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了,下一代就不用打了。”《长津湖》带来的感动仍在持续。
当电影中《沂蒙山小调》响起时,有网友表示“从来没想过她会这么好听、会这么好哭。”而对山东观影者来说,这个情节就像“我和我的父辈一样”,多了几分亲切、多了几分悲壮、多了几分心疼。
电影中山东籍人物的原型是谁?使用《沂蒙山小调》这个插曲,初衷是什么?
“雷公”原型:
济南一级战斗英雄孔庆三
在微博平台,《沂蒙晚报》向“电影长津湖”官方微博电影中“张小山”和“雷睢生”籍贯都是临沂,“雷公”哼唱《沂蒙山小调》的场面让沂蒙儿女热泪盈眶。所以想确认这俩人物是确有其人还是以某位烈士为原型塑造的。期盼您能帮我们解答一些《长津湖》与沂蒙山之间的故事。
10月10日9点19分,《长津湖》郑重回复:影片中雷公的原型人物之一是籍贯山东济南的一级战斗英雄孔庆三,影片中将雷公的故乡设定在山东沂蒙山地区,源于对沂蒙革命老区和沂蒙精神的致敬,战天斗地的沂蒙精神和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脉相承,都是中华儿女的宝贵精神财富。
这个回复,既是给《沂蒙晚报》的回信,也是给山东读者和观众的温暖互动,更是向全国影迷发起的号召——向英雄致敬,向沂蒙精神致敬。
孔庆三,有什么英雄事迹?
他在长津湖战场上用身体当炮架,在炮火中“永生”的事迹极其震撼。
孔庆三,年生于山东省济南市郊区王舍人庄一贫苦农民家庭。年,孔庆三参加中国人民解放*,任27*92步兵炮连一炮手、班长。随后,他参加了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年,孔庆三加入中国共产*。
年11月,孔庆三参加了中国人民 ,任27*80师炮兵团92炮连5班长。他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执行朝鲜战场东线的阻击任务。
11月27日, 第9兵团要在朝鲜咸镜南道长津郡新兴里发起围歼侵朝美*的战斗。孔庆三班配属给主攻部队尖刀步兵第8连,执行掩护突击部队前进的任务。战斗打得十分激烈。美*一个火力点喷着火舌,8连突击队受阻,与美*形成对峙状态。
由于有小岗遮挡,炮无法直射。孔庆三果断地将炮弹杀伤半径为25米的步炮推到距射击目标只有20米的小岗,并立即在冰上构筑炮工事。可岭上全是冰土,又光又硬,无法构筑阵地。这时,从沟里逃跑的美*正向新兴里奔逃,如果让美*在新兴里会合,后果十分严重。情况万分紧急。孔庆三奋不顾身,毅然用肩膀顶住炮的右支架,坚决命令开炮。随着炮弹爆炸的火光,美*火力点被摧毁了,0余名美*被歼灭,突击队前进的道路打通了,可孔庆三受步炮后坐力撞击,腹部又中一弹片,壮烈牺牲。
为了表彰孔庆三的英雄事迹,年,中国人民 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追授“中国人民 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把他的名字镌刻在朝鲜长津湖畔“ 烈士纪念塔”上。
沂蒙精神,纳入第一批中国共产*人精神谱系。
山东作为革命老区,红色血脉源远流长,像雷公、张小山这样的“山东子弟兵”还有很多很多……据统计,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山东共有28万人参加 。
近日,*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之际予以发布,沂蒙精神在列。
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临沂考察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今天*的建设仍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风吹那个草低哎见牛羊……”
这首家喻户晓的《沂蒙山小调》,唱响在巍巍蒙山、滔滔沂水,唱响了*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在中华大地绵绵不绝,久久回响。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八路*第一纵队、师司令部、新四**部、华东野战*总部等曾长期驻扎在沂蒙。
在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沂蒙根据地20万人口有多万人拥*支前,21万多人参*参战,10万多人英勇牺牲,涌现出红嫂等一大批先锋模范人物。
“我一来到这里就想起了革命战争年代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年11月25日,踏上山东临沂这片曾饱受战火的土地,习近平总书记感慨万千,“在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的事迹十分感人。”
