣的活人,这个活人,当地人叫做“赶尸匠”。其实,说是“赶尸匠”不如说是“领尸匠”,因为他是一面敲打着手中的小阴锣,一面领着这群尸体往前走的。他不打灯笼,手中摇着一个摄魂铃,让夜行人避开,通知有狗的人家把狗关起来。尸体若两个以上,赶尸匠就用草绳将尸体一个一个串起来,每隔七、八尺远一个,黑夜行走时,尸体头上戴上一个高筒毯帽,额上压着几张书着符的黄纸垂在脸上。

路上有“死尸客店”,这种神秘莫测的“死尸客店”,只住死尸和赶尸匠,一般人是不住的。它的大门一年到头都开着。因为两扇大门板后面,是尸体停歇之处。赶尸匠赶着尸体,天亮前就达到“死尸店”,夜晚悄然离去。尸体都在门板后面整齐地倚墙而立。遇上大雨天不好走,就在店里停上几天几夜。湘西民间,自古就有赶尸这一行业,学这行业的,必须具备有两个条件:一胆子大,二是身体好。而且,必须拜师。赶尸匠从不乱收徒弟。学徒由家长先立字据,接着赶尸匠必须面试。一般来讲,要看满16岁,身高1.7米以上,同时还有一个十分特殊的条件,相貌要长得丑一点。

《苗寨墩桥》摄影:王刚

赶尸匠先让应试者望着当空的太阳,然后旋转,接着突然停下,要你马上分辨东西南北,倘若分不出,则不能录用。因为你此时不分东西南北,就说明你夜晚赶尸分不出方向,不能赶尸。接着,赶尸匠要你找东西、挑担子。因为尸体毕竟不是活人,遇上较陡之高坡,尸体爬不上去。赶尸匠就得一个一个往高坡上背和扛。最后,还有一项面试,这就是赶尸匠将一片桐树叶放在深山的坟山上,黑夜里让你一个人去取回来,只有这样,才能说明你有胜任赶尸匠的胆量。这三关顺利通过了,你便取得了当赶尸匠学徒的可能。

赶尸匠的家里,跟一般农民一样,照样“日出而作,日没而息”。只有接到赶尸业务时,他们才将自己装束一番,前去赶尸。他们虽赶尸,却忌讳赶尸这个名词。因而,内行人请他们赶尸,都说:“师傅,请你去走脚”或“走一回脚”。赶尸匠若答应,他便拿出一张特制的黄纸,让你将死人的名字、出生年月、去世年月、性别等等写在这张黄纸上,然后画一张符,贴在这张黄纸上,最后将这张黄纸藏在自己身上。赶尸匠的穿着也十分特别:他不管什么天气,都要穿着一双草鞋,身上穿一身青布长衫,腰间系一黑色腰带,头上戴一顶青布帽,腰包藏着一包符。

《苗寨墩桥》摄影:王刚

师父教徒弟,第一件事是画符,这种十分奇特的符,是在黄纸上用朱笔画上又像字又像画的东西,途中遇到意外情况,便将这种奇特的符朝西挂在树上或门上,有时也烧灰和水吞服。同时徒弟必须学会三十六种功,才能去赶尸。第一件功,便是死尸“站立功”,也就是首先要让死尸能站立起来。第二件功是“行走功”,也就是让尸体停走自如,第三件功是“转弯功”,也就是尸体走路能转弯。另外,还有“下坡功”、“过桥功”、“哑狗功”等。“哑狗功”可使沿途的狗见着尸体不叫。因死尸怕狗叫,狗一叫,死尸会惊倒,特别是狗来咬时,死尸没有反抗能力。死尸会被咬得体无完肤。最后一种功是“还魂功”,还魂功越好,死尸的魂还得越多,赶起尸来便特别轻松自如。这种“还魂功”,实际上是用一种湘西特产的草药撒在尸体上。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奇特的行业,只有在湘南西部才行得通。因为,一只有湘西有“死尸客店”。二只有湘西群众闻见赶尸匠的小阴锣,知道迥避。三湘西村外有路,而其他省路一般都穿村而过,他们当然不会准死尸入村。四湘西人闻见阴锣声,便会主动将家中的狗关起来,否则,狗一出来,便会将死尸咬烂。因而,这种十分奇特的赶尸行业,只有湘西才有。

