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甲草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观经四帖疏译注35
TUhjnbcbe - 2021/3/4 15:43:00
哪个医院白癜风能治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译注|净土宗编辑部

〔2.禁父缘〕

〖观经疏〗

二、就禁父缘中,即有其七:〖译文〗

二、禁父缘。有七部分内容。

〖观经〗

尔时王舍大城

〖译文〗

那时侯,摩竭陀国都城王舍城

〖观经疏〗

(一)从“尔时王舍大城”以下,总明起化处[1]。

〖译文〗

(一)从“尔时王舍大城”以下,总的说明起化处(发起教化的处所)。

〖注释〗

[1]起化处:发起教化的处所。

〖观经疏〗

此明往古百姓,但城中造舍,即为天火所烧;若是王家舍宅,悉无火近。后时百姓,共奏于王:“臣等造宅,数[1]为天火所烧,但是王舍悉无火近,不知有何所以?”王告奏人:“自今以后,卿等造宅之时,但言我今为王造舍。”奏人等各奉王敕[2],归还造舍,更不被烧,因此相传,故名“王舍”。言“大城”者,此城极大,居民九亿[3],故道“王舍大城”也。

〖译文〗

(首先说明“王舍城”这一名称的由来。)古时候,百姓只要在城中建造房屋,就被天火所烧;如果是国王的宅舍,都没有火靠近。后来,百姓共同上奏国王:“我等建造房屋,屡次被天火所烧,但是国王的宅舍都安然无事,不知有何原因?”国王告谕上奏的人:“从今以后,你们建房的时候,只要说‘我现在为国王建造房舍’就可以了。”上奏的百姓各奉国王的敕命,回去建房,果然不再被烧。因此人们互相传授,(家家建造“国王的房舍”,)这座城就称为“王舍城”。所谓“大城”,这座城极大,居民九十万,所以称为“王舍大城”。

〖注释〗

[1]数〔shuò〕:屡次。

[2]敕〔chì〕:皇帝的诏令。

[3]九亿:古印度“亿”有十万、百万、千万三等。

〖观经疏〗

言起化处者,即有其二:

一谓阇王起恶,即有禁父母之缘。因禁则厌此娑婆,愿托无忧之世界。

二则如来赴请[1],光变为台,影现[2]灵仪[3]。夫人即求生安乐,又倾心请行;佛开三福之因,正观即是定门,更显九章之益。

为此因缘,故名起化处也。

〖译文〗

所谓“起化处”,就有两处:

第一是阿阇世王起逆造恶,于是有禁父禁母因缘。韦提希夫人因为被禁,就厌离此娑婆世界,愿意托生到没有忧恼的世界。

第二就是如来应韦提希夫人所请,前赴王宫,放眉间光,化为金台,映现十方净土的灵妙景象。夫人当即求生极乐世界,又竭尽诚心,请求往生之行。世尊自开三福之因,正观就是十三定观,此为定善门,再开显九品往生的利益(最后三观,此为散善门)。

因为这些因缘,所以叫作“起化处”。

〖注释〗[1]赴请:应信众所请,前往说法。[2]影现:映现。[3]灵仪:诸佛净土的灵妙景象。

〖观经〗

有一太子,名阿阇世,随顺调达[1]恶友之教。

〖译文〗

有一位太子,名叫阿阇世,受恶友提婆达多的教唆(《涅槃经》:阿阇世前生是山中仙人,被频婆娑罗王遣人杀害,提前三年投胎到王宫。阿阇世出生的时候,频婆娑罗王听信相师之言,以为此儿对自己有损,就让皇后在高楼上生产,落入天井,但他仅损一指而未死。提婆达多借此事挑拨阿阇世弑父篡位,又密谋害佛,欲实现新王新佛一统天下的目的)。

〖注释〗

[1]调达:又作“提婆达多”(Devadatta),译意为“天热”,为斛饭王之子、阿难之兄、释迦牟尼佛的堂弟,有三十相,只比佛少肉髻顶相及眉间白毫相;诵六万法藏,为利养学得神通,阿阇世王误认为他是真正的佛。为了取代释迦牟尼佛,他挑唆阿阇世弑父篡位,另立五戒,破和合僧,掷大石出佛身血,指甲涂*欲害佛,最后生身堕入阿鼻地狱。提婆达多世世为佛怨,但本地为深位菩萨。《法华经·提婆达多品》记载,释迦牟尼佛往昔为闻《法华经》,奉事提婆达多的前身阿私仙人(Asita)。提婆达多未来成佛,号“天王如来”。