△五位“沂蒙六姐妹”在纪念孟良崮战役胜利50周年时的合影
解放战争中,“六姐妹”带领全村为部队烙煎饼15万斤,凑集*马草料3万斤,洗*衣多件,做*鞋多双。
年春,解放战争进入重要时期。正是有了源源不断的后方支援,华东野战*在孟良崮战役中,仅用三天时间一举歼灭国民**队中最精锐的部队——整编7师,初步扭转华东战局,为我*战略反攻奠定了基础。
时代发展到现在,沂蒙精神仍然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十三五”期间,多万沂蒙儿女充分发扬沂蒙精神,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在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等层面亮点频出,向*和国家交出了一份具有新时代特色的沂蒙答卷。
沂蒙精神,是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八百里蒙山沂水儿女,继承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干出一番新天地,和镌刻在长津湖畔“ 烈士纪念塔”上孔庆三以及其他英雄的名字一样,代代流传。
伍千里原型:
第27*80师团连连长李昌言
在电影《长津湖》中,伍千里带领的穿插7连一举捣毁美*“北极熊团”团部,击毙敌团长。而在真实的抗美援朝战场上,确实有这样一支英雄连队—— 第27*80师团连,连长李昌言,荣成人。正是他带领连队击毙了“北极熊团”团长麦克莱恩。
来看中央电视台*事频道制作的专题片《新兴里战斗模范连》,揭秘那段英雄过往。
91岁青岛老兵周茂财:
齐腰深雪地里,趴了十天十夜!
在长津湖战役中,也有一位青岛英雄,他就是里岔镇前观音堂村周茂财老人。他曾参加长津湖战役,并获二等功。10月10日一大早,记者和胶州市退役*人事务局以及里岔镇退役*人服务站工作人员,来到胶州市里岔镇前观音堂村,听参加过长津湖战役、并在战役中荣获二等功的91岁老兵周茂财,讲述他亲身经历的长津湖战役。
周茂财告诉记者,他17岁的时候入伍,参加了解放战争,十八九岁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年10月,他从上海坐火车,途经山东滕县,在滕县拿到了统一发放的棉衣,跟随部队一起渡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那一年,周茂财20岁。他是 第九兵团26*77师团一营一连三排九班的班长。
周茂财随所在部队夜晚从吉林入朝鲜。周茂财说,那个时候,美国兵离中国已经只有0里了。
周茂财在长津湖战役中获得二等功的记功证
“朝鲜的天很冷,零下0摄氏度,寒风呼呼的。打仗的时候,没有可以御寒的房子,都在雪地里,大雪有60厘米深。我们明白,敌人有飞机,我们没有,绝对不能暴露。在雪地里, 身穿*色衣服很容易被敌机发现,部队就发给每个人三尺白布,我们把布披在身上,和雪一样,飞机就看不到。”他们就靠着身上的三尺白布作掩护,徒手挖雪、钻雪坑。
在长津湖战役期间,是天气最冷的时候,而且部队都是夜晚行*。周茂财和战友虽然身着棉袄,但普通的棉袄根本抵不住零下0多摄氏度的极寒天气。而美*士兵身穿鹅毛衣服,用着鹅毛被子,连毯子都是鹅毛的。部队在上海时,给他们发了一双胶鞋,穿胶鞋行*走路还不要紧,但一停下来,就完全无法抵挡严寒,很多战士的脚都冻住了,一脱鞋,脚趾头就掉在鞋里。
周茂财说,打长津湖战役,有的师最后就没剩下多少人,除了战斗牺牲的,还有很多人冻伤冻死在战场上。那时候很多战士冻伤得厉害,有的被迫截肢、有的只好割脚,有的战士胳膊整个被冻坏了。“那时候缺少药物,没有药,没有工厂,药物从哪里来?”周茂财说,他最难忘的是,为了顺利完成任务,他和战士们在雪地里趴了十天十夜,很多人冻死冻伤了,他在那时也患上了腿疾,再也不能自如地行动。“相对于牺牲的战友们,我受的这点苦痛根本不算什么!”周茂财说。
长津湖是朝鲜东北部的*事要塞,山峰纵横,丛林密布。在这场战役中,敌人派出了精锐部队,而且装备精良,拥有大量坦克、大炮等先进装备,掌握着制空权。而 武器装备落后,装备数量也很有限。“那时的中国很穷,工厂很少,只有人和枪,子弹也不够用,需要打敌人,从敌人那抢来。”
“当时,我们在山上挖了战壕,除了战斗就直接睡在战壕里。敌人来了,离得比较远的时候,我们先不理他们,等到和我们距离很近时,战友们再一起开枪。当时,他们有飞机坦克、各种先进的机枪,而我们只有手榴弹和机枪,但我们不怕牺牲,等敌人近了,直接用手榴弹、机枪,一气猛攻,把敌人打退。然后我们就从打死的敌人身上,找到枪支弹药拿到我们阵地上,用敌人的枪去打敌人。就这样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周茂财说。
周茂财在抗美援朝期间,身上有被打的枪眼,腿上、鼻梁上都有伤。周茂财说, 不怕牺牲,不怕吃苦,死也要拼上去。“说句心里话,你怕也不行啊,”周茂财说,“我入*以后,明知道去这个地方得死,我也要去。*员就要做到这样!”
