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香港的皇后餐厅。六位正值风华的男女,随性地坐或站,他们眼里没有镜头,望着别处,望着别人,或,望着自己。
咔擦一声,照片记录了香港电影史上最风华绝代的光影。
那年,张国荣34岁、张曼玉26岁、张学友29岁、刘嘉玲25岁、梁朝伟28岁、刘德华29岁。
几个月后,《阿飞正传》上映,一位导演以其极具个性化的风格站在了香港影坛的风口浪尖,他用文艺和浪漫构筑了一个时代。
那是一个慢与不争的时代。任由别人一年拍十部,我慢慢拍,任由别人商业片赚大钱,我好好拍文艺片。不争,不追,只走心。
他是文艺青年王家卫,一个佛系的导演。
慢,是不争
“每个人都会坚持自己的信念,在别人来看是浪费时间,她却觉得很重要。”
──《东邪西*》
他是导演界的奇葩,拍片很慢,《一代宗师》花了12年,《》花了5年,《东邪西*》花了2年....
看着别人一年拍几部,他从来都很慢,不去追赶,不去争。
年,王家卫萌生了想拍《一代宗师》的想法,并且很快就注册了剧本,那是年。
接着,他就开始了他的宗师之路,南起香港,北到东北,不停地搜集资料,图书馆搜完了就去实地探访。
但王家卫想不到的是,叶问被抢拍了。年叶伟信导演的《叶问1》上映,赚得盆满钵满。年,《叶问2》、《叶问前传》、《功夫.咏春》上映,慢慢观众对咏春叶问疲倦了,而此时,王家卫还在开平影视城慢悠悠地搭景拍戏。他不急,不争,气定神闲。
陈勋奇曾经问王家卫:“别人都开始拍《叶问》了,你不担心,不着急吗?”
王家卫回答非常自信:“先让他们拍,我一点儿也不担心。我拍的叶问和他们是不一样的。”
《一代宗师》上映后,收获无数奖项,不再是局限于叶问个人,而是将民国一个逝去的武林呈现在银幕上,格局更大。
慢,就是不争,按照自己的节奏来,不用为了追赶别人的节奏而迷乱自己。
慢,是从容
“在你眼中在,这块饼是个武林。对我来讲是一个世界。”
──《一代宗师》
王家卫为了拍出真,他从容地等,因为真,就不用去承受假所给他带来的枷锁。
对于民国武林,王家卫重现的不仅是造型、生活等时代细节。甚至,要还原那个时代武者群像的精气神。
*后来回忆,有一场戏在北方大山里拍摄,零下30多度,下着雪。
王家卫坐在监视器前,搓着手,哈着气。而*则穿着很薄的戏服,甚至雪都落入衣服内都不自知。
王家卫在等,等着监视器里出现一个自己满意的镜头,*演了一遍又一遍,身上逐渐冒起热气。王家卫坐着倒是寒冷难耐,他还是从容地等。后来*就说,“如果拍不完的话,来年下雪了,再来这里接着拍。”到最后果然没有拍完。
一年就过去了,王家卫只能等着再一次下雪,进山拍摄。
有人说:“为什么不在室内搭个景,用人工造雪,又省事,又不冷。”
但这样就不是王家卫了,因为他要的是最真的风物,即便寒冷和漫长的等待,他也能从容等到极致的出现。
慢的时候,也在内心方寸之地保持一份从容,用慢去应对快,方为绝招。
慢,是沉淀
“每天你都有机会和很多人擦身而过,有些人可能会变成你的朋友或者是知己”
──《堕落天使》
王家卫擅长于将角色的神态、气味和情绪沉淀到演员身上,即使他知道,这要花费很长时间。
背台词容易,做表情亦不难,难的是,要演出浑然天成的气质。
《阿飞正传》最后三分钟,梁朝伟出场了,那是个*徒角色。
王家卫一开始很纳闷,因为他觉得梁朝伟端端正正,没有*徒那种气质。所以他想了一个方法,他把原本很高的房间改低,这样梁朝伟每天就要弯着腰拍摄。
王家卫就等,直到有一天,他在监视器上看到梁朝伟佝着腰身,从容优雅地修指甲,自信张狂地梳头。他就知道,梁朝伟身上已经把*徒的气质沉淀下来了。
王家卫说过:“功夫是时间。”所以,拍《一代宗师》的时候,他特意给张震安排了一个八极拳的师父,让张震搬到北京练拳,一练就是三年。
那三年,在北京四环的小树林里,张震经常穿着一条裤衩,全身大汗地练八极拳。
张震说:“一般是早上练3个小时,下午也练3个小时,晚上和朋友吃饭或者自己煮,周末就去爬山”,那段时间,张震真正把自己活成了一个武者,从一开始单纯地想把拳打好,慢慢到体悟到一种人生哲学。
在王家卫看来,真正的习武之人,光是摆出拳招是不够的。而是,当武者回到生活中,眉宇间仍旧英气逼人。那就是沉淀,那也是时间。
王家卫的慢,是一种沉淀,无论是民国的武者,都市的男女,边缘的人物,都可以看到一种内秀的气质。
慢,不要紧,人生就如同煲汤,要将精华沉淀下来,才能练就浓郁。
慢是王家卫的节奏。他自己都说:“要达到一定的水准,慢和时间都是必须的。”他觉得拍电影就像做菜,有的菜可快炒,如《重庆森林》;有的菜要慢炖,如《一代宗师》。
不争,也是他的节奏。这个时代需要商业电影,让我们沉浸技术和喧嚣;也需要文艺片,让我们有能直达心灵的思考。
电影,对于我们只是电影,对于王家卫,则是世界。
愿他一直佛系下去,带我们观览更极致的人生。
文字为物道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