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关于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以及整个生态系统与人的依存关系。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而林和草又在碳循环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关键作用。
流域是从山顶到海洋的综合体,流域治理要从全局把握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和规律性,修复水源涵养区、自然保护区、河流水体等水生态系统原有结构功能。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流域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统筹考虑、综合施策,通过提升流域生态系统功能,促进碳中和,一体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城。
把水资源消耗总量作为刚性约束上线,坚持以水定需、量水而行,严控流域、区域、行业用水总量和强度,管住用水、做好分水、强化节水。科学配置水资源,合理确定和保障河湖生态流量。把水生态保护红线作为刚性约束界线,打造绿色生态河流廊道,修复重要湖泊湿地,加强资源生态红线管控,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突出水生态保护,着力扩大生态容量空间。把水环境承载能力作为刚性约束底线,科学核定水体纳污能力,落实排污许可证制度,强化总量控制与排污许可协同管理,加快补齐水环境治理基础设施短板,降低污染物排放负荷。
二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内在要求。“十四五”时期,要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在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明显改善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区域性、结构性、根源性、反复性生态环境问题,围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的总体思路中,“增水”就是要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保好水、治差水、增生态用水。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补齐城乡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短板,加快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加强农业源污染控制,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以河湖为抓手,推进美丽河湖建设。河湖湿地生态系统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碳循环和碳平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河湖湿地碳固存形式主要包括土壤、植被和水体固碳,从而在河湖湿地生态系统内形成了土壤碳库、植被碳库和水体碳库,对全球气候变化应对具有重要影响。
三是重现记忆中美丽河湖的必然选择。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建设美丽河湖,是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在水生态环境领域,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优先解决老百姓身边的水环境污染、水生态破坏、生态流量匮乏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应以群众对美好环境的向往为导向,有针对性地改善水环境质量,让百姓记忆中的美丽河湖回到现实。要实现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景,必然要求体现绿色发展和气候友好理念,协同推进高耗水、高排放产业调整和优化,将应对气候变化要求融入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综合治理等领域。
发挥河湖保护与绿色低碳协同效应的措施路径
一是以河湖保护促进流域碳排放做减法。充分发挥水资源消耗总量、水生态保护红线、水环境承载能力刚性约束倒逼作用,改变传统生产模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以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发展绿色转型。加快淘汰或改造电力、钢铁、炼油、水泥等耗水量大、温室气体排放高的行业,推广节约器具、节水工艺,形成节水低碳的生活、生产方式,改善废污水处理工艺,减少废污水排放量,减轻污水处理负荷。推进农药、化肥减量施用,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促进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根据现有种植作物和用水量,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制定科学的灌水定额和灌溉制度,控制用水总量,提高灌溉效率。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推进农业面源治理,强化污水、垃圾等集中处置设施环境管理,协同控制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
二是以河湖保护促进流域碳吸收做加法。河湖湿地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的重要碳库,发挥河湖保护与绿色低碳协同效应,需要增强流域生态系统气候调节功能。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根据生态环境功能需要,明确生态环境管控要求,加强监督管理。运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开展水源涵养林建设,对现有林加强管护,对现有树种、密度不适宜以及退化林开展质量提升,提高水源涵养能力。保护和修复河岸带植被,因地制宜建设河湖生态缓冲带和人工湿地,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推进流域生态保护修复与适应气候变化协同增效,以水生态系统稳定性提升重点领域和地区的气候韧性。
三是以河湖保护促进流域协同治理做乘法。推动形成流域统筹、区域落实的协同治理机制,促进绿色产业、循环经济发展,通过高效率管理机制和可持续经济发展,实现事半功倍的治理成效。构建河湖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工作统筹融合的协作体系,不断深化流域上下游、左右岸污染联防联控,明确目标、压实责任、严格监督,统一监测评估、统一监督执法。流域生态环境监管从污染物减排监管向污染物减排和处置过程中的减碳监管两手发力转变。促进美丽河湖建设与休闲、旅游、农业等产业融合,培育田园综合体、主题公园、文化创意园等新业态,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开展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成效监测评估,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激发地区、企业保护环境内生动力。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张浩、李文君,孙博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