长津湖战役太残酷了,“那个苦没法说了,我不敢提,一提老掉泪,”回忆着,周茂财突然哽咽起来。
在长津湖战役中的一天凌晨,周茂财和战友单纪坤出去执行任务休息时,因过度劳累睡着了,“哗啦,哗啦……”两人被远处传来的一阵断断续续的声音惊醒。周茂财说,当时前方一片草垛中,有两名敌人正慢慢走过来,他赶紧叫醒单纪坤,两人一人拿着一个手榴弹,悄悄绕到他们身后,看到周茂财和单纪坤后,两个敌人害怕了,当场缴械投降。周茂财说,两名美*士兵脸青白,*头发,十八九岁,两名美*士兵不认识手榴弹,没有战斗力。周茂财告诉记者,当时和单纪坤商量好了,敌人要是不投降,就一起同归于尽,或许这才是让敌人怕的原因。记者了解到,长津湖战役中,周茂财和单纪坤因为俘虏了两个美*士兵,立了二等功。
在长津湖东山上,有一次美*往上攻,周茂财所在的连往下打,美*顶不住 手榴弹,纷纷溃逃。周茂财说,当时 使用的手榴弹还是很厉害的,三四十米的距离,拽上手榴弹,啪一下就炸了,美*士兵不使用手榴弹,都使用的卡宾枪。敌人虽然装备先进,但打近身战, 不怕死的拼命精神,让敌人很害怕。
电影《长津湖》 啃冰冻土豆的镜头打动了很多观众。周茂财告诉记者,他还没有看电影《长津湖》,那时部队多,部队吃土豆、大米、炒面的都有,长津湖战役期间他所在的部队吃的是炒面。小麦和豆子混合,上锅炒了后,研磨成面,叫做炒面。没有大米,没有馒头,之所以吃炒面,是因为没有多少量就够吃了。吃馒头需要两个,吃炒面一点就够吃了。
那时 运输困难,缺少食物,朝鲜的公路大多被美*炸毁,汽车没有办法走,没有能运输食物的汽车,只能每人背着一袋炒面,食物也就只有炒面。
长津湖战役后,周茂财所在部队回到长春休整,又从别的兵团调集部队前往前线。周茂财说,包括他所在的部队在内的第一批入朝作战的战士最苦了。“在极寒天气下, 更有决心,也没有别的办法,只有不怕牺牲,不怕吃苦。”周茂财说。
周茂财说,他们和美*打仗必须得很快就结束,很多时候一天一夜就要解决战斗,因为气候不容人。枪和铁粘成块了,枪不敢拿了,粘上了。零下0多摄氏度,铁粘人,重机枪铁和铁粘成块了。“ 的手榴弹管用,手榴弹不粘,它的把是木头做的,一拽,啪一下响了,枪倒不如手榴弹好使了,”周茂财说。
周茂财说,长津湖战役伤亡情况很严重,一个连剩下三四十个人,一个营组织不起两个连。周茂财所在连队里参加长津湖战役的战友没有在世的了。
在周茂财家里,有两个长津湖战役残酷的“证据”,一个是记功证,周茂财在长津湖战役中荣获二等功,另一个是一块布,子弹打在布上留下一个窟窿。周茂财现在用来包裹记功证和奖章。70年了,很多东西都丢失了,这两个“证据”周茂财一直好好留存着。问及这块带着不小炮弹孔的布的来历,周茂财告诉记者,“这个洞是让炮弹打的,这块布是从身上的衣裳扯下来的,这是证据”。周茂财卷起裤腿让记者看腿上的伤,清晰可见当年炮弹打中腿部留下的疤痕。
86岁青岛老兵谭显芝:
直接切开伤口取出身上子弹
电影《长津湖》这几天已在朋友圈刷屏,那一名名战士被冻成“冰雕”的画面让人泪目。而真实的战场远比影片中的场景更令人震撼,71年前的冬天,中国人民 在长津湖地区,凭借超乎寻常的战术设计与过人的意志,与“武装到牙齿”的美*展开殊死对决,创造了中方全歼美*一个团的纪录,被美*视为“陆*史上最大的败绩”。随着电影《长津湖》的上映,很多参加过这场战役的老战士也讲述了真实的长津湖战役。10月8日,记者采访到曾参加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后期负责修建长津湖 烈士陵园、掩埋烈士遗骸的青岛市退役*人事务局*休四中心老干部谭显芝。“电影很真实,但我见到的更残酷。”谭显芝说。
“我看过了电影《长津湖》,拍得很真实,但我所见到的‘长津湖’要更残酷,那是你无法想象的悲壮。”10月8日下午,在青岛市栖霞路,86岁抗美援朝老兵谭显芝的家中,他再次回忆起那段往事,眼中泪光闪烁。“有很多战友并不知道他们的名字,我见到的是他们残缺的遗骸。”
