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故事#
疼痛是从年开始的。
由于长时间的运动磨损,马龙左腿的膝盖开始钙化,但19岁的马龙并没有放在心上。
十年之后,伤病成为他夺冠路上,最大的枷锁。
年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比赛之前,马龙在身上打了三针封闭。到了年初,两个月的时间里,医院,抽出膝盖中的积液。
他别无选择,在东京奥运会开始的前一年,做了手术。手术之后,他以连续输球的方式,重启赛场。
年世界杯,马龙不敌日本选手张本智和;年国际乒联总决赛,队友樊振东从他手上夺下冠军;年公开赛,连续输给许昕与王楚钦……
回忆起来,马龙用那段时间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新闻标题自嘲道:
“伤病击垮马龙,他太老了,六边形战士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时间来到年的秋天,此时,他获得过的荣耀早已如秋叶般金黄,而不再青春的身体内,也积攒了层层叠叠的伤。
这个秋天,他没继续赢下去。
对于职业运动员也好,对于普通人也罢,让一个人止住前进步伐的,终究不是那个同台竞技的对手,而是无情掠过的岁月,以及挥之不去的旧伤。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马龙输了。
10月22日,WTT澳门冠军赛的1/4决赛上,马龙以2:3的成绩,输给了22岁的小将王楚钦,止步于八强。
这一天,距离马龙的34岁生日,仅仅过去了两天。
很多人说,运动员是战斗在竞技场上的造梦者,那么“马龙”编造的这场梦,无疑格外揪心。
梦开始的地方,基调是明亮的:
5岁开始练球,11岁进入辽宁省体校,15岁进入国家队,18岁拿到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下称世乒赛)冠军,在“二王一马”的时代里,马龙是一颗光彩夺目的耀眼新星。
再往后,梦境的背景变得灰暗:
连续三次被拦在世乒赛决赛门外,长达十年的时间里,他的最好成绩,只有一块世界杯单打金牌。
在这段时间里,马龙的另一个名字,叫“伤仲永”。
后来,梦境的节奏变得激昂,在年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马龙”这个名字,代表了一种精神。
28岁,成就个人历史第一个大满贯(获得世乒赛、世界杯、奥运会的单打金牌);33岁,成就乒乓球男子选手中绝无仅有的双圈大满贯。
累计64个月乒乓球世界排名第一,连续34个月世界排名第一,创下并保持了男子乒乓球累计和连续世界排名第一的最长纪录。
迄今为止,马龙拿了个国家级及以上的金牌,27个世界冠军,在竞争异常残酷的乒乓球领域内,他被称为“传奇”。
而比“成为传奇”更为励志的故事是,传奇依旧在场。
曾经的“国乒三剑客”中,张继科早已离开赛场,许昕也渐渐淡出了国家队,只剩下马龙,依旧站在队伍的最前列。
借用国际乒联首席记者亚当·博布罗关于马龙的一句评价——
“你正在看到的是,乒乓球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运动员。”
马龙身上的外号有很多。
在成为“六边形战士”之前,马龙是“鞍山小马”——年,马龙出生在辽宁鞍山。
在成为“地表最强破坏龙”之前,马龙也曾是一只“小奶龙”——据马龙自己介绍,他从小体弱多病,后来,父母决定要让他学一项运动,强身健体。
学什么呢?得学个不大占地的,还不怎么容易受伤的,那就乒乓球吧。
于是,在年,5岁的小马龙背着乒乓球拍,走进了少年宫。
马龙童年照
