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在外桐塢村77號,
80后植觉先生,静静地坐在那里,
不争不抢,等风来
......
杭州·外桐坞在杭州西郊外桐坞村
有一个白墙青瓦布满花草的小院很是特别
推开小院栅栏
各式各样的植物
层层叠叠若隐若现
在这个20㎡的小院中,从地面到屋顶,
视野所及的范围都被种满了植物足足有上百种!
绿色仿佛都要从这个小院满溢出来了……
看到这些植物和这所房子
你是不是还以为这是哪位文人雅士的居所呢
其实小院主人是个不到30岁的小伙子而已
小伙子叫潘锐
又名植觉先生,人称潘植觉
是一位以青苔为创作对象的手作人。
凭借着对植物的天生悟性
他做出的产品却让无数人击节赞叹
他们不惜为此抛掷重金
甚至有人用三十万买一盆他设计的孤品
以苔藓为主角的作品
举办的展览
植觉先生从小在大山中长大
终日与植物作伴
13岁离开大山
干过锅炉工焊铁匠花店伙计
20出头的年纪,他已凭着自己的直觉与努力
做到了花艺造型总监的职务,年薪几十万。
但潘植觉却开始迷茫了,
自己到底该做什么事,
才能让人生更加有意义?
直到有一天,
他看着书桌上一盆养了七八年的苔藓想事儿。
苔藓样貌平凡无奇,
生长地毫不经意的样子,
像极他一直说不出口的对生活的向往。
那一刻开始,植觉先生出现了。
别的植物都是争抢着阳光雨露尽力生长
只有苔藓安静地生长在你不注意的角落
不争不抢
这或许就是最好的生命状态
而人也一样,不管经历了什么,
最后还是回到生命的本初状态。
于是,他放弃了高收入的花艺造型总监,
用自己余下不多存款,外加上朋友赞助,
在杭州西郊外桐坞村租下了这个仅有20㎡的小院,
开始凭着直觉,全心全意研究苔藓。
“人生最难的事就是找准了自己喜欢的事,并坚持下去。”
潘植觉很庆幸自己在年轻的时候,
便找准了自己要走的路,
每天都活在喜欢的事物中。
他每天在小院赤脚行走
不啻百次修剪、搭配、照顾
然后去各地寻找适合的器皿放置
这间20㎡的小院,是他多年的心血
地上桌子空中屋顶
堆满了他的作品
潘锐的“植觉”森林,亦是自己的工作室
他说
“只要能天天跟这些植物打交道
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
在这个小院他种植了各种让他欢喜的植物
先在地上中
地上种不下了,搭架子种
架子中不下了,房顶上种
房顶种不下了,在屋里种
潘锐喜欢这种被绿色包围的感觉
院子外围用了大量爬藤植物,
爬山虎/紫藤/凌霄/油麻/金钩吻/木香/
……
屋顶已经爬满了百分之三十的面积
再过两年整个房子将被植物包围
屋顶上也被潘锐种了各种草,
佛甲草/万年草/玛格丽特等等,
屋后有颗大枣树,每到果实成熟时,
只要风一吹屋顶就duangduangduang的响个不停
院内就都是潘锐的最爱了,
近百种苔藓几十种蕨类植物,
大小盆栽,一些杂木,
不经意的堆放也自带艺术感。
有人曾问他做植物的时候灵感来于哪?
潘锐笑笑,他灵感就是开心,
开心了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当然,他最爱的青苔无处不在,
有时寄存在朽木上,
有时生长在瓶子里,
有时又在干枯莲蓬的孔洞中探出绿意来。
现在植觉先生又把自己的20㎡小院在改建扩展了,
4月底完工开放,想必又是一番惊艳,
看过了绿森森的小院,是不是对室内充满好奇呢?
走进室内,空间中尽是植觉显示淘来的老物件,
这些都是改造房子的时候从拆迁的邻居们那里淘来的。
新与旧同植物一起,在空间中碰撞,
置身其中,妙不可言。
靠墙也是一张展示台
展示台边有音乐,有壁炉,有沙发,有酒,有书
展示台的上方
则是一个老门槛
中间已经缺了很多
留下时光的痕迹
改造房子同培育植物一样,顺随自然
空间中原本有四个天窗,
建好后植觉先生观察光线的走向而选择封掉了一扇
里屋正对门
有一个很大的架子
上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瓶瓶罐罐
架子旁边则是操作台
植觉先生会在这种点小物件
别看这些架子都是空的
但是它有无限可能
之后,它们也会随时间慢慢丰富起来
室内外的绿植
就像一个个的小精灵
植觉先生把植物当做人
尊重每个生命习性,从不刻意
植觉先生相信,人生也可像植物这般,
在天地间默默无闻地生长,
自由自在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无论世外如何纷扰,
我们皆依直觉生长,凭直觉生活。
来源:植觉intuition植觉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