谭显芝回忆着,年夏天停战后,他所在的部队从前线撤回,被派到三八线沿线修筑工事,架设铁丝网等。年,谭显芝所在的部队被调到长津郡,长津湖边的一个县城,安置在一个足球场里,扎起帐篷,在这里驻扎了两年时间,主要负责修建长津湖 烈士陵园,以及寻找、掩埋烈士遗骸。
“我们战友有分工,有人负责砸钉子和木板,就是制作小型的棺材,用于存放烈士的遗骸,有人负责整理、确认烈士身份,有人负责用水泥浇筑墓碑等。”谭显芝告诉记者,他们连队负责进山去寻找、挖掘烈士的遗骸。每人发了一个背篓和口罩、铁锹等工具,在当地百姓的带领下去山上寻找在战场上被临时掩埋的烈士遗骸,背下山交给战友整理。
“每找到一具烈士的遗骸,都会心疼一阵,这些都是我们的好战友。”谭显芝说,由于战时的匆忙,很多牺牲的战友是被就地掩埋的,有些已经只剩下遗骸,还有些因为处在冰冻中,还能依稀看出模样。他们中还有很多是残缺的,被炮弹炸掉了胳膊或腿……
谭显芝眼眶湿润,他说,他寻找到的最多一个坑里,埋了12名烈士的遗骸,他们把每具遗骸认真取出,用布裹好,带回来交给战友。“年夏天,我们干了三个月后,就因为太冷,山上的土都冻住了,没办法继续挖掘而停工了。”谭显芝说,那个地方的冷是一般人难承受的,冬天气温能到-30℃以下,所有的一切都被冻得硬邦邦的,身处在那个环境中,才能深切体会当年被冻死的战友们到底是经历了怎样的意志考验。
“5年开春后,我们又进山寻找挖掘,最后我们连队共找到了多具牺牲战友的遗骸,其中近半数是‘无名烈士’,找不到他们的身份信息了。”谭显芝说,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在长津湖 烈士陵园里,能看到很多墓碑上就写着“烈士”两个字,没有名字。
“我们当年上战场时,都是把自己的身份信息写在一张纸条上,然后缝在一个空弹壳里,最后把这个弹壳封在上衣的左下角,就是为了牺牲后能让战友们找到信息。”谭显芝说,但是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们,有些会被炮弹炸得残缺不全,这样很多就找不到那个弹壳了。
谭显芝和战友们在长津湖 烈士陵园前面,还修建了一个中式的亭子,亭子内树立了一个大墓碑,上面刻着“永垂不朽”四个大字。谭显芝拿出几张照片展示给记者,就是这个亭子。其中有一张是他在亭子前和战友的合影照片,是他离开前拍摄的。“一晃60多年过去了,我也从那时候不到20岁的小伙子,成为了如今的老头,这段经历和记忆,一辈子都难忘记。”谭显芝说。
谭显芝告诉记者,他老家在四川宜宾南溪,年12月,他怀着一颗保家卫国的心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 。年1月,谭显芝和战友们从老家坐船经过重庆、武汉,又坐火车辗转至东北,他们那批00余名 新兵,一起 奔赴前线。“从丹东下了火车,就得步行了,为了躲避美*的飞机轰炸,我们只能是夜间行*,白天躲在树林里休息。”谭显芝说,一直走了7个夜晚,他们到达了靠近三八线的平康郡战役前线。
在朝鲜战场上,谭显芝参加了第五次战役,一开始他被分配到担架队,战斗打响后他们个人一组,负责将弹药运送到前线,再从前线将伤员抬下来。“我年龄小,个头不高,一起抬伤员的时候,担架总是往我这边偏,衣服上沾满了受伤战士的鲜血。”谭显芝介绍。
在战场上,谭显芝受过伤,他扒开衣服,给记者看他的右肩,受伤部位还贴着膏药。“每到变天,这里都很难受,这是战场上的光荣记忆。”谭显芝回忆起这次负伤的经历,伤是被美*的卡宾枪打的,幸好距离远,子弹力量小了,子弹卡在了肩胛骨上,也幸好受伤位置没往里偏几厘米,差一点就打到大动脉。
“当敌人的子弹打到我肩膀那一刻,当时只是感觉热乎乎的,等真正感觉到疼时,已经是满头大汗了。”谭显芝摸着自己肩胛骨的位置回忆,因为当时敌我双方实力差距悬殊,一开始他们打的是防御战,后来等弹药、粮草补给得差不多,就开始打反击战。白天敌人的飞机轰鸣作响、火力猛烈,他们只能选择天黑或者下雨、下雾的时候出击。在卫生站治疗的时候,因为缺少麻药,他选择让医生直接切开伤口将子弹取出。
