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易经详解第39篇—豫卦是为可能存在的冲突提前做准备的内容,这篇来分析豫卦的爻辞。九四是豫卦的卦主,先看这一爻,再谈其他的内容。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hé]簪[zān]。
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
“由”,是顺随的意思,“由”这个字的取象,是地里的庄稼自然而然地向上生长的过程。“由豫”,是说九四有很自然的感染力,大家不由自主地跟随他。彖传“顺以动”,就体现在九四爻身上,他在上卦振臂一呼,下面坤卦所代表的基层大众全部跟随。“由豫”,是顺应时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朝着一个共同的愿景“建侯行师”。那些被九四团结在身边的人,都觉得“大有得”,觉得前景一片光明。“大有得”,是受九四的超强感染力呈现出来的一种现象。“由豫”型的领导,是极具个人魅力的。“由豫”跟谦卦九三爻的“劳谦”很像,都有民众喜悦追随。不同的地方在于,“劳谦”更多的是因为九三爻品德高贵,上面和下面自发的进行“鸣谦”,为他打Call。“由豫”更多的是受到九四爻领导力的感染,而产生的追随,通俗的说,是被洗脑了,这种追随,更多的是盲从和趋利。
“勿疑”,至少有三个意思。一是指追随者不怀疑九四;二是指九四对自己要有信心,既然有这么多人追随,就要真干事,责无旁贷地担起这个担子,带领大家把路淌出来;三是九四距离君位的六五很近,六五是阴爻,为君者实力不济,强臣就容易招致猜忌。“朋盍簪”,阴阳相类为“朋”;“盍”通合作的合;“簪”是发簪。朋友像头发汇聚于簪子一样,积聚在九四周围。豫卦只有九四这一个阳爻,众阴都对他有所图。可是,在卦里,五这个位置才是尊位,所有人都靠在九四身边,让六五怎么自处呢?所以九四得对六五表现出足够的尊重,以至诚相待,才能避免引起怀疑,才能上下信服,出现一派合乐的场面。
历史上有两个很典型的豫卦九四爻的例子,一正一反。正的是诸葛亮,反的是曹操。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刘禅,殚精竭虑,对刘禅处处表现出臣子之于君王的尊重,时时恪守臣子本分,既得到了士兵的拥护,也得到了刘禅的信任,作为古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臣子典范被追颂到了现在。曹操跟诸葛亮情况类似,做法就完全相反了,他“挟天子以令诸侯”,视汉献帝这个天子如无物,在世的时候就强行打破了汉朝几百年维系的“非刘氏子孙不得封王”的规矩,给自己加封魏王,后来他的儿子曹丕篡汉称帝,彻底抛开了孱弱的“六五”。
“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这一爻如果从初爻看,是权臣;从第四爻看,是贤臣。无论曹操还是诸葛亮,都有广土顺民的追随,他的位置和卦势决定了他可以大行其志。很合理,全卦只有他一个阳爻,只有他一个人能力最突出,他不得志谁得志呢。这个“由豫”,最终是正用还是反用,看自己了,易经没有偏好。哪怕是曹操,他也不是绝对的反用。许劭对曹操的评语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能臣还是奸雄,在于自己的选择,同时,也是随着外在环境变化的。
好,接着按顺序看其他几个爻。
初六。鸣豫,凶。
象曰:初六鸣豫,志穷凶也。
豫卦初六爻的鸣,跟谦卦的鸣不一样了,位置不同,差别巨大。谦卦六二的“鸣谦”,是有初爻“谦谦君子”的基础,再往上,别人就自发地给他发声,盛赞他的德行,谦卦六二爻本身是中正的。豫卦不是,第一爻是阳位,初六以阴居阳,不中不正,阴柔不才,位置处在全卦最下,没有德作为基础,他的鸣,是自鸣得意。初六跟九四相应,一朝受宠,就自鸣逸乐,以满足自己的私欲为先,陷入享乐中损坏了心智,出不来了,这么轻浮浅陋的行为,必然是凶。
小象说“初六鸣豫,志穷凶也”。穷这个字的象是人在山洞里卡住了,进退不得。初六是刚得到九四的赏识,就志得意满,满了就没有别的可能了,出道即巅峰,走到尽头。乐极生悲就是指的这种情况。豫卦是备战,备战得含蓄隐藏,动之前蓄势的功夫要静,所以“鸣豫”一定不合适,初六的凶,完全是自己的无知造成的。“鸣豫”,是还没准备好呢,就已经搞得人尽皆知,甚至先享乐起来了。所以用人千万别用“鸣豫”型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他的格局小,再怎么都没用。
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
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介于石,很熟悉吧?蒋介石,字中正,蒋公的名和字,都是从这个爻来的。这个爻很好,有贞有吉得中得正。初六爻跟九四相应,六三爻跟九四距离近,这两个爻作为九四的铁杆,紧贴在他身边,结果都不太好。六二没有,他很冷静,没有跟着九四亦步亦趋。豫卦几个爻,大多是不正的,别看九四好像多了不起似的,同样不中不正,初六、六三、六五,都不正。全卦只有六二爻和上六爻是正的,并且六二又中又正,属于“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典范。