6年之后,马龙进入了辽宁省体校。在体校过了两年,他又被北京西城体校的教练关华安看上,带到了北京队。
年,他在集训中表现出色,进入了国家二队。在二队还没带够三个月呢,他又在升降级比赛中,打了个第二名,凭借这个成绩,他顺理成章地进入了国家一队。
这一年,马龙只有15岁。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天才少年”的起点。
但国乒队里,最不缺的,恰好就是天才。
儿时参加比赛的马龙(左三)
早期,马龙身上的标签,一直与乖巧挂钩,似乎少了一些运动员该有的野性。
比如,在父母的记忆中,马龙自小就不需要操心。
上午上课,下午练球,晚上回家吃完饭,都不用人催就乖乖写作业。马龙父亲曾经对记者说:“这么长时间,他嘴里没骂过一次人,这点我非常满意。”
他只在一件事上较真,那就是“赢球”,“马龙小时候跟比他大的队员打,输了就一只手擦眼泪,一只手拿着拍追着要跟人家打,不赢不行”。
马龙(后排左一)在参加训练
而关华安教练第一次见到13岁的马龙时,是在教练们聚餐的饭桌上。彼时,马龙自己抱着小游戏机坐在一旁,不插话不吵闹,总是笑着。
进了北京队之后,有年纪大的队员倚老卖老,总指使马龙去跑腿买东西,甚至让他洗袜子刷鞋,马龙都一一忍耐,从不去和教练告状。
马龙自己也讲过一个故事。
进了国家队之后,某次训练完,队友们激他,说他们都不去跑操了,但马龙肯定不敢。马龙不乐意了,保证自己肯定也不去。谁知到了跑步的时候,其他人都去了,缺席的只有马龙。
到了晚上,队里组织开会,马龙带着笔记本敲响了教练的房门。房门一打开,当时的主管教练秦志戬(jiǎn)就一句话吼了过来:“你干嘛来了,滚滚滚。”
国乒队的很多人都说过,马龙是整个队里相处最舒服的人。他干净、真诚、一腔热血。
但这个一团和气的少年,并不等同于逆来顺受。他也会在训练的间隙,在脑子里想一些“离经叛道”的事情。
少年马龙
马龙曾在演讲中提到,自己“这辈子最恨的就是六一儿童节”。在这个属于全世界小朋友的节日里,其他小孩上午有演出,下午能放假,而他毫无例外,必须训练。
许多年后,他还特意在儿童节的当天去了趟迪士尼,“也算是弥补一下小时候对儿童节的缺失”。
早期马龙旧照
很多人对马龙的第一印象,是在年的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那是他第一次获得世乒赛团体冠军。
而比冠军身份更知名的,是马龙在获得比赛资格过程中的故事。
这一年,国乒队第一次启用了“直通赛”的选拔模式,新老队员通过大循环比赛的方式,赢取参加大赛的3个名额,另外2个名额由教练组根据选手国际大赛成绩,综合评定产生。
在选拔赛的第一阶段,马龙的名次位列前五,表现不俗。谁知在第二阶段的比赛中,马龙在与陈玘的比赛中左脚外侧意外拉伤,治疗之后,还是输掉了比赛。
比赛结束之后,时任男队总教练的刘国梁异常严厉地批评了马龙,丝毫不顾及还有镜头在直播——
“你脚虽然伤了,但是你手没伤啊!你脑子没坏!你还是能打啊!”刘国梁的话劈头盖脸地朝马龙砸了过来,“我们队员必须顶住,在对手面前不能体现出你很痛苦,不能让对手看出你有顾虑。”
到了最后一个比赛日,在马龙一瘸一拐地走上赛场时,刘国梁更是当众点名,刺激马龙“不要随随便便输掉比赛”。
于是,在这一天,18岁的马龙,苦战七局,最终战胜了马琳——那一年,马琳早已是奥运冠军。
年选拔赛期间
刘国梁对马龙训话
既然都有勇气站上赛场,马龙的骨子里怎么会没有血性。在年的采访中,彼时尚且稚嫩的小马对着记者,曾“恶狠狠”地宣布:
“如果世界还有一天就将毁灭,我会去干一件坏事儿。”
年,马龙在德国不来梅世乒赛团体赛中,获得了人生中第一块世乒赛金牌——
一块,被马龙笑称为“报谁都能拿冠军”的团体金牌。