时光飞逝,60多个春秋悄然而逝,曾经的热血青年已是耄耋老人。对谭显芝来说,很多记忆变得模糊,但一提起抗美援朝的事,他的讲述立刻变得清晰,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悲喜交集,仿佛那段岁月从未远去。
如今,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儿女们珍惜当下的和平与安宁,共同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长津湖》热映,这场战役和山东人有多近?
中国人民 第9兵团参战的3个*分别是20*、26*和27*组成,近15万人。其中,第26*和27*是从山东根据地走出的部队,第20*也和山东有极深渊源。
根据年月28日新华社解放*分社的报道,可以看到20*、26*和27*的历史渊源。
——八路*胶东地方部队,年整编为第27*,它在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中,全歼美*加强团人,这也是 在朝鲜唯一一次全歼美*建制团。
——华东野战*第八纵队,年整编为第26*。
——新四*第1师在解放战争中歼敌数量居全*第一,年从华东野战*第一纵队转隶为第20*。
对26*,人民网“中国共产*新闻网”年11月5日发布的《第二十六集团*:沂蒙雄师》一文说:26*,是一支从山东徂徕山走出的英雄部队。年1月1日,中共山东省委领导了徂徕山起义,成立了八路*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年2月,山东野战*与华中野战*统一整编为华东野战*。鲁中*区主力部队整编为华东野战*第八纵队。此时的八纵队兵强马壮,共有3个师和1个炮兵团,全纵队3.3万多人。这就是26*的前身。
因此,第27*和第26*,是从山东走出的部队。20*前身为新四*第一师,但解放战争中长期在山东作战。年1月,新四*第1师改称山东野战*第1纵队。因此,20*、26*和27*中有大量的山东子弟兵,长津湖战役和“山东人”就是如此密切。
电影《长津湖》展现了大历史下的小人物,通过刻画“钢七连”的传承,刻画伍千里、伍万里,包括已牺牲的大哥伍百里三兄弟的前仆后继,以及很多先烈视死如归、冻成冰雕也不退缩的事迹,充分展现了 英雄的大无畏牺牲精神。这里边,就有“山东子弟兵”。
年春节期间,记者在沂源县拜访钢铁战士朱彦夫,朱彦夫告诉记者:他就是26*的老战士,而且是在朝鲜长津湖战役中负伤的。
朱彦夫是二十六*七十七师二三〇团战士。年12月,在朝鲜长津湖争夺高地的战斗中,朱彦夫所在的连队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与装备精良的两个营的敌人进行了殊死搏斗。美*每天在阵地上抛下数百颗炸弹,山头被削去几十厘米,捧一把地上的土就有十几块弹片。反反复复的阵地争夺战后,全连的战友相继牺牲,高地上只剩下遍体鳞伤的朱彦夫一人。面对着敌人的再次冲锋,朱彦夫把3挺机枪压满子弹,不停地换位射击,死守阵地。而就在朱彦夫再一次给枪上子弹时,眼前突然飞来3颗手榴弹。他迅速抓起一颗扔向敌人,又抓起一颗刚扔出几米,紧接着,就听到“轰隆”一声巨响,眼前一道火光,随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身负重伤加冻伤的朱彦夫,被两名 战友发现救起。在长春医院,朱彦夫先后进行了7次手术、昏迷了93天,流出体外的肠子被塞了回去。医院的医生,把他从*门关拉了回来。