什么叫介呢?现代有一种东西,叫绝缘手套,主要用于电工作业,戴上之后,可以防电,防水、防化、防油。绝缘手套,就是介。九四是个人魅力很强又极具煽动性的领导,坦白讲,待在他身边不被影响挺难的,像希特勒,我们看现在网上能搜到的他的演讲,一码归一码,确实很振奋人心,也确实很多人追随他,结果都跟着倒霉。六二他用一个东西,把自己和九四隔开了,完全不受对方的影响。
“介于石”,有人说这里的“于”是“如”的意思(依据是后面马上会分析的孔子在系辞传里的解析),有一定的道理,不过“介于石”和“介如石”的差别还是挺大的,我都摆出来,供大家参考。“介于石”,“介”当动词用;“介如石”,“介”就当形容词用了。当动词用的时候,意思是六二强势把自己和九四劈开,不受他的影响,整个豫卦的大环境是“石”。当形容词用的时候,意思是六二设置的跟九四的隔离带,就好像一切两半的石材介面一样干净光滑,不沾染任何东西,不受九四影响。无论当动词还是当形容词用,相同之处都是讲六二爻节操坚固,不为外物所动,“确乎其不可拔”,就叫“介”。现在,我们也用“其介如石”来形容一个人品行中正,像磐石一样不可动摇。
“不终日”,这个有点不太好理解了。“终日”就是一整天,“不终日”,如果用白话文直译过来,就是“不一整天”,显然不伦不类。我们得把爻辞连起来看,“介于石,不终日,贞吉”,意思是,既“介于石”,又“不终日”,才是真正的正、真正的吉。整天都绷着“介于石”的这种状态,像一块石头似的死定在那里,是没用的。“终日介于石”,这个在佛家修定上来说,叫“做死定”,定着不动了,起不到救世度人的作用。既要有所守,又要够灵活,只知道守不知道动,就会陷入一种顽固的病态精神世界里出不来。像印度这个国家,经常出现一些奇葩的现象,有人把手举着几十年不放下来、有人几十年不修指甲、有人几十年不洗澡,还言之凿凿地说在修什么东西,我实在不能理解,也不知道意义是什么。
“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小象有内容省略,我们可以自己加上,“象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它把“介于石,不终日,贞吉”的原因归结为“以中正也”。以,是因为,因为中正,所以“介于石,不终日”,才会“贞吉”。豫卦九四是台面上的人物,最终他跟他的追随者结局怎样,是开放性的,谁也不知道。真正被寄予厚望的,反而是六二,这点需要特别注意一下。孔子在《系辞传》里也摘录了这一爻,我们来看。
子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sì]终日。《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在《系辞传》里出现的爻,几乎都是每个卦的卦主,这里很反常,孔子没有列九四爻出来,选的是六二爻,孔子认为,六二才是豫卦真正的领袖。
“几”,指细微的迹象,后来引申为预兆的意思,通时机的机。“知几其神乎”,孔子一上来就感慨了一下,他说,对微小的动机都能了如指掌的人,必定也能把结果猜得八九不离十,这样的人不叫神还能叫啥。他认为六二是“神人”。
“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六二对上不谄媚,对下不随便,对上对下都不失分寸,为人处世把握的这个恰到好处的度,就叫“知几”。“知几”属于洁身自好的范畴之一,洁身自好的人通常不会受到祸害的牵连。
“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这里自己就解释了“几”的意思,隐微不显的迹象,就叫“几”。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征兆的,吉有吉兆,凶有凶兆,只是我们能不能看出来。“君子见几而作,不俟[sì]终日”,“俟”就是等待,绝不等一天过完,一旦机会来了,立即采取行动。但行动的前提是你得“知几”吧,这里实际是在解释爻辞的“不终日”,六二显然“知几”,有先见之明,所以他不用一天到晚绷着“介于石”的状态,该出手时就出手了。
“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这里把“介”,当形容词用了。“介如石”,把自己和外面做隔离,使不受影响,并且像磐石一样稳固。“宁用终日”,这么一个有原则的人,在需要出手的时候,还需要考虑一整天吗?“断可识也”,只要时机一出现,就当机立断,立马行动。这句话还是在解释“介于石,不终日”。“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这是赞美六二的话了。“微”是不明显,“彰”是显现,“知微知彰”,六二这个君子在事情还不显的时候就知道什么时候会显。“知柔知刚”,他不是一味用柔,也不是一味用刚,是刚柔有度、是刚而能柔、柔而能刚。“万夫之望”,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领袖、才是让人敬仰的对象、才是可以托付的对象。
