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定,虽然是外道与佛教共有的法门,但佛说过禅定很重要,一切神通智慧于定中发生,要想开智慧,悟自性,禅定是很关键的一个步骤。从古至今有许多高僧定功都非常了得。比如奉佛法旨在云南鸡足山入定等待弥勒佛降生的大迦叶尊者,以及近代高僧虚云老和尚常常一坐经月,诸如这些都是深达定境之人。在历史上还有一位高僧,他一定七百余年,连宋徽宗都为他写诗,赞叹他的禅定功夫。这位高僧,就是东晋时期的“慧持法师”。
说起慧持法师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是一说起他哥哥,有点佛教知识的人就会肃然起敬了。慧持法师的哥哥是东晋一代高僧,倡导持“南无阿弥陀佛”佛号往生极乐的中国佛教“净土宗”开山祖师“慧远法师”。慧持法师流传于世的名声虽然不如哥哥慧远法师大,但是他的修为也是很不得了的。他师从印度高僧佛陀跋陀罗。佛陀跋陀罗翻译了著名的禅修宝典《达摩禅经》,并将其中的禅定心法秘要传授给了慧持。
慧持的哥哥,净土宗创始人之一慧远法师据《高僧传》记载慧持法师后来云游四川,并于东晋安帝义熙八年(公元年)在峨眉山圆寂。其实慧持法师他并没有死,他只是在一棵大树洞中坐禅入定了。一直到后来的北宋徽宗年间,四川峨眉山下的乐山一棵千年古树被风刮倒,树洞里坐着一个老和尚,头发胡子眉毛都长得拖到地板,指甲也长得把身子都卷起来了。当时发现的人赶紧把这个怪异的事情呈报给了官府。
北宋的皇帝是宋徽宗赵佶,他这个人治国稀松,琴棋书画、文章辞赋、修道炼丹倒是既精通又有兴趣。他听说有这么奇怪的事,马上下令把这个老和尚抬到东京河南开封。老和尚被人抬到朝堂之上,宋徽宗看他这个怪样子,也不知道死活。于是叫人去请当时在朝中管理佛教事务的印度高僧“金总持”,金总持来看后对宋徽宗说:这个老和尚是入定了,要用引擎开静,他就会苏醒过来。
中国北宋道君皇帝徽宗赵佶于是皇帝命人拿来引磬,金总持拿引擎在和尚耳边轻击一下,这和尚眼睛慢慢睁开,出定后的第一句话问道:“我哥哥呢”?听到这句话,大家就问他:“你哥哥是谁啊”?这老和尚说:“我法号慧持,我哥哥是慧远法师”。金总持回答他:“尊者,慧远法师是晋朝人,现在是大宋徽宗了,已经过去七百多年了,你哥哥也已经圆寂很久了”。老和尚一听,眼睛一合又准备入定了。金总持赶紧又敲引磬,问他:“你是哪里人?老和尚说:“我是陈留人氏”。金总持问他:“尊者想回故乡吗”?老和尚说道:“既然兄长已经不在人世,我的住世因缘也已尽”,说完就圆寂了。宋徽宗非常惋惜,于是令金总持主持火化荼毗。并为他做了三首诗,这三首诗也都流传了下来。
一曰:
七百年前老古锥,定中消息许谁知。
争如只履西归去,生死徒劳木作皮。
二曰:
藏山于泽亦藏身,天下无藏道可亲。
寄语庄周休拟议,树中不是负趋人。
三曰:
有情身不是无情,彼此人人定里身。
会得菩提本无树,何须辛苦问卢能。
宋徽宗《听琴图》局部宋徽宗的第一首诗意思是:七百年前的一个老古董,他入的是什么定呢?是什么境界呢?念佛呢?持咒呢?还是观想呢?是小乘定还是大乘定呢?这个“定中消息”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了,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可是,就算给你证得了阿罗汉,入了灭尽定,一定八万四千大劫,最终还是免不了生死一场,棺木一副。不如达摩祖师,解脱身心,通达生死实相,来去随心,自在无碍,游戏人生。
第二首意思是:天下人人都执着自己的肉身,爱惜自己的生命。因为想长久留住自己的这个身体所以都到深山老林里隐居修行,隐藏于高山大泽之间。殊不知在隐居的同时也隐藏了真实的自我,不得究竟,终究不免落了个遁世逃避的现实。真正的修道者无所谓出世入世,闹市街头如空山旷谷一样本来毫无分别,又何必在深山入定呢?归隐山林的出发点就如《庄子》里说的“藏舟于壑”意思一样,并不彻底,就像慧持法师在树洞中打坐其本意不是为了把树洞背着走一样。
宋徽宗《游春图》局部第三首的意思是:我们所有生命都是有情的,都有思维意识。何苦要为了长生不死去修这个本来就无常的无情肉身呢?要知道我们的自性本来都是不生不死,从来就没有动过,何来的定呢?如果能领悟到这个道理,就是卢慧能所说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的真实含义。也就没有必要辛辛苦苦的去访师求道,自己当下就能够解脱成就了。
宋徽宗自创的“瘦金体”书法不得不说从这三首诗看出宋徽宗对于文学、佛学的造诣水平在中国古代帝王之中确实是比较高的。有人会说宋徽宗治国能力稀松,把好好的一个北宋亡了。其实这里就牵涉到佛家说的“三世因果”概念,一个王朝的兴衰存亡并不是一朝一夕,最大因素是天数命运,也就是佛说的因果业力。每个人的命运大体上会如何也因为自己的业力牵引而无力改变。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深信因果,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同时忏悔过失,这样的话在今后的生命历程中才会越来越好,越走越顺,大家说我说的对么?
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