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清晨,汉口江滩的万里茶道雕塑群像附近传来阵阵优美的琴声,15位平均年龄60岁以上的小提琴爱好者正表演合奏。演奏者们来自某民间小提琴乐团,目前团成员20余人,均是各行各业的退休人士。《我和我的祖国》《我爱你中国》《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一首首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和不俗的琴技引得行人们驻足欣赏,在江滩形成了一道亮丽又独特的风景线。
民间乐队展现高水平吸引忠实粉丝
尹子良正在指挥,王筑成带领大家合奏。见习记者樊友寒 摄
9时整,15位提着小提琴盒的团员们在万里茶道雕塑旁汇合。他们三三两两站立,姿态随性地各自练习。团长尹子良头戴礼帽,身穿棕色小马甲,站在指挥位。乐团指导老师王筑成一身黑色西装,头发梳得齐整,站在队伍中间。
当音响里传出前奏时,大家纷纷调整站姿,左手执琴,右手执弓,摆出预备姿态。十几秒后,跟着节拍点头的尹团长缓缓抬起双臂,再干净利落地向下一挥。这个动作仿佛一声命令,一瞬间,15人一致拉动琴弦,一首《我和我的祖国》被15把小提琴生动地演绎出来。江水旁、绿草间,一场充满野趣的小提琴表演正式开始。
一旁路过的行人纷纷停下脚步,有的驻足欣赏,有的拿着手机拍摄。市民黄先生穿着一身运动装,坐在一旁闭眼聆听。他今年29岁,是乐团的忠实粉丝。一年前开始,黄先生每天都会到江滩慢跑,路线不固定。有一天,他跑到附近时远远听到琴声,觉得优美极了,便四处寻找音源。“当时看到是一群叔叔阿姨在拉琴,还拉得这么好,我真的特别震撼。”此后,黄先生每天跑步时都会特意绕到此处看看乐团有没有合奏。
“第一次见到在室外表演小提琴的,这是真正的爱音乐。”蒋先生今年59岁,即将退休的他见到这一幕既震撼又羡慕。“这才叫老有所乐啊!”蒋先生连连感叹,趁乐团成员们休息时,他上前咨询该如何学习小提琴,受到了大家的热情欢迎。王筑成甚至主动给出自己的手机号:“想要学小提琴,我们乐团欢迎你。”
小提琴与太极“中西结合”
乐队合奏。见习记者樊友寒 摄
据了解,大家最初聚在江滩拉琴是受团员柯女士邀请,给江滩的某支太极拳队伍伴奏。4年前,柯女士在江滩边练太极拳,发现有人在一旁拉小提琴,琴声优美动听,与太极的拳法完美融合,让她更能静下心来练拳。柯女士心动之下,立即前往老年大学学习小提琴,认识了当时任职小提琴老师的尹子良和王筑成。
柯女士介绍,小提琴团成员里有医生、会计、警察、公务员、工程师、老师、金融从业者……大多数人都在年轻的时候学过小提琴,后来忙于工作和生活搁置了,退休后想捡起这项技能,便进入老年大学或某个乐团进修。熟悉之后,柯女士就邀请大家来江滩拉琴,与太极队合作演出。
“最开始我没想到大家会答应,毕竟都习惯了在室内拉琴。”提到乐团最初的组建过程,柯女士仍然激动,她告诉记者,武汉民间小提琴团不少,但像他们这样在室外演奏的团队不多,跟太极结合的更是独一份。柯女士表示,她非常感谢各位前辈的捧场,尤其是她以为肯定不会加入的“高手”。
王筑成是乐团里公认的“高手”,他曾担任过武汉汉剧院的首席小提琴手,为郎朗的演奏会伴奏过。在乐团里,王筑成一直担任着指导老师的角色。他从不挑剔队友的琴音,但在对方主动咨询时又会倾囊相授。“大家聚在一起是因为热爱小提琴,拉的高兴是最重要的。”王筑成表示,随着在江滩边合奏次数的增多,团队成员的感情越来越深,每周聚在一起合奏已变成了一种默契和习惯,不只是为谁伴奏。
“老有所乐”但绝不影响他人
乐队合奏。见习记者樊友寒 摄
尹子良表示,之所以能坚持在江滩合奏好几年,不仅因为这里空气好,更重要的是不会影响到他人。“我们从不在社区里拉,哪怕你拉得再好听,人家不爱听你就不能拉。”
“这是弱音器,如果在家练琴就安上这个,声音就只有自己能听到了。”尹子良拿出一个黑色的、手掌一半大小的仪器安在琴弦上,拉琴的声音立马变小了。记者了解到,所有团员在家练琴时都会安上弱音器,还会避开休息时间。“我们都是小提琴狂热粉,每天练琴至少1至2个小时,最长达到8个小时,但从未影响过社区其他居民的休息。”
“不给别人添麻烦是一种内在的优雅。”尹子良说,小提琴是优雅的乐器,从内到外的优雅也是团员们的必修课。他回忆起自己第一次到江滩参加合奏时,在家刚做完饭,穿着做饭的衣服就来了,遭到了其他人的一致批评。“大家都收拾得很齐整,女士们还穿着裙子、化了妆,我这样确实不合适。”尹子良说,从那之后,他每次来合奏都会在家将自己打理一番。
“网上有顺口溜讲玩乐器的老人是一等老人,但我觉得能老有所乐,还不给别人添麻烦的老人才是。”尹子良露出自豪的笑容,“我觉得我们就是一等老人!”
(长江日报见习记者樊友寒)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