透过《系辞传》这段话,我们能看出来,在豫卦来说,他的核心是六二爻还是九四爻,是“介于石”还是“由豫”,孔子和爻辞的写作者是有不同意见的。我们都摆出来,供大家参考。
六三。盱[xū]豫,悔。迟,有悔。
象曰:盱[xū]豫有悔,位不当也。
“盱”,是眼睛张大往上看的样子,往上看什么呢?看九四。这一爻阴居阳位,不中不正,跟九四的关系是阴承阳、柔承刚,他一看到九四,就想拍马屁、讨他的欢心。看不到,想办法创造条件也要看到。实在看不到,就用“盱”,张大眼睛踮着脚看。这个用词很传神,仅仅一个字,把一副奴颜卑屈的谄媚象,生生刻画出来了。六三往上看,看的是九四的权势,九四也不傻,他也鄙弃这种行为,“盱豫,悔”,是说六三阴柔过度,做过了。六三如果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对,就应该马上改正,效法六二,“用介”隔开这种不堪,如果不改,整天还是这样,那就真的晚了,真的有“悔”。“迟,有悔”,这个“迟”字,最值得玩味,可谓是棒头棒喝,就看能不能敲醒六三了。易经不会放弃任何一个爻。
还原一下这个场景。六三看中九四的权势,期望九四带他飞,这在豫卦是没有问题的,可是他亲附的方式不对,不是用自己真正的才能,而是一味的揣摩上意取悦九四,九四很反感这幅谄媚象,不过他可能不会直接跟六三点出来。如果六三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妥,及时调整,用正才,走正道,就还好。如果迟了,就来不及了,九四会把六三定义成只会溜须拍马的人,这种人你要说完全没有用处,也不见得,拿来逗逗闷子也不是不行。要说当权者,会如何如何重用,恐怕也不是,只要他稍微明锐一点,就不会重用,九四明锐吗?当然。所以,六三的结局怎么样,在于他自己的选择。
“象曰:盱豫有悔,位不当也。”六三是柔居阳位,中间不实的。到后面,他已经意识到“盱豫”不对,但是意志薄弱,不能立即调整,就这么拖下去,拖到了他追悔莫及的程度。他给自己找的借口可能是,“我也没办法呀,我又不当位,等我怎么怎么样,我会怎么怎么样”。他对自己的行为是有阻塞逻辑的,如果A成立,才会做B。如果九四拉我上去,我肯定不“盱豫”。这是眼光格局不够的悲哀。
六五。贞疾,恒,不死。
象曰:六五贞疾,乘刚也;恒,不死,中未亡也。
在易经创作的那个年代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贞”这个字,严格来讲,是易经六十四卦出现的第五个字,乾卦卦辞:“乾,元亨利贞”。在解读乾卦的时候,有“贞者,正也”、“贞者,事之干也”等等说法,“元亨利贞”,贞又代表冬天的保留潜藏,以待春生的来年发展。“疾”我们都知道,指“疾病”,就是人体不好的病灶。在“疾”前面加个“贞”,“贞疾”,乍一看,挺让人费解的。“正的病”吗?“正常的病”吗?还别说,就是“正常的病”。“贞疾,恒不死”,勉强用白话文翻译,意思是,六五生了正常的病,这个病治不好,只能熬,坚持下去,熬下去,熬到九四下台,就好了,死不了。
这个行文很特殊,前面我们分析过,对于豫卦的核心,是六二爻还是九四爻,是“介于石”还是“由豫”,孔子和爻辞的写作者是有不同意见的。解到这,答案揭晓了。豫卦卦主是九四没错,但是它的转机,在六二。六五跟六二相对,但是不相应,不过没关系,只要他够长寿、熬得住,未来六二会“见几而作”,帮他重新巩固君位。
六五柔居尊位,属于柔弱之君,他下面是阳刚得势的九四,受制于九四这个权臣,就好像痼[gù]疾在身一样,这个就叫“贞疾”。六五虽然实力不济,但不管怎么样他都是合法的君主,这个叫贞。九四虽然跋扈,但是卦势使然,整个豫卦的大环境支持他上位,这个也叫贞。都是正常现象。受制于下,就叫“疾”。“恒,不死”,六五虽然失权,但还死不了,位子还在。“恒”,是柔韧的功夫,是保全好自己以待时变,看谁熬得过谁。
这种例子很多,清朝刚入关那会,多尔衮摄政,孝庄太后和顺治皇帝这对母子,就是熬。多尔衮的封号甚至封到了“皇父摄政王”的程度,用土话相当于“皇爹摄政”,死后一度被加封为“清成宗”,两个月后,顺治皇帝才剥夺了他的封号,掘了他的墓。多尔衮就是九四,顺治皇帝就是六五。对顺治来说,不用“恒”、不“熬”怎么办呢?势力、权利、能力,样样比不上,要想得到保全,只能是用柔。如果妄动,九四真不介意把六五彻底拉下马。
汉献帝和曹操也是,献帝就没熬过曹操,还搞了个“衣带诏”,结果不但没除掉曹操,还牵连了很多朝臣。
小象说“六五贞疾,乘刚也;恒,不死,中未亡也。”六五的病因是因为“乘刚”,下面有个强悍的主,自己压不住,就叫“乘刚”。“恒,不死”是因为“中”,这才“不亡”——能够得以保全。中,有两个含义。一是六五得中,他只是不得正——实力不济而已。二是六二得中,六二不仅得中还得正,他该出手的时候自然会出手。六五先稳住,保全好自己,二跟五这一组位置相对,虽然现在不相应(两个都是阴爻),但恰当的时候有六二的支持,六五一变变成阳爻,就是九五,那样豫卦立马变成群英荟萃的萃卦,前途光明,形势一片大好。
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
象曰:冥豫在上,何可长也?