这一年,马龙18岁,他对教练秦志戬说自己的目标是大满贯。听到这句话,秦志戬笑了笑:“有这种想法当然好,但是路还要一步一个脚印走”。
彼时,两个人都没有想到,距离目标达成的日子,中间横亘着十年。
这十年里,有荣耀与伤痛,有悲欢与离合,有一个人灿烂而峥嵘的岁月。
年,中国队举起世乒赛团体奖杯
从左到右:王励勤、马龙、陈玘、刘国梁、王皓、马琳
年,克罗地亚萨格勒布世乒赛决赛上,马琳惜败于王励勤,再次与金牌失之交臂——这一年,马琳已经走进了职业生涯的晚期,手里攥着四块世界杯金牌。
比赛结束当天,马龙就坐在一旁,看马琳一边喝酒,一边大哭。
那时候,马龙赢过的球还没马琳输过的球多,他还不明白在酒精与眼泪中,藏着的遗憾和不甘的分量。
而品尝到这份滋味的日子,很快到来。
马龙曾经说过:“作为国乒队员,只能拿第一,拿第二都算输。”
太卷了。
早些年间,刘国梁对马龙训话的片段也在网络上被人时常提及,在视频中,刘国梁毫不留情地对马龙说:“你现在除了世界第一之外,你什么也不是。”
毕竟,世界第一的排名,看的是乒联组织的所有比赛的积分,而在高手云集的国乒队内,只有拿了三大赛(世界杯、世乒赛、奥运会)的单项冠军才能被认可。
年,萨格勒布世乒赛上的马龙
年的世乒赛,在马琳获得亚军的那个夜晚,马龙止步在了16强,输给了韩国选手朱世赫。
比赛结束之后,马龙戴着耳塞,一个人在河边走了很久,他想不通,因为之前“每回和朱世赫打都是领先”,最起码也会坚持到决胜局。
此刻的马龙或许不曾想到,大赛上的失利,将会成为他职业生涯的梦魇,而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人的名字:王皓。
关于王皓,网上也流传着许多故事——
他被很多人称为“决赛先生”,更难听的也有,“千年老二”:三次参加奥运会,拿了三块银牌。流传度更广的故事是,张怡宁对女儿说,自己的银牌只有一块,喜欢银牌可以去找王皓叔叔,他多的是。
故事的真假早已难辨,但事实是,尽管王皓多次无缘冠军,在他成为亚军的路上,却总有一块垫脚石,名叫“马龙”。
年的世乒赛,王皓以4:1的成绩击败了马龙,将马龙挡在了决赛门前。
年世乒赛上,同样的戏码再次上演,这场大赛的失利,更是让马龙直接丢失了伦敦奥运会单打比赛的资格。
年,依旧是世乒赛半决赛,依旧是王皓,依旧是失败。三次比赛之后,刘国梁说,马龙三次埋葬了自己。
后来在采访中谈到这几场比赛,马龙开了个玩笑:“当时真的很想,咔嚓了王皓”。足以见得,这场比赛给他带来的心理阴影。
他还说:“人总是要感谢送给你失败的人,因为他能让你清醒地认识自己。”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马龙最好的成绩,只有一块在年,从德国选手波尔手里夺下的世界杯单打金牌。
哪怕他多次在公开赛与巡回赛中,站上世界第一的席位。甚至,连观众公认的“难度最高”的全运会金牌,他都已在年,收入囊中。
刘国梁称呼马龙为“无冕之王”,在当时的语境下,这并不是一个褒义词。
更何况,在马龙无缘单打资格的伦敦奥运会上,张继科战胜了王皓,成为了奥运冠军,更是史上用时最短获得大满贯的选手——仅用了天。
实现大满贯的这一年,张继科24岁,与马龙同龄。
老将的余威分毫不减,年轻的队员开始涌现,同龄的队友更是已然站上了巅峰,马龙的自信几度被摧毁。
回想起那段时间,他说:“我怀疑自己已经到了顶点,甚至想到了退役。”
年,马龙已经27岁。
在27岁这个年纪,刘国梁已经实现了个人生涯的大满贯,在辉煌的光环下宣布退役,但马龙手里,依旧只有一块孤零零的大赛金牌。
这一年的苏州世乒赛,成为最后的一根稻草。
也许稻草会落下,压垮他,“如果打不好,当时以自己的年龄,其实退役也无所谓,毕竟也不算一事无成”。
上场之前,马龙告诉自己,不要再想着领奖台,也不要再纠结于半决赛“魔咒”,他只需要单纯地为“马龙”,打一场自己最热爱的乒乓球。