死尸怎么会被活人赶着走,很多科学家在进行研究。各说不一。说不定有一天,会使这一常人难以理解的奇特行业和现象,得到应有的科学解释。

还有就是赶尸还有“三赶三不赶”的原则。关于记载“三赶三不赶”的文献和民间的相关说法,有很多种版本,内容不尽相同。归结他人的记载,结合吉首实地了解的情况,基本如下:

“三赶”是:第一,被官府处死的可以赶。包括被砍头的、受绞刑而死的、站笼站死的。第二,战争中死亡的可以赶。第三,在外做工意外死亡的可以赶。“三不赶”是:第一,不明病死的不能赶。第二,投河、吊颈等自杀而亡的不能赶。第三,雷打火烧、肢体不全的不能赶。至于为什么有这“三赶三不赶”的原则,麻老师说了很多,在此就不一一细说了!

放蛊

摄影:王刚

所谓放蛊,就是将一种特制的药粉投入食物之中,使误食的人吃后心智迷乱,受到投药者的控制。这种药粉的制作方法,千奇百怪,没有固定的配方,通常都是家传,有多少个草鬼婆(放蛊者的俗称),就有多少种蛊药。虽然蛊药制作方法各异,但其主要成粉却大同小异。《凤凰县志》记载凤凰的草鬼婆制作蛊药的主要成粉是蛇、蜈蚣、蚂蚁、蟾蜍等。草鬼婆将这些毒物收齐后露干,研成粉,用罐子装了,在山麓之间藏匿一段时间后便成了蛊药。而《怀化大辞典》称靖州、晃州等地的造蛊者,是取蛇、蝎、蜈蚣、蟑螂、蜘蛛等藏于罐内,日晒雨露,使其自相吞食,独存者曰蛊。造蛊者将蛊晒干研粉,便成为蛊粉。

误食蛊毒的人,如得不到及时治疗,短则数日,长则经年会心腹绞痛而死。虽然蛊的毒性剧烈,但毒性却难以化验出来。新中国成立初期,广大湘西群众要求消灭蛊毒的呼声很高,各县、州政府为此对民间蛊药进行过大面积收缴,并将草鬼集中组织学习教育。《泸溪县志》记载说年,县公安局将从民间收缴的一些据说是蛊药的药品,送到北京有关部门化验。化验结论是:“经化验无毒,不必讹传。”虽然国家医疗部门否定了蛊毒,现代医疗设备也无法查出中蛊者身体到底是哪种功能受到破坏,无法证实蛊毒的存在,但湘西却不时传出有人中蛊的事情,大家对蛊毒,宁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知情者外出一般都不轻意吃别人的食物,防的就是不小心中了蛊毒。

蛊是苗家妇女捍卫家庭和爱情的特有武器。并不是所有的湘西人都会放蛊。放蛊的技术,主要掌握在湘西苗族妇女手中。放蛊不同于其它传子不传女的秘技,相反是只传女而不传子。沅陵县民委副主任老向的母亲,是清水坪苗族乡有名的妇科草医,据说对苗家蛊术及用药,颇有研究。老向后来发表的文章说,年,他70岁的母亲曾给他透露,苗家女孩,长到十七、八岁时,她们的母亲,为了教会女儿懂得一点防身的本领,不受别人欺负,就会秘传女儿制蛊、放蛊的知识。学会了放蛊的苗家女,用之害人的极为鲜见,主要都是利用蛊毒来捍卫自己的家庭和爱情。湘西的蛊毒名称繁多,依制作的主要成份,大致有蜈蚣蛊、蜥蜴蛊、蟑螂蛊等,但用于实际生活,主要可分为三类,分别是情蛊、怕蛊、恨蛊。这三种蛊,都是湘西女子独占爱情,维护家庭稳定的法宝。

