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甲草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田间问路从三个故事看蔬菜小镇转型之路
TUhjnbcbe - 2023/12/22 20:54: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胡雪萍高学斌

10月28日,三江镇镇长刘佩有点忙,这一天,他连续跟进了好几个项目。

三江镇地处抚河支流的箭江、隐溪、澎湾交汇之处,长年的河水冲积之下形成了土壤肥沃的赣抚平原,自古就是传统的“蔬菜基地”。鼎盛时期,大米、蔬菜、鲜鱼、荸荠远销各地,“三江口萝卜腌菜”更是有着“一寸腌菜一寸金”之誉。

近年来,三江镇的蔬菜产业面临着不小挑战——高度集中的规模化种植正在冲击以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而变化不大的蔬菜种植面积更是让蔬菜产值大幅缩水,转型迫在眉睫。

在乡村振兴的大课题下,如何转?三江镇正用实际行动给出答案——田间问路,地中前行。

蔬菜种植的故事

霜降之后,三江镇许多人家都拿出陶罐、陶缸,准备制作腌菜。

三江镇是蔬菜之乡,萝卜腌菜尤其遐迩闻名,虽然种植历史久远,但三江镇农民种植蔬菜技术原始,产量不高。

几年前,袁祥云成立了秀挹三江农业开发公司,生产的“秀挹三江萝卜腌菜”色泽金*、温润如玉、细嫩清脆、鲜香可口,成为南昌县第一个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销往全国甚至海外。

在几乎家家都会种蔬菜的三江镇,想打造品牌的人并不多。

“三江镇是南昌市重要的“菜篮子”生产基地,但我们有知名度有品牌却没有标准。我们正在寻求打造‘三江’蔬菜标准。”刘佩说,标准的打造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时如今国内不少地区都建立了规模化蔬菜种植基地,高度集中的种植方式也在冲击追求精耕细作的三江镇蔬菜种植户。

这都让“三江”标准的建立愈发困难。那这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刘佩为何愿意干?

“如今三江镇的蔬菜和腌菜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而区域性品牌是一条‘护城河’,有了品牌就可以制定标准,就不容易被取代。”刘佩说。

为了提高知名度,腌菜的销售方式也在与时俱进。这几年,袁祥云和一些直播“达人”进行合作,通过网络直播销售三江腌菜,拓宽销售渠道、提高销售效率。

在三江村,种植大户蔡建春的菜地里,大蒜和大头菜已经长出了新苗,还要一段时间才能上市销售。他告诉记者,大家都知道三江镇的蔬菜有名,因此在部分批发市场里,经常遇到有人冒充三江镇产的蔬菜售卖。

“要是统一了标准,那我们的受益就更高了。”蔡建春说。

在三江镇,有不少像蔡建春这样的菜农,在蔬菜产业遭遇低迷的这些年,他们没有放弃赛道,而是钻研学习,在这条道路上走深走细。

花卉苗木的故事

在章金明的花卉苗木基地里,佛甲草已经长到了一寸多高,像一块绿色的地毯。

和镇里正在培育腌菜品牌不同,他尝试的是另一种转型路线。

“培育好的草已经可以上市销售了,留种的还在大棚里。”在基地里,看着已经移栽到塑料盆中的佛甲草,章金明告诉记者,目前基地已经建起了数个连栋式钢架塑料大棚,50多个花卉苗木品种正在种植试销。

过去的花木苗木基地可不是现在的场景,从漫天灰尘的砖瓦厂到杂草丛生的荒地以及停停做做、收益甚微的扶贫车间,一直让岗坊村处于“半瘫痪状态”。

“这几年种蔬菜的效益不如以前,而且这块地并不适合种蔬菜。”章金明说,年他和哥哥章有明一起承包了岗坊村50亩土地种植蔬菜,但由于地块下碎石太多,种出的水果、蔬菜没办法提高品质。今年,按照合作伙伴的建议,他在这块地上改种花卉苗木。

打动他的,是花卉苗木的种植可以不依靠本身的土壤。

“花卉苗木的种植采取挖坑填灌营养土,成熟时将营养土一起挖出销售。从源头就避免了地里碎砖石的干扰。”章金明告诉记者。

现在,基地里的主打产品是佛甲草,相对其它花卉而言,佛甲草并不太需要照顾。“秧苗从种盆里剪下来往育秧盆里一抛,过十来天它自己就能重新生根发芽。”南昌市人防办驻三江镇岗坊村第一书记冯景华告诉记者,

有付出,就有收获。“目前销路还不错。周边和外省部分地区都有咱这里进货的。”章金明说。

尝到甜头的章金明,还在着手扩大套种规模,“我们扩大了大棚的建设,要再增加一些新品种的培育销售。”如今,花卉苗木产业基地已经成为岗坊村的支柱产业,带动岗坊村及周边村庄30户余人固定就业,辐射临时务工人。

乡村振兴的故事

源溪村南头万家自然村,是进入三江镇的必经之地。

在这里,凹凸不平的水泥路变成了平整宽阔的柏油路;村里曾经的荒地、“边角料”建了连廊步道;就连村口的百年古樟也被打造成了景点。

村*支部书记万国明说,“现在村里处处都是景点。”

不过尝试新事物的同时,万国明也没忘记村民的“老本行”——村里房前屋后都有一小块建上竹篱笆的“小菜园”,村民们在这里种上了大蒜、包菜、小青菜等。“很多人看到村子都会来走走看看,我们希望未来是不是试试乡村游。”万国明说。

这里,只是整个三江镇转型中的一部分。

“我们重新梳理和审视镇里的现状,认为更适合三江的路,就是围绕现有资源和条件,构建多元的产业体系。”刘佩说。

基于这一思路,三江镇一方面围绕传统蔬菜种植这条路,成立蔬菜产业协会、引进深加工企业,继续走深走细,提高附加值;另一方面,利用良好的生态本底,以共同富裕样板村为依托,发展农业观光产业,同时开发柏岗林场资源,打造更多农旅融合新业态。

看似不同赛道,实则关系匪浅。

数据显示,三江镇可以种蔬菜的土地就多亩,但从事荸荠种植的农户就有0多户,在外地流转土地种植面积约5万亩。“以前的农业,主要是种出来了再去卖。现在是市场要什么,我们就种什么;市场要什么标准,我们就做什么标准。”刘佩说,种植业说到底就是初级农产品,要让村民增收,就必须打造品牌、制定标准。如果大家都能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种植、采收,就可以一起装进打着“三江”品牌的箱子里,一起打市场。

“尽管我们如今还在探索阶段,但我们坚信,转型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越走越稳。”刘佩说。

审签:郑少忠

欢迎投稿,投稿请发rmrbjx

.
1
查看完整版本: 田间问路从三个故事看蔬菜小镇转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