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甲草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水浒中,武松头上的戒箍是何样式有月牙吗
TUhjnbcbe - 2023/8/28 20:21:00

水浒里的武松,人生转折点有四次。

第一次是打虎景阳冈,打虎之前,他籍籍无名,喜欢喝酒打架;打虎之后,不但名气大增,而且做了阳谷县的都头。第二次是为哥哥武大郎报仇,之前他功名皆有,报仇之后他成了囚犯;第三次时怒杀张都监,从那以后,武松连囚犯也做不成了,只得出家做了行者;第四次是招安,招安之前,武松先后在二龙山和梁山落草,招安之后,武松南征北战,后来因为断臂,在六和寺出家,直到八十岁善终。

在鸳鸯楼上,武松杀了张都监家十五口人。逃到十字坡张青孙二娘夫妇的店里时,武松听从他们的安排,穿了之前头陀留下的直裰,戴了戒箍,拿了戒刀,成了行者。武松的绰号“行者”,正是因此而来。

武松自看道:“却一似与我身上做的!”着了皂直裰,系了绦,把毡笠儿除下来,解开头发,折叠起来,将戒箍儿箍起,挂着数珠。

对于戒箍,百二十回本的水浒中,共提及六次。然而,戒箍到底长什么样,书中没有说,只是提到了是“铁戒箍”。但是在画师们的笔下,以及影视剧中,武松的戒箍却多种多样,有的上面向两边弯曲,状如牛角;有的上面带着精美的花纹图案,最普遍的一种,是上面有月牙。

然而,戒箍到底是不是这样?有没有月牙?接下来就说说武松的戒箍。

戒尺、界箍还是戒箍?

有一点需要注意,因为水浒有许多版本,各版本参考的底本不同,校对也未必严谨细致,所以戒箍出现几种错误的称呼。有的叫“戒尺”,有的叫“界箍”,这些都是错误的,只有“戒箍”才正确。

所谓戒尺,有两种。一种是古代先生用来体罚学生用的板子,通常都是打手掌心;还有一种戒尺与和尚相关,属于佛家法器。

两小木,一仰一俯,仰者在下而稍大,把上者向下击之使鸣,专于受戒用之,故云戒尺。——《佛学大辞典》

《禅林象器笺》中也说,是“受戒专用之,故得戒尺之称”。

由此可见,这种戒尺是两块木头制成,有点类似敲惊堂木,对于受戒的人能起到提醒作用,所以叫“戒尺”。

显然,这种戒尺不能戴在头上,所以说把戒箍说成“戒尺”是不对的,可能是水浒残本的原因,也可能是传抄、誊写时出现的错误。至于说“界箍”,则是因为同音字的错误。

所以,武松头上所戴,并不是戒尺,也不是界箍,而是戒箍。

戒箍对僧人的作用,主要是起到提醒、警告的作用。元代杨景贤的杂剧《西游记》中,观音菩萨曾经给孙悟空铁戒箍。

我与你一个法名,是孙悟空。与你个铁戒箍、皂直裰、戒刀。铁戒箍戒你凡性,皂直裰遮你兽身,戒刀豁你之恩爱,好生跟师父去,便唤作孙行者。

显然,戒箍是用来戒僧人的凡心,提醒他们要六根清净,莫再留恋红尘。

实际上,在史料中,戒箍是手指头所戴的戒指。比如,洪仁的《资*新篇就说,男子长指甲,女子喜缠脚,戴戒箍手鐲等,都属于小人骄奢的习惯。光绪帝大婚时,也用到了金戒指。而在小说中,戒箍是指僧人束发的用具。

戒箍到底什么样?