情蛊是女子为得到自己喜欢而又难以得到的男人所下的一种蛊,中了情蛊的男人,往往会身不由己地被情所惑,宁肯舍弃已有的幸福,义无反顾地移情于放蛊的人。怕蛊又俗称怕药。在湘西,丈夫害怕妻子、媳妇害怕婆婆的现象比较普遍。有人解释说,这都是中了怕蛊的原因。三种蛊药中,数恨蛊最为可怕。这种蛊,一般是在丈夫被别的女人抢去的情况下,妻子万般无奈而对丈夫放的一种蛊。目的是迫使丈夫回心转意。湘西老辈人讲,中了恨蛊,尚不迷途知返,十有八九难逃一死。恨蛊实际上是一种慢性毒药,在人体内潜伏期较长,一般都是半年后见效呈现中蛊症状,长的则要两三年才有所反映,时间长短,主要由放蛊人决断。

会放蛊的妇女,湘西习惯将她们称为草鬼婆。因为对蛊毒的恐惧,草鬼婆往往遭到人们的歧视,大家对她们又怕又恨,因此都敬而远之。因为这个缘故,草鬼婆的身份一般都很保密,轻意不让别人知道自己会放蛊。虽然草鬼婆很注意保秘自己的身份,但由于她们练习制蛊、放蛊,会引起某些生理上的变化,人们依据这些特征,有时还是可以将她们辩认出来。草鬼婆一旦学会了放蛊,那么每隔一段时间,她就必须找人放一次,否则蛊毒就会在她体内发作,给她造成极大的痛苦甚至死亡。因此,在需要放蛊而又无外人可下手时,自己的亲人便成了放蛊的对象。放蛊的手段千姿百态,令人防不胜防。通常是草鬼婆将蛊药粉藏于指甲内,趁给人端茶递水或夹菜敬酒之间,神不知鬼不觉地弹入杯盏之中。湘西农村有的村干部,因为自己的母亲或外祖母系草鬼婆,乡干部到家中后,他们就会主动将母亲或外祖母另置一室,不允许她出来帮忙做茶饭,担心放蛊伤害乡干部。

解蛊药通常暗地来自放蛊人。中了蛊要及时化解,否则对身体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危害。中蛊的症状通常是人黄无力,眼神涣散,毛发脱落,医院却难以查出有病。医院是无法治愈的,需要找放蛊的人援手才能相救。并不是所有的草鬼婆都能解蛊。解蛊药也与蛊药一样,多种多样,通常是一蛊一解药,往往一种蛊的解药,只有放这种蛊的草鬼婆才掌握。是草鬼婆给人放了蛊,她决不敢说这蛊是她放的,而明目张胆地来给你解药。这时,她往往会暗示你说,你中的蛊,可以去找某某人化解。而在此前,她又会通过串门攀谈,将解蛊的法子暗示给某某人。因此当中蛊者求到某某门下,自然就可得到对症的解药。蛊毒为什么如此多种多样,它又是怎样躲过现代医疗设备和科技手段检测的,真是一个难解的谜。

落洞女

摄影:王刚

湘西有落花洞女的传说,是说部落里有一些未婚的女子,在适婚的年龄没有找到可以托付终身的人,就得了一种类似忧郁症的病,进入了一种痴迷的状态,她的面色灿若桃花,眼睛亮如星辰,声音如丝竹般悦耳,身体里发出一种馨人的清香。她每天不停地抹桌擦椅洒扫厅堂,把一个原本破败的家收拾得纤尘不染。进入了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境界。按照当地的说法,这个女孩子已经把自己许给了神,她整天生活在幸福的幻想里。她的心上人是不食人间烟火却救人于水火的神,因此她不再为世俗的任何男子动心,只需小心地保护好自己的美丽娴静,等着她的神选好了吉祥的日子来迎娶她。这就注定了她的一生将不再有姆妈经历过的一切生儿育女盼夫心切又妒怨煎熬的烦恼,也不会有世俗的男子想到要用自己的婚姻去解救这个被神的幻象所诱惑的女孩。固然当那个日子到来的时候,幸福中的女孩含笑而逝,但她始终不渝地保持了自己的姣好容颜,直到今天的传说与记载中。