豫卦的最后一爻,是“冥豫”,“冥”可不是个好词,有个成语“冥顽不灵”,用来形容一个人愚笨无知、思想固化又不改。“冥”这个字本身,是昏暗、糊涂、愚昧的意思。都到豫卦最后了,形势已经清楚,还冥顽不灵,这个相当于年春,还跟着国民党。形势是什么?是九四爻“由豫”造成的影响正在消失,光热已经退散,狂野的民众已经苏醒。可是有些人就是不愿意醒来、就是醒不来,还活在编织的梦里,自己骗自己,这就叫“冥豫”。
“成,有渝,无咎”。“成”,可不是成功,是曲终结束,戏已经唱完,该下台换人了。我们在影视剧里经常能看到这种场景,一个宫廷老内侍,拖着长长的音调高喊——曲终、礼成。这个一般发生在古代的祭祀或重大礼仪活动中,这种场合有严格的流程,期间伴着不同的雅乐,雅乐一停,代表一套流程结束。流程已经结束,可是在台上站得久了,不肯下来。“有渝”,“有”也可以解作“又”,“渝”是“改变”,成语“矢志不渝”,表示永不变心。“有渝”、“又渝”,是说需要改变,改变之后就可以“无咎”。“由豫”的这一页已经揭过去了,接下来就是随机应变的随卦,不要活在已经成空的梦境里,尽快调整,才能“无咎”。
“象曰:冥豫在上,何可长也?”小象直接点破了上爻的处境,硬是赖在舞台上不走,“何可长也”,长不了,最后搞得被人厌烦。易经有个专门讲怎么退场的卦,叫遁卦。退得早了,可惜;退的晚了,被骂老贼。上六爻现在退,正当其时。
《尔雅》说:“豫,乐也”。豫卦四个爻都带了卦名,也就是带“乐”。初六“鸣豫”,借着鸣来表达它的“豫”,争取他的乐。六三“盱豫”,瞪着眼睛去找。九四“由豫”,牵引操纵着大家而得到他的乐。上六“冥豫”,假装自己很快乐,不愿意醒来。有两个爻是不带“豫”的,也就是不带“乐”。一个是六五,九四是他的病根,他乐不起来。一个是六二,六二超级冷静,用“介”,隔离了九四这个病源。这是易经的“不言之象”。看似九四是卦主,实际它偏好的是六二爻这个真正君子。
在中国历史上有个人叫郭子仪,他是唐朝的中兴名将,七朝元老。在国家危乱的时候多次力挽狂澜,功勋卓著。后来被小人构陷,几经沉浮,安然无恙,以八十五岁的高龄寿终正寝。死后赠太师、配享皇家宗庙,谥号“忠武”。“忠武”的意思是,忠心可鉴,英武一世。这个谥号精确概括了郭子仪的一生。他的一生宠辱不惊,受宠的时候,持宠不骄;失意的时候,不忘初心,忠心依旧。唐代宗想任命他当尚书令,他恳切推辞。几次失去兵权,也没有心生怨恨。有个叫鱼朝恩的人,挖了他家祖坟,这在今天的人都接收不了,更别提古人了。可是郭子仪的做法还是让,不仅让,还在皇帝面前替鱼朝恩开脱。鱼朝恩是个有名的奸佞,在这样的奸臣当道的情况下,还能自保,可见,他不但是位英勇的武将,还是位睿智的智者。正是凭借这种能刚能柔的高超智慧,他才能屹立七朝而不倒,并在死后还能尽享殊荣,完美谢幕。郭子仪是个真正的君子,是豫卦六二爻“介于石”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