2年,一场大病之后,与死神又一次擦肩而过的朱彦夫,让儿女买来笔墨纸张、参考书,写作《极限人生》。当朱彦夫33万字的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出版发行时,时任中央*治局委员、中央*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亲笔题写书名并题词:“铁骨扬正气,热血书春秋。”
中共山东省委*史研究院研究二处副处长尹飞鹏介绍: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下,全国掀起参*、参战、支前的热潮,全省各地重现了解放战争时期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参*的动人景象。至1年月8日,山东共征兵7.17万人。年1月,山东省又征新兵5.26万人。除了新征兵员, 中还有更多山东籍老兵。据统计,整个战争期间,山东省共有28万人参加 。
骁勇善战、直爽憨厚的山东儿女,为保卫祖国、捍卫和平而浴血奋战、前仆后继,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在众多抗美援朝英雄中,全国共有50人获得“一级英雄”称号,人获得“一级模范”称号。在这5人中,获得此两项称号的山东籍将士就有13名,约占四分之一。他们中间有用身体做炮架,以自己的生命打开新兴里战役胜利之路的孔庆三;有罗盛教式的国际主义战士,为救朝鲜落水儿童而牺牲的史元厚;有朝鲜战场上的神医,冒着生命危险挽救无数伤员生命的孙凤钜;有敢于空中拼刺刀,击落美*“空中英雄”戴维斯的蓝天骄子张积慧;有以身许国、重返部队的攻守兼备英雄营营长曹玉海。
中国人民 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宣传部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摄制了六集大型电视纪录片《英雄儿女》,年10月21日晚,烟台抗美援朝“百战老兵”古文正登上央视,讲述亲历著名的长津湖战役史实。
古文正老人年8月参加革命,是华东野战*1纵1师(年2月,改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第20*58师)3团的战士。在央视采访中,“这是我参加长津湖的第一次战斗,”老人谈起长津湖战役中的*草岭阻击战,“我们的对手,是号称没有吃过败仗的美*陆战一师,我们当时是在下碣隅里攻击敌人,我当时是尖刀班班长,发起冲击以后,冲击三个敌人的帐篷,打死敌人大概七八个。”
雪很大,长津湖十分寒冷。古文正回忆,炊事班送来的土豆,在冬天一冻像石头一样硬得咬不动,饥饿难耐,用牙把它捋成冰碴碴,好长时间才把两个土豆吃了到肚里。“我们多人的连队剩下了70人,副连长牺牲了,一排长牺牲了……”古文正悲痛地回忆,晚上敌人开始突围了,部队坚持了三天,全连就剩下了35人,但成功完成了阻击任务。这次“我们荣立了集体一等功,高进和、连长、火箭筒手和我荣立一等功。”
山东省档案局有关资料表明:“中国人民 在战场阵亡11万多人,加上参战人员中伤病和其他原因的死亡,中国方面在战争中共牺牲了18万人。”在这些烈士当中,有85名齐鲁儿女长眠于朝鲜的三千里江山,接近总牺牲人数的11%,其中包括牺牲在长津湖的山东籍战士。
对长津湖战役,毛泽东评价说, 第九兵团此次在东线作战,在极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英雄的中国人民 ,浩气长存,光照千古,长津湖战役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半岛新闻综合整理素材来源:山东*事、威海发布、大众日报、半岛全媒体记者张昌威、朱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