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甲草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油腻的背后,是两代人的冲突
TUhjnbcbe - 2025/1/23 19:55:00
不傲倪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1-这两天的朋友圈,真的很油腻。一夜之间,“油腻”这个词就被赋予了多重涵义,成为了热词。不管是谁都恨不得用一下,免得感觉和时代脱节。不得不说,油腻这个词很有趣。虽然说不清道不明,却极富画面感,轻易就能创造一个大腹便便、油光满面、油嘴滑舌的猥琐中年男形象。那么问题来了:油腻到底是什么意思?这正是最有趣的地方,虽然大家都各执一词,却也没讨论出个所以然来。我们只知道,这个词似乎囊括了一切不好的意思。于是,我找到了一开始流传的所谓油腻男的标志:1.戴各种串;2.穿唐装僧袍等类似服装;3.聚会时朗诵诗歌然后开始哭;4.在头面部任何地方留长毛发或胡须;5.保温杯泡红枣加枸杞;6.大肚子;7.皮带上挂一串钥匙;8.车身上喷“国家地理”、“越野e族”、“小国旗”等标志,车内摆各类佛像;9.鼻毛成撮地外露;10.留长指甲;11.喝茶就喝茶,硬要大讲茶文化;12.手串套在车档上;13.T恤衫领子竖起;14.说话急嘴角泛白沫;15.在家里时喜欢穿着秋裤当家居裤;16.家里老是珍藏普洱茶饼并吹嘘;17.爱听草原歌曲和汪峰,并做怀旧状;18.脖子上有大金链子;19.西服配白袜子;20.手机上戴着左右翻开的保护皮套。说实话,光是这些奇怪的标准,就够吐槽半天的——照这个标准来看,我也能沾上油腻中青年的边了。再退一步说,我看着孔子和老子其实也挺油腻的。-2-先吐槽下这些标准吧。其中一些纯粹就是不讲卫生、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比如“鼻毛成撮地外露”、“说话急嘴角泛白沫”或是“留长指甲”。这个其实和年龄无关,真不能让中年人背锅。另外一些,则是个人的喜好,比如“戴各种串”、“穿唐装僧袍等类似服装”或是“手机上戴着左右翻开的保护皮套”。说白了,这些标准只能反映出评估者本身的价值取向而已。就算你说,我不喜欢不降卫生的人,也不喜欢品位土的人,可你总不能自说自话,把自己看不惯、看不懂的东西都归类为“油腻”吧?比如,在保温杯里泡红枣加枸杞。我不能确定红枣加枸杞是不是真能让人长命百岁,但这么做的人一定开始惜命了。惜命,并不是什么坏事。在年轻时挥霍青春、透支身体、不敬畏生命,也不是什么值得自豪的事情。又比如,大肚子。人到中年,保持身材的大叔毕竟是少数,其他都成了胖子。这不是什么揶揄,而是在描述常态。并不是胖了就一定会很油腻,大白和弥勒佛的肚子也很大,也没看到大家讨厌嘛。如果一定要在极胖和极瘦里选一个,还是前者比较受欢迎。再比如,聚会时朗诵诗歌然后开始哭。有些什么都不懂的人大放厥词,说这些都是中年危机造成的焦虑。危机你个头,别以为全世界的人都和你一样怂。并不是每一个在诗歌朗诵会上自我感动痛哭的中年人,都是因为生命力衰退而悲哀,也有些泪水是因为有了经验和历练,能够有所感触而流的。就像在卡拉OK里把自己唱哭一样。-3-“油腻”这个词变流行的背后,标志着话语权的更替。中国的发展速度太快,两代之间的生活方式、价值观都差了很多,几乎不可能融合。以前,是年长的一辈掌握着舆论的主导权,所以年轻人受尽压迫。而现在,这个社会开始对中年人不太友好了。真有种“媳妇熬成婆”的既视感。风水轮流转,从富二代到逼让座的老人,从熊孩子到广场舞大妈,每段时间总会有某个群体为他们之中的害群之马背黑锅,这次正好轮到中年人罢了,出来混都是要还的。鹿晗公布个恋情,把微博都撑爆了;人民日报都用上了“为某某打call”这样的标题;我现在写文章的时候总会不自觉地使用一些网络用语。你还没有感觉到什么吗?时代早已不是中年人的了。很多人年长者不解地问,这个世界是怎么了?群魔乱舞!我的回答是,这个世界一向如此,你得看清现实。-4-优胜劣汰,弱肉强食,风水轮流转,这都没毛病。有毛病的是,一部分失势的中年人居然开始忙着讨好年轻人,一如他们在年轻时讨好中年人那样。铺天盖地的文章开始教人如何“去油腻”,然后又是新一轮的改造大潮,生怕不这么做就会被时代抛弃。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拒绝油腻、照着不知道是谁定的标准“去油腻”?如果这样能让你活得开心,那就别管那么多,腻死别人也是他们的事。在这件事上,年轻人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我在网上看到好多人说,因为发现了某些
1
查看完整版本: 油腻的背后,是两代人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