半决赛,马龙迎战彼时只有18岁的小将樊振东,以4:1的大比分横扫比赛。决赛,他的对手是连续击败了张继科与许昕的方博,苦战六局后,马龙赢了。
终于,稻草变成了钢丝,将他拖出泥潭。
于是,观众看到了一向以内敛示人的马龙,在胜利的那一刻,激动地跳上了球台。
他站在球台上,抬起下巴,食指指了指观众席,眼神里闪着光,好像在说:看吧,马龙做到了。
年,马龙在苏州世锦赛获胜
一年之后的里约奥运会,28岁的马龙击败了张继科,夺得奥运会男单冠军,成就了他的第一个大满贯。
属于马龙的时代,开启了。
年,里约奥运会胜利后
马龙比了一颗心
这一年,还发生了一件趣事。
年的吉隆坡世乒赛团体赛上,日本队时隔39年再次闯进决赛,对手是毫无疑问的中国队。
决赛时,日本的《东京乒乓球新闻》节目在直播过程中,用六维图展示了每一位选手的实力:力量、速度、技巧、发球、防守、经验。
那一场比赛,马龙在第二局出场,对战的是日本选手吉村真晴。
吉村真晴出场时,战力图显示他的“力量”与“发球”都达到了最高值,于是,日本解说尊敬地称呼他为“有着世界最强发球的选手”。
镜头一转,马龙出场,旁边的战力图显示,六个维度均达到了满格,日本媒体心服口服,“六边形战士”、“地表最强破坏龙”的称号随之而来。
消息传回国内,这就成了伴随他至今的外号,更何况,他也当得起这个中二感十足的称呼。
当时的节目截图
年,那个他苦苦等待了8年的世乒赛金牌,被他再次收入囊中。年,马龙更是成就了世乒赛三连冠的壮举。
赛后采访时,马龙冲着话筒喊:“ImmadeinChina!(我是中国制造!)”
话音落地,全场沸腾。
这沸腾声为冠军而起,被王者激励,更是为骄傲而生。
马龙:“ImmadeinChina!”
年,第三次拿下世乒赛冠军的马龙,风光无限。
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在发表完“ImmadeinChina!”的宣言之后,马龙在记者的追问下,还说了一句代表自己的话。
他说:“我想赢得冠军,更想赢得大家的尊重。”
实际上,马龙的这场比赛,赢得十分艰难,身体上的疼痛,已经快要压垮他。
时间回到上一年,年的国际乒联保加利亚公开赛中,马龙在首轮输给了英格兰选手,爆冷出局。
此后的八个月时间,他再也没出现在国际比赛的赛场——因为膝盖的伤痛。
马龙膝盖治疗期间
疼痛是从年开始的。
彼时,马龙并没有放在心上,没有运动员身上不带伤,这算不得什么大事,直到时间让疼痛,变成了枷锁。
“睡觉都能感觉它越来越疼,生生给疼醒了,最后我只能调个头睡,把腿支在墙上,下面垫个健身球。”
公开赛结束后,刘国梁和秦志戬带着马龙见了全国所有的膝关节权威医生,针灸、理疗、矫正……几乎所有方式都开始尝试。
马龙被禁止正常的有球训练,只能做一些基本的身体训练,与冷冰冰的健身器材搏斗。
接受治疗的那段时间里,马龙一遍遍地回看着一部纪录片——《muse》。
纪录片的开头是科比·布莱恩特的自白:“我做过最恐怖的噩梦,就是我在篮球场上,体育场爆满,我在进攻投篮,像被卡住了一样,我跳不起来,我卡住了,我被黏在地上。”
在那一刻,乒乓球的王者与篮球的巨星,陷进了同一场噩梦。
马龙在膝盖治疗期间
时间进入年,两个月的时间里,医院,抽出膝盖中的积液。
4月份就要迎来世乒赛了,但比赛开始的前两个月,马龙却连球台都没有摸到。直到封闭集训的日子到来,马龙才开始重新正常训练。
回忆起这漫长的八个月,马龙说:“如果说年之前,我的目标是拿冠军,那么在这场伤病之后,我的目标变成了能够站在我热爱的球台前继续打球。”
年4月,他举起了世乒赛的奖杯,同年8月,他去往美国,接受膝盖手术。手术之前,他给自己剃了一个光头,寓意着“从头再来”。
此时,距离原计划的东京奥运会,只剩下不到一年的时间。
没有人能回答,手术之后的马龙,还能不能回到世界一流的行列,能不能有资格去到东京。