至于落洞,实在是一种人神错综的悲剧。地方习惯是女子在性行为方面的极端压制,成为最高的道德。这种道德观念的形成,由于军人成为地方整个的统治者。军人因职务关系,必时常离开家庭外出,在外面取得对于妇女的经验,必使这种道德观增强,方能维持他的性的独占情绪与事实。因此本地认为最丑的事无过于女子不贞,男子听妇女有外遇。妇女若无家庭任何拘束,自愿解放,毫无关系的旁人亦可把女子捉来光身游街,表示与众共弃。

凡属落洞的女子,必眼睛光亮,性情纯和,聪明而美丽。必未婚,必爱好,善修饰。平时镇静自处,情感热烈不外露,转多幻想。间或出门,即自以为某一时无意中从某处洞穴旁经过,为洞神一瞥见到,欢喜了她。因此更加爱独处,爱静坐,爱清洁,有时且会自言自语,常以为那个洞神已驾云乘虹前来看她,这个抽象的神或为传说中的相貌,或为记忆中庙宇里的偶像样子,或为常见的又为女子所畏惧的蛇虎形状。总之这个抽象对手到女人心中时,虽引起女子一点羞怯和恐惧,却必然也感到热烈而兴奋。事实上也就是一种变形的自渎。等待到家中人注意这件事情深为忧虑时,或正是病人在变态情绪中恋爱最满足时。

洞神所欲,一切人力都近于白费。虽天王佛菩萨权力广大,人鬼同尊,亦无从为力。(迷信与实际社会互相映照,可谓相反相成。)事到末了,即是听其慢慢死去。死的迟早,都认为一切由洞神作主。事实上有一半近于女子自己作主。死时女子必觉得洞神已派人前来迎接她,或觉得洞神亲自换了新衣骑了白马来接她,耳中有箫鼓竞奏,眼睛发光,脸色发红,间或在肉体上放散一种奇异香味,含笑死去。死时且显得神气清明,美艳照人。真如诗人所说:“她在恋爱之中,含笑死去。”

家中人多泪眼莹然相向,无可奈何。只以为女儿被神所眷爱致死。料不到女儿因在人间无可爱悦,却爱上了神,在人神恋与自我恋情形中消耗其如花生命,终于衰弱死去。

女子落洞致死的年龄,迟早不等,大致在十六到二十四五左右。病的久暂也不一,大致由两年到五年。落洞女子最正当的治疗是结婚,一种正常美满的婚姻,必然可以把女子从这种可怜的生活中救出。可是照习惯这种为神眷顾的女子,是无人愿意接回家中作媳妇的。家中人更想不到结婚是一种最好的法术和药物。因此末了终是一死。

辰州符

摄影:王刚

距今五万多年前,五溪地区的巫傩文化,要比中原地区发达,其中心地区便是辰州(今湖南沅陵)。辰州,原为獠人,濮人祖居地,后为夜郎国治地。这里的巫师们经过长期的实践,形成了巫术和法术,使巫文化产生了质的变化。为了使威力无边的巫术和法术在巫师离开后仍具法力,巫师们便通过“符”,使其产生长期效力。“符”是一种威力巨大的固定法术。因为“符”是辰州地区的巫师们首创,故名“辰州符”。使用“符”的同时,一般都要念动“咒语”,“咒语”和“辰州符”一样,也是远古时代巫师们发明的一种威力巨大,具有震慑力的法术。但“符”与“咒语”一般用途有别。“符”被道教采用后,便成了道教的一宝。

