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甲草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法师辅导藏传净土法第27课
TUhjnbcbe - 2021/11/5 4:48:00

1.在家修行能否获得解脱?应该如何做?

在家修行能获得解脱,需要有次第,先基本完成对家庭、社会的责任,之后以好好念佛、修行为主。

①应舍:人生琐事无尽,耽执无义。

人一生当中的琐事是做不完的,等到责任尽完之后,基本上都已步入中年甚至老年,自己到底能活多久也说不清,如果死亡突然来临,心里面最惦记的还是是儿子孙子,还有很多不舍的地方,这样心里面阿弥陀佛的影像就不一定能浮现得特别清晰,就会成为往生最大的障碍。

A.无垢光尊者:“世间琐事死亦无完时,何时放下即了乃规律。”

B.志公禅师参加婚宴,发现新娘是新郎祖母转世,主要原因就是祖母放不下自己的孙子,来世长大成人成为他的妻子,再一次在轮回中纠缠。(详见《亲友书》第十三课)

②应取:守持一分以上居士戒。

大部分道友还是会以在家身份度过自己这一世修行的路,即便今生没有出家因缘,只要能够守持一分以上的居士戒,在弥勒佛出世时必定能够获得圣果。当然大家力争这一世临命终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是可以的,这里是强调这种缘起不可思议,如果在即生当中哪怕清净守持一分居士戒,最晚也会在下一尊佛现世时得到解脱。

2.居士五戒破根本戒的界限。

①不杀生:主要指不杀人与人胎。不小心打死一只苍蝇蚊子或踩死小虫并不代表破了相续中的不杀生戒。

②不偷盗:按照《四分律》最宽泛的标准,是以你所在的国度偷盗够判死刑的量作为破戒的根本。

③不邪淫:指与自己的妻子或丈夫之外的对境,还与时间、处所等因缘有关,如果有这种不净行就属于邪淫的范围。

④不妄语:主要指不说上人法妄语,平时打一个小妄语、说一个方便妄语,不代表破了居士戒的根本戒。

A.何为上人法妄语?

所谓“上人法妄语”就是自己没有证悟说证悟了,自己没有神通说有神通,没有看到本尊说看到本尊,哪怕是世间有漏的五通,没看到*说看到*,这些都属于上人法妄语的范围。

B.说话要注意,修行要实在有一些修行人比较执著,很喜欢说神通、神变的问题,特别渴望与众不同,有时候说话夸张,这就容易变成说上人法妄语而失毁根本居士戒。所以,修行的功德拥有就是拥有,不具足就是不具足,不夸张、实实在在、老老实实地去修就是最好的修行心态,这样比较稳固。

⑤不饮酒:比较好懂,但是作为世间人,有时因为工作的因缘不太容易做得到。

3.如何看待“怕守不住杀生、偷盗、邪淫戒就不受戒”的想法?

①杀盗淫自性即是罪业。

即便不受戒,杀生、偷盗和邪淫本身属于自性罪(自性即是罪),并不是不受戒,杀生、偷盗、邪淫就没有罪过了,这是不可能的。

②守戒功德大。

守一天戒就有一天的功德,如果能依靠守持戒律尽量规范约束自身的行为,功德是不守戒完全不能相比的。哪怕自相续当中守持一分戒,在这一分戒摄持下行持善法的功德,也远远超胜相续中没有丝毫戒体而行持善法的功德力。

③守戒可以得到暂时安乐乃至究竟解脱。

在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下,哪怕守持一分以上的居士戒,暂时的果报是今生可以获得幸福安乐,后世可以得到人天善趣的安乐,最终在下一尊佛,即贤劫第五尊佛弥勒佛出世时,必定能够获得圣果,这是最晚成就的因缘。

4.在家居士守持八关斋戒非常方便。

①方便守持之因。

A.是一日一夜戒。

B.所守的戒条跟出家沙弥所守的十条戒基本一样,在家人类似守持出家人的戒条,功德不可思议。

②戒条。

第一条不杀生。

第二条不偷盗。

第三条不邪淫。与居士五戒的不邪淫有区别,此处是任何不净行(包括正当夫妻生活)都不能做。之所以说跟出家戒基本一样的原因也是在此,一日一夜中彻底断除不净行。

第四条不妄语。

第五条不饮酒。

第六条不坐卧高广大床。“高”是不要超过自己一肘的高度,“广”是豪华的意思,即不睡比较豪华的床,是为了断除我们对五欲的耽执。

第七条不歌舞相视、不过往观听、不涂饰香鬘。也比较相似于出家人的相状。断除这些让自己放逸、散乱的因缘,使得自相续安住在正知正念的状态中,好好闻思修行佛法、精进念佛。

A.守八关斋戒能听佛乐吗?