这是一场冒险,但他别无选择。
手术很成功,过程很煎熬。
成功的是,马龙的职业生涯再次被延长;而煎熬的是,从头再来的方式,是以失败开始。
年的世界杯、总决赛,年的公开赛、全国锦标赛等,马龙拼了命般地击球,却都没有获得冠军,甚至有时连领奖台都没有登上。
马龙无比沮丧:“腿是回来了,球没了。”
年11月,马龙参加了国际乒联男子世界杯。
他仿佛已经接受了自己巅峰不再。比赛之前,马龙与樊振东一起在场馆训练,他对前来采访的记者笑着说:“每次和小胖(樊振东)练完,感觉都特别好,仿佛我已经是世界第二。”
这一场比赛的结局是,马龙在决胜局惜败,樊振东从队长手里,夺得了世界杯金牌。
但这不是故事的结局。
一周之后,国际乒联总决赛上,马龙战胜樊振东,再次获得单打冠军,时隔一年零六个月。
赢下比赛的那一瞬间,马龙手上卸了力,球拍落到了地上,很快,他又将球拍捡了起来,别在腰间。后来在采访中,他透露这个动作的意思是“像剑客一样,出完剑把剑收回来”。
他始终在憧憬着金牌的到来,甚至都提前想好了庆祝姿势。
马龙的“剑客收剑”
颁奖仪式之前,马龙倚在后台的背景板上,灯光在他脸上晕出模糊的光斑,他小声地对着镜头说:“感觉是在做梦一样,不知道是不是在做梦。”
然后,他抬起头,沉默了许久,许久。
“做梦”这个形容词,在年的东京奥运会,再次被马龙提起。
那时候,33岁的他已经是双圈大满贯了——更是第一位,蝉联奥运会金牌的男子乒乓球选手。
这个结果,在出发去东京之前,马龙完全不敢想象。
年,东京奥运会获胜后
马龙再次比了一个更大的心
五年前,他坐在去往里约的飞机上,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赢。五年之后,焦虑与疼痛,在他脑海中的存在,替代了自信心原本的位置。
“实际上,拿完第一块奥运金牌之后,反而更紧张了,因为人家觉得,自己也觉得,拿了奥运冠军之后,你就不可以输球了。”
而对马龙失去信心的,并不仅仅只有马龙自己。
东京奥运会之前,刘国梁也曾对马龙说:“可能在里约周期,你用百分之七十的劲儿,就能全胜;现在你用百分之八十,你就会输,九十你也未必赢,必须也得百分之百甚至一百一。”
于是,我们在赛场上看到的,就是一个百分之一百二的马龙。
东京奥运会上的马龙
相比于决赛场上马龙与樊振东的对决,也许很多人对半决赛的印象更为深刻——它更揪心,也更激昂。
东京奥运会的半决赛,仿佛命运的分割线一般,将球台分成了两个世界。
一边是代表希望的“小将”:24岁的樊振东与20岁的林昀儒;一边则是不肯认输的“老将”:33岁的马龙与同龄的奥恰洛夫。
这已经是马龙第19次与德国名将奥恰洛夫交手了,前18次均以奥恰洛夫的失败告终。
虽然名气或许没有那么响亮,但奥恰洛夫并不是什么“无名小卒”,他击败过王皓、马琳,也战胜过张继科、许昕,甚至连新一代领军人物的樊振东,也曾在奥恰洛夫面前遗憾落败。
到了东京的赛场上,马龙满心杂绪:他需要守住决赛的位置,为中国队保住金牌,这是身为国乒队员的“责任”;还要与内心的恐惧、身体的伤痛进行斗争。
但对面的奥恰洛夫只有一个执念,那就是“赢一次马龙”。
马龙与奥恰洛夫
战况激烈,比分异常胶着。
开局,马龙2:0大比分领先,被奥恰洛夫一分分咬了上来,战成平局。再往后,两人你来我往,一直拼到了最后一局。
七局苦战,全程81分钟,“奥恰洛夫做对了所有的选择,但他还是输了”。
赢下比赛的那一刻,马龙高高地举起手臂,对着看台大喊了一声:“他赢不了我!”
看台上是他的队友与教练,镜头之外,是期待着中国队胜利的所有观众,他没有辜负。
马龙:“他赢不了我!”
央视的解说高菡说:“永远不要低估一颗冠军的心。”
在决赛前夕,东京奥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