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三畏:大学新闻系该怎样自我设计
作者:何三畏既然大学新闻系本科毕业生献出的八股论文明显“不成体统”,是不是改变的时候到了?教育部早就不再反对各学校的试验,但这毕竟有挑战传统的意味,最妥当的办法是在“暗中实践”,而不要公开认账,否则等于把自己摆在了舆论的风尖浪口。川大新闻系就已经被舆论选中。尽管它及时表示媒体对它多有误读,具体的方案有待公布,但舆论是有生命的,它按照自己的方式生长,这恐怕也是新闻系的一课。四川大学新闻系主任张小元教授觉得,“知道泰晤士报哪一年办”的本科生毕业论文没有价值,他们不愿意墨守这份成规,“考虑将本科生单一的学术性论文变革为多样化的毕业设计”。这有什么不好呢?好。中新社引用一个调说,“赞成取消本科生毕业论文”是反对者的八倍。川大新闻系似乎还不是“取消”,还是将鼓励本科生写出好的毕业论文,只是不把它作为惟一的毕业门槛。张教授提到的“多样化毕业设计”包括,在社会媒体上发表作品。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张教授的完整表达,据我所知,张教授并不那么信任社会媒体的品质,怎么会让他的学生去仰仗这些媒体,并且还要凑篇数呢。依笔者对张教授的了解,觉得他应该同意这样的做法:即在大学里提供学生新闻操练的空间。即每一个学生都在自己设计的空间———学生的“自媒体”里来操练。每一个学生都自制站———新闻的,学术的,甚至购物交友的都好。一个班或者一个系的同学,合办一个站,以及视频节目,办一个电台,一张报纸,如果“”太铺张,至少一个“周报”。让学生们从一二年级就开始这样的操练,让他们尽早熟悉络制作,新闻采写印刷出版的各个环节。让他们平时做常规的社会调查,一有“大事”学生就出发(证并不垄断调查权,依据宪法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在互联时代,每一个人也有可能做)。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担当学术、人文和技术导师。未来社会的媒体应该有两个倾向,一是精神品质,终将与真正现代社会接轨,二是络化,络的影响力正在赶超纸媒。大学生在学校做这样的封闭操练,就是面向未来。我多么希望大学生在相对可以高贵一点的校园受到更纯粹的训练,知道什么是值得追求的,再去适应社会。我非常不愿意未来的新闻人还在当学生的时候,就屈从于媒体的现实,就跟它一起沉浮。我还相信,假如给大学生们足够的条件,假如他们得到正确的引导,他们做出的媒体,可能比现在正在流行的市民媒体更像媒体。当然,这只是笔者的想像,也许很不实际。但要真能这样训练下来,也许每一个学生都知道怎样设计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