守戒那天最好不去缘,虽然佛教歌曲有功德,但是凡夫人可能没有缘在咒语念诵本身,而是缘于音乐的美妙上,会有一些杂染,心相续不一定完全能够控制得好。

B.别人放歌曲我听到了怎么办?

不要太过于执著,听到音乐就捂着耳朵走也没有必要。不是自己刻意去听,路过偶尔听到了,甚至好像心里面觉得这个歌蛮好听,也没有关系。不要专门去听、故意去听,就不存在放逸的问题,只是路过而已,自己的正知正念强一点就可以。

C.守八关斋戒不能化妆怎么出门?

作为在家居士,有自己正常的工作、生活,守斋戒那一天,工作时蓬头垢面的,一下子跟平时的样子差距太大,可能也有一点问题,所以原则上还是找方便时间守比较好。

第八条不非时食。

5.解释教证。

佛陀对他的出家弟子众说:哪怕在家人己经沦落到在指甲这么小的地方耕田(说明那个年代属于粮食极度缺乏的状态),但是佛陀曾经把自己功德圆满的善根回向给未来在他教法下出家修行的僧人,让他们在后世乃至于到末法时期,修法过程中在衣食上没有后顾之忧,这是佛陀的承诺。

6.学佛者自心快乐是最主要的暂时目标。

①自利角度。

修行的关键是要调心。如果学佛多年,心态一点没有变得健康向上、柔软自在,而是越来越计较、执著、负面情绪越来越大,那说明修行是退步的。所谓“人成则佛成”,作为一个修行人,从暂时利益的角度,依靠法的力量让自己身心两方面变得健康非常重要,只有在自心快乐的基础上,才能做好一个正常的世间人,才有可能真正体会到佛法出世间的甚深意义。

②他利角度。

作为佛教徒,如果心胸狭窄,爱嫉妒又常郁闷,任何事情都喜欢往坏处想,做任何事情都不精进、不积极,人都做成这样,还能成佛?别人都对你敬而远之,又何谈度众?其实是根本没有希望的。我们都喜欢和心态阳光、乐观、健康的人打交道,作为大乘佛教徒最好让自己变成这样的人,让周围的人从你健康快乐的心态上得到一些利益和安慰,哪怕是暂时的利益都是完全有必要的,这本身也是大乘的修行,属于大乘菩提心的修行范围。

7.得落婆罗门的公案给我们什么启示?

①从因果规律的角度,一般前世邪淫就会感得妻子丑陋、不忠贞,而且夫妻之间经常发生种种不愉快等,这也跟前世的一些恶缘有关系。离间语也容易感召来世眷属不和睦,因为曾经离间别人,后面就感召眷属不和谐、别别扭扭甚至有背叛的情况出现。学佛以后,我们应懂得自己身上发生的不幸福、不悦意的事情,从根源上确实怪不得别人,一方面跟自己即生当中言行举止不恰当有关,而根本的因缘是跟自己前世的业有关。

②得洛婆罗门家境贫穷还把邻居的牛丢了说明他前世沾染了偷盗的过失,因为前世有偷盗的罪业,就会感召这一世贫穷和自己财产被怨敌所夺的果报。

③得洛婆罗门之所以看到世尊,其实是世尊观察到调化他的因缘成熟了,所以显现到他面前。

④出家人没有以出离心摄持而守持清净戒律,一样是得不到解脱果的,只是形象性的出家而已。得洛婆罗门最初出家的因缘并不是真正的出离心,只是一种摆脱痛苦的怖畏心、厌离心、厌世心,最终在佛的教法下,他对轮回生起了真实的出离心而得到了圣果。

审核:定解G01

定解G11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法师辅导藏传净土法第27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