“辰州符”又称“灵符”,“神符”,“桃符”。“符”的主要作用是“保护”,“镇守”,驱逐或镇压邪恶势力之用。“符”的用途极广,巫师们作法的各个场面,几乎都离不开“符”。

“符”在民间平常使用的人和事很多,如在家禽,家畜的饲养场地贴符,能确保六畜兴旺;在作水稻秧田和蔬菜苗地贴“符”,能确保种子不烂,出苗粗壮,虫鸟不侵,五谷丰登;兴修桥梁贴“符”,能确保过往行人安全;狩猎场地贴符,能确保野兽不乱跑,满载而归;生产工地贴“符”,能确保妖魔鬼怪不作乱,生产安全等等。

“符”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用香或燃烧的纸钱画在空中,水中,碗中的“符”;有用筷子或利剑,画在酒杯里或鸡血碗中的“符”;有画在地上;刻在木板上;雕在岩石上“符”;有画在纸上或十字路口的;也有雕刻成版,批量印刷的“纸符”,随意贴在想要粘贴的地方;总之,在辰州的传统里,保护万物要“符”,办好万事要“符”,“符”是万灵的法术。有的巫师有专用的“符”,世代相袭,秘不外传。一般简单的“符”,民间年长者,大多会画会用。在辰州,关于“符”的神奇妙用的故事太多了......

关于巫傩

摄影:王刚

巫,道家前身本义是古代称能以舞降神的人,中国古代医师也称“巫”,现在的巫师,巫婆等意思,也有巫姓。古人认为,巫能够与鬼神相沟通,能调动鬼神之力为人消灾致富,如降神、预言、祈雨、医病等等,久而久之成为古代社会生活中一种不可缺少的职业。另外,巫,上一横顶天,下一横立地,中间一竖直通天地,中间人与人,是真正的通天达地的意思。傩,(nuó)又称跳傩、傩舞、傩戏,是一种神秘而古老的原始祭礼。包括傩仪、傩戏和傩技。“傩”这一名称,用的并不是汉族的语言,用的是侗台语族的语言,在侗台语族中,这一个音符只要变化声调,就可以代表许多事物。侗台语族称稻、田、鸟、人、民族等为“傩”,故“傩”有祭祀稻神、田神、水神、鸟神、祖神等多种含义。傩字的繁体字由“亻”、“堇”、“隹”三字合成,“亻”字表示它与人事有关,“堇”是记音,“隹”就是雀。因此,“傩”就是崇拜神雀的农耕民族所举行的“神雀祭”。

巫傩文化

摄影:王刚

巫傩文化,一般指的就是傩文化,它是一种远古的原始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远古先民在征服自然中获得生息,繁衍后代,生存的欲望需要宗教(自然宗教)观念的帮助来超越自我,龙的传人以伟大的浪漫主义心性创造了灿烂的巫傩文化。“傩”乃人避其难之谓,意为“惊驱疫厉之鬼”。巫傩活动在生命意识上满足了广大信仰者的心理要求,长期以来,巫傩之风的传承与流布融入习俗之中,即使在现代,仍以传统文化的形态存留于民间。

这次我们来到湘西吉首,时间很紧,所以很多关于湘西秘境的事件还缺乏更深入的了解,此文难免浅薄,敬请谅解,期待下一次更深入些吧!秘境湘西,湘西秘境,吉首乃秘中之秘,我们看到了吉首市政府特别是当地旅游部门对苗土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并且也看到了在当地政府的协助下,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健康发展......我也知道秘境湘西的很多神秘之事可能永远都不会有答案,我们尊重它的存在,并祈祷这里的人们越过越好吧!

真心感谢麻老师、高老师、龚伟老师、VickyQ大咖、杨怡、毛老师等伙伴们的出镜,感谢孙阁老师部分片子的拍摄,也感谢在吉首这些日子所有朋友的接待、陪伴、介绍和支持!希望大家给此文多提出宝贵意见,我将及时修正为盼。再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