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甲草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600年前的大移民,881个姓氏从山西大
TUhjnbcbe - 2023/9/30 15:42:00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这是一首流传甚广的歌谣,反映的中国古代史上最大一次人口迁徙,即明朝初年的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事件。如今我们很多人的先祖,都是来自大槐树的移民。(这是一组反映如今洪洞大槐树情况的照片,现今已经成为一处旅游风景区)

据《明史》、《明实录》等史书记载,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涉及姓氏多达个,移民范围为18个省市,移民总人口达到了百万人之巨,他们的足迹遍布整个中国。在当时移民意味着永远回不到家乡,很多人为此悲伤不已,但朝廷的命令又不敢违抗。

元末明初,多年的战争使得中原乃至南方地区民不聊生,尤其是中原地区更是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状,“继而中原兵起,室家无存。独携幼子,避难他方。寄迹于豺狼之区,奔走于荆棘之地。命危朝露,岂意生全。”反观当时的山西风调雨顺,尤其是洪洞地区人口稠密程度是全国第一。正因此,洪洞县成为人口迁徙的首选地,官府移民的机构设置在洪洞县城北的广济寺。

当时移民经过是这样的,被选中的移民会被集中到在大槐树下登记造册,发给“川资”(路费)、“凭照”。刚开始,移民在途中逃跑现象层出不穷。为了杜绝这种现象,明廷制定了严格的移民规定,比如增加盘查次数、砸碎小脚指甲等等。

有一种说法,就是洪洞移民后小脚趾的指甲是两瓣的。这是因为,当年官府为阻止移民中途逃跑,便砸碎小拇指指甲(这种说法并没有证据)。《魏刘氏合谱》中记载着这样一件事,“大明洪武二年,迁民诏下,条款具备,律森严,凡同姓者不准居处一村。(魏氏、刘氏)始祖兄弟二人,不忍暂离手足之情,无奈改为两姓——魏姓和刘姓,铜佛为记。”这说明当时对移民要求非常严格。

据《明史》记载,洪洞大槐树移民从朱元璋洪武初年开始,直到朱棣永乐十五年才最终结束,在长达五十多年时间里,明朝官方组织了18次人口大迁移。移民迁往京、冀、豫、鲁、皖、苏等18个省,多个县市。经过多年的再迁徙、繁衍生息,如今全球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洪洞大槐树移民的后裔。

明廷制定的移民*策是这样的,“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移民离开时,都会在大槐树下鞠躬祭拜,并告诉身边的孩子们:“将来如果能再次回到家乡,就先找到这棵大槐树,然后再慢慢找到自己的家乡。”

不难想象,被选中移民的人在离开大槐树时是无比悲伤的,但大移民对明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商业繁荣等,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朱元璋自己也承认实行大移民也是迫不得已,“丧乱之后,中原草莽,人民稀少,所谓田野辟,户口增,此正中原之急务。”

元末明初时山西之所以人口稠密,原因是多方面的,最大原因是得益于山西的地理位置,西边是吕梁山,东部有太行山。在两座大山的自然屏障下,战争对这里影响颇小。于是,朱元璋决定在山西实行“狭乡之民迁于宽乡”,一场声势浩大的一名随即展开。

祭祖堂是核心建筑,为仿明朝建筑,规模宏大。祭祖堂整体坐北朝南,面阔米,进深55米,总占地面积平方米,堂内供奉了一千多个移民先祖姓氏牌位。如今大槐树祭祖活动每年都会举行,全国各地都有人前来祭拜。

1
查看完整版本: 600年前的大移民,881个姓氏从山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