翻遍《宋史》等资料,并没有发现僧人用戒箍束发的记录。只有在杂剧和小说中,未剃发的僧人才会头戴戒箍。这一点,不惟《水浒传》,杂剧《西游记》《三侠剑》《草木春秋演义》等也有提及。

但是,在宋代绘画、雕塑中,曾经出现过戒箍。

南宋的《百子图》中,曾出现小儿“乔三教”的情形。扮演儒的小儿,头戴官帽,扛一只巨大的毛笔;扮演道教的小儿,身穿黑袍,头戴隐士常戴的头巾;而中间扮演佛教的小儿,是头陀打扮,他穿着大红色袈裟,头上戴着的正是戒箍。

众所周知,《西游记》成书之前,猴行者就已经出现在宋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元代的杂剧《西游记》中,而猴行者头上戴着的就是戒箍。上文中也提到,菩萨给了孙悟空铁戒箍。

宋代开元寺西塔第四层上,有猴行者形象,而猴行者头上戴着的正是戒箍。

美国麻省有一座伍斯特艺术博物馆,馆中收藏有中国宋代一件石刻雕像,名为“坐于石窟中的观音”。这座雕像中,观音上方也出现了猴行者,而猴行者头上,也有戒箍。

无论是《百子图》中扮演头陀的小儿,还是开元寺猴行者,亦或是观音雕像上的猴行者,他们头上的戒箍,都是简单的铁箍,戒箍上面并没有月牙,顶多只是在额头正上方连接处,各自向反方向稍微弯曲,状若一朵花。

这种戒箍,与后来的西夏东千佛洞第2窟的《玄奘取经图》中孙悟空头上的戒箍,以及韩城市大禹庙壁画中孙悟空头上的戒箍都一样。即便是比吴承恩《西游记》早两百年的张掖大佛寺西游壁画中,孙悟空头上戴的戒箍,也是这种样式。

事实上,即便是《西游记》中,孙悟空头上戴的紧箍,也是以戒箍为原型。而在原著中,作者也说了紧箍是“似一条金线儿模样,紧紧的勒在上面”。即便是明代杜堇《水浒人物全图》武松头上戒箍也没有月牙。

由此可见,武松头上戴的戒箍上根本没有月牙,只是一条细细的铁箍,顶多也只是在额头正中间位置,戒箍两端各自弯曲,形成一朵花样式。

从这个角度来说,《大话西游》中至尊宝所戴的戒箍,倒是很符合水浒中武松所戴的戒箍。

今人所绘的武松形象,如戴敦邦的水浒人物图谱系列,关于水浒的连环画等,武松所戴的戒箍也算符合宋代戒箍样式,只是戒箍连为一体了,且上面的“花”稍大了些。

至于电视剧《武松》以及山东版《水浒传》中,出现的带有月牙的戒箍,或者样式水浒中略显夸张的牛角状戒箍,只是为了影视剧效果,并不符合原著。

戒箍的原型是什么?

戒箍的原型,个人以为,其实是古人束发的带子,后来也叫头箍、发箍。

中国人很早就开始束发。《礼记》中提到“以锦束发”;唐代贾公彦在《周礼注疏》中,说到郑玄说过的“读如马会之会,谓以五采束发也”;《列女传》中,有“子束发修身”之句;其余如《北史》《旧唐书》《晋书》《宋史》《宋书》等资料中,也都提到了“束发”。

在古代,不只男子束发,妇女也会束发。束发,是一个人成年的标志。《宋史》记载,平阳县曾经因为人丁税重,导致当地孩子长大成年后,父母也不敢给孩子束发。

平阳县自马氏时税民丁钱,岁输银二万八千两,民生子,至壮不敢束发,廓奏蠲除之。——《宋史》

束发可以用华丽的带子,也可以用绳子,可以用巾,也可以用簪子;可以束发于头顶,也可以束发于脑后。如果用于额头束发,就是头箍。明人撰写的《明宫史》和《酌中志》都记载,皇女会戴“寸许阔小头箍”。

《明宣宗行乐图》中,出现过头戴金色发箍的三名男子,他们头上的发箍,也都是细细的线条模样。

参考资料:《水浒传》《西游记杂剧》《宋史》《明宫史》《酌中志》等。

1
查看完整版本: 水浒中,武松头上的戒箍是何样式有月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