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甲草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再探成都世园会看珍稀植物的家三颗种子
TUhjnbcbe - 2024/10/20 16:49:00
再过不久,成都世园会就要开幕了。在主会场,有这样一个地方:它的外观,如一粒粒破土而出的种子,场馆内,则将呈现各类珍稀的植物,这里,就是主会场国际园艺展区的核心建筑——植物馆。作为“珍稀植物的家”,植物馆有什么样的特点?背后有着怎样的设计理念?带着这些问题,昨日,记者提前来到植物馆探访。兼顾地形与设计让世界记住成都经过前一晚春雨的洗礼,昨日的主会场天空蔚蓝,白云缭绕,阳光照耀下,整个植物馆熠熠生辉。近距离观察之下,记者发现,植物馆的顶部,设计为三颗巨大的种子,而且与一般场馆不同,植物馆的主体部分位于地平线之下。“从接到植物馆的设计任务时,我们就在思考,如何让成都世园会的植物馆有别于历史上诸多的场馆,让世界记住成都。”植物馆的设计师,中国建设科技集团中国城市发展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翟长青说,结合植物馆的定位和使命,他们先后考虑了“根须”“叶脉”“春笋”“种子”等多个概念。“植物馆除了展现植物之外,还需要结合公园城市和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畅想未来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经过讨论,翟长青和团队主创设计张海涛、孙宇珊等一致认为,种子是植物生长发芽的生命起点,也暗含着探索未来栖居方式的开端,更代表着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生态关系之始,以此为元素设计植物馆最为合适。“种子也意味着潜藏土地、破土而出的力量和希望。”巧合的是,绛溪河绿色生态廊道的浅丘地貌,让植物馆的基址正好有一个下沉的洼地,恰恰与“种子”破土而出的设计思路契合。于是,在尊重场地现状、建筑融于自然的基础上,设计团队充分顺应地势布置建筑、林地与水体,将三颗成倍放大的“种子”嵌入大地,扎根泥土,完美融入周边景观和场地环境。“建筑接了地气,植物馆像植物一样具有了生命感。”绿色科技加持为植物提供最适宜的环境目前,植物馆正在进行紧锣密鼓的布置和完善,记者看到,植物馆内部,规划打造了序馆、温室馆、体验馆三个主题展馆。“我们通过对西南地区珍稀植物演变历程的研究,提取生长历程和传播路径等素材,以国际园艺发展为背景,以全生命周期为线索,设计出以植物自身的故事为主题的展陈策划。”翟长青说。在温室馆,光叶珙桐、大树杜鹃、南方铁杉、香果树等珍稀植物以及四川特色植物已经栽种完成。高大乔木与低矮灌木相互交织,热带植物与温带植物和谐共生,阳光透过建筑顶部全透明的膜照进丛林,光影在叶片与枝干之间流转。穿行其间,仿佛游走在庞大的植物王国,经历一场梦幻奇妙的珍稀植物认知之旅。“热带植物要生长在成都的气候中、土地上,少不了绿色科技的加持。”翟长青介绍,建筑内部空间的打造运用了ETFE膜以及复合材料等科技材料,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保暖,并通过节能低耗的技术手段,为珍稀植物提供最适宜的生长环境,打造绿色、低碳、科技、生态的植物之家。视线转向室外,灯台树、枫杨、榆树等乔木,麻竹、慈竹、紫竹、琴丝竹等竹类,搭配着山茶、连翘等灌木以及玉簪、佛甲草、矾根等草本植物,在阳光下扎根生长。“在室外,我们栽种大量的竹子形成景观节点,让游客能感受到浓浓的成都特色和天府魅力。”“地球上的植物大约30万种,生长在中国的有近3万种,其中四川占了三分之一。以园艺盛会为媒介,我们想借植物馆向世界展示公园城市的生态之美和诗意栖居的美好生活场景。同时,也将绿色发展的理念传递给更多人。”畅想植物馆与世界观众即将到来的相遇,翟长青如此说。(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白洋)
1
查看完整版本: 再探成都世园会看珍稀植物的家三颗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