目录

〔一、玄义分〕9

〔(一)归三宝偈〕9

〔(二)七门料简〕14

〔1.序题门〕14

〔(1)总起化缘〕15

〔(2)《观经》化前〕16

〔(3)《观经》兴起〕18

〔(4)《观经》教判〕18

〔(5)结劝专修〕19

〔2.释名门〕20

〔(1)“佛”〕20

〔(2)“说”〕21

〔(3)“无量寿”〕21

〔(4)“观”〕25

〔(5)“经”〕25

〔(6)“一卷”〕26

〔3.宗旨门〕26

〔4.说人门〕27

〔5.定散门〕28

〔(1)料简定散两门〕28

〔(2)定散致请〕28

〔(3)定散机受〕29

〔(4)定散出文通别〕29

〔(5)定散名义〕30

〔(6)定善差别〕31

〔(7)对破异解〕31

〔6.和会门〕32

〔(1)举诸师解〕33

〔(2)以理论破〕35

〔(3)举文对破〕37

〔(4)出文显证〕43

〔(5)会通“别时意”〕45

〔(6)会通“二乘种不生”〕51

〔7.得益门〕58

〔结语〕60

〔二、序分义〕61

〔(一)五门明义〕61

〔(二)证信序〕63

〔(三)发起序〕64

〔1.化前序〕65

〔2.禁父缘〕73

〔3.禁母缘〕86

〔4.厌苦缘〕95

〔5.欣净缘〕

〔6.散善显行缘〕

〔7.定善示观缘〕

〔三、定善义〕

〔(一)日想观〕

〔(二)水想观〕

〔(三)地想观〕

〔(四)宝树观〕

〔(五)宝池观〕

〔(六)宝楼观〕

〔(七)华座观〕

〔(八)像观〕

〔(九)真身观〕

〔(十)观音观〕

〔(十一)势至观〕

〔(十二)普观〕

〔(十三)杂想观〕

〔总赞〕

〔四、散善义〕

〔三福释〕

〔(十四)上辈观〕

〔1.上品上生〕

〔(1)至诚心〕

〔(2)深心〕

〔①就人立信〕

〔②就行立信〕

〔a.正行〕

〔(a)正定业〕

〔(b)助业〕

〔b.杂行〕

〔(3)回向发愿心〕

〔二河白道喻〕

〔2.上品中生〕

〔3.上品下生〕

〔(十五)中辈观〕

〔1.中品上生〕

〔2.中品中生〕

〔3.中品下生〕

〔(十六)下辈观〕

〔1.下品上生〕

〔2.下品中生〕

〔3.下品下生〕

〔得益分〕

〔流通分〕

〔耆阇分〕

〔总结〕

〔后跋〕

选文|释宗阁

读诵|佛琪

审听|佛同

复审|佛洪

校对|佛觉

往期回顾

《观经四帖疏》译注《观经四帖疏》译注1《观经四帖疏》译注2《观经四帖疏》译注3《观经四帖疏》译注4《观经四帖疏》译注5《观经四帖疏》译注6《观经四帖疏》译注7《观经四帖疏》译注8《观经四帖疏》译注9《观经四帖疏》译注10《观经四帖疏》译注11《观经四帖疏》译注12《观经四帖疏》译注13《观经四帖疏》译注14《观经四帖疏》译注15《观经四帖疏》译注16《观经四帖疏》译注17《观经四帖疏》译注18《观经四帖疏》译注19《观经四帖疏》译注20《观经四帖疏》译注21《观经四帖疏》译注22《观经四帖疏》译注23《观经四帖疏》译注24《观经四帖疏》译注25《观经四帖疏》译注26《观经四帖疏》译注27《观经四帖疏》译注28《观经四帖疏》译注29《观经四帖疏》译注30《观经四帖疏》译注31《观经四帖疏》译注32《观经四帖疏》译注33《观经四帖疏》译注34《观念法门》译注(1-5页)《观念法门》译注(6-10页)三经付嘱+佛愿称名+废权立实弥陀赞+莲池赞+赞佛偈+回向偈总赞观经+光台二教+二教三观愿我慈悲如弥陀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观经四帖疏译注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