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甲草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岛城唯一健在老红军戎马一生艰苦朴素,左臂
TUhjnbcbe - 2022/10/25 12:31:00

半岛全媒体记者刘笑笑通讯员刘梦钊刘新增


  他15岁参加红*,亲身经历过红*西征、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是战火中走出来的老英雄,更是新中国诞生的见证者;他戎马一生,曾获三级八一奖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离休后荣获二级红星勋章。近日,周志先老人迎来了他的百岁生日。如今,他是岛城唯一健在的老红*,也是山东省健在的两位老红*之一。

周志先

每年生日都会戴上红*帽


  “爷爷,大家来给您过生日啦!”近日,在海*医院的病房内,老红*周志先的孙子周华贴在他的耳边说。


  “好,好……”周老高兴地点着头。


  由于年事已高,老人的身子骨已经不再硬朗,长期住院,听力也大不如前,需要靠在耳边大声说话才能听得清楚。


  青岛第八干休所所长陈兵海将带来的寿糕寿桃摆在周老的面前,大家簇拥着为他祝寿。周老很高兴,坐在轮椅上跟大家合影。


  每年的生日,周老都会戴上那顶红*帽——长征会师,是他一生抹不去的记忆。


  年岁月的风霜洗礼,在他脸上刻上了太多历史的痕迹:年出生,15岁参加红*,经历过红*西征、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从辽沈战役到平津战役,从湘西剿匪到进驻广东海陆丰,老人为了革命胜利,转战祖国南北;从陆*到海*,从抗美援朝前线到奉命组建南海舰队航空兵,老人始终坚守初心使命,祖国哪里需要就去哪里。


  周华是一名80后,从小跟着爷爷长大,祖孙俩感情深厚。由于周华的父母身体也不太好,所以原本大学毕业后在外地工作的周华,后期回到青岛主动承担起照料爷爷的任务。

周华照料爷爷周志先。(资料图片)


  “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这是周老以前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周华记得,小时候爷爷给他讲的最多的就是长征的故事,尤其是80多年前在陕北参加红*的战斗场面以及三*胜利会师的情景。而为了保留这些珍贵的记忆,周华的父亲还专门为周老整理了回忆录,记录了一段段难忘的历史。

把红旗插在阵地前沿的高地上


  周志先出生在山西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出生的地方正是中共中央和三大主力红*及红25*长征的落脚点。他从小就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小学毕业后,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投身革命。年,他正式成了陕北红*的一员,从此开始了革命的一生。而周志先的名字,正是他参加革命后自己取的,意在志作革命的先锋。


  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治局在瓦窑堡召开了著名的瓦窑堡会议,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年6月,周志先所在的山西游击队奉命集中在这里整编为红五团,周志先由连队调到团部当打旗兵,任务是负责扛团里的*旗,平时保管红旗,行*打仗时扛着红旗跟首长行进。占领一个地方,就把红旗插到那里。所以打旗兵在打仗时是相当危险的,敌人常常会把炮火集中指向打旗兵,红旗一倒,*心就会动摇。


  红五团在瓦窑堡经过短期整训即奉命参加红*西征,迎接二、四方面*长征到陕北根据地。


  西征,就是西出陕北,向甘肃宁夏一线征战,扩大革命根据地。“我们从瓦窑堡出发,昼夜行*向陕北与宁夏边境进发。”周志先在回忆录中说道,有一天,他们进到安塞县的*土坡一带,天色已是*昏,部队准备在此地休息一晚。团部和一连住在一起。因昼夜行*部队很疲劳,晚饭后,团部除警卫班放哨外,其他人员都休息了,对外警戒由一连负责。


  “我和司号员、通信班住在一起,倒下就睡着了。拂晓时,听见山上有枪声,因为我年纪小,大家照顾我让睡在窑洞里面的一个小洞里,通信员、司号员把我拉起来往外跑,我扛着红旗,跟着团长爬上村后的高地。”随后,团长命令部队立即投入战斗。这时,敌人由后山向我方进攻,枪声不断。周志先扛着红旗与通信员、司号员一起跟在团长身后,很快被敌人发现,以密集的火力向他们射击。


  子弹“嗖嗖”地在头顶上飞。刚开始,年纪小的周志先有些害怕,听见枪声就卧倒。这时,团长告诉他:“小*,不要怕,敌人打得不准,子弹离我们远着呢。如果子弹打到咱脚下冒土就要注意了,勇敢点跟着我走。”


  就这样,周志先跟着团长扛着红旗冲到*土高地,将红旗插在阵地上,鼓舞着部队与敌人战斗。


  此时,红*继续与敌人激战,周志先所在团的三个连分三路向敌人两侧进攻,团长命令司号员吹冲锋号向敌人反击。“我们当时枪支弹药少,必须节省子弹。每人背几枚手榴弹,还有不少人使用大刀。向敌人进攻时,一边射击,一边投弹,也有的举着大刀冲向敌人。”经过激烈战斗,周志先所在的团大获全胜。


  这是周志先参加红*经历的第一次大的战斗,也成为他此生难忘的一次战斗。

三*会师,长征中最欢乐的日子


  年10月9日至10月23日,历经国民**队围追堵截的中国工农红*三大主力红一方面*、红四方面*和红二方面*成功会师,宣告红*长征的胜利结束。


  多少年以后,说起三*会师的情景,作为亲历者,周志先仍历历在目、激动不已。


  周志先在回忆录中说道,为了迎接二、四方面*北上会师,年9月30日,中央*委命令红一方面*以红一*团第二师和骑兵第二团为左纵队,以红15*团第73师为右纵队,分别经硝河城、郭城驿向隆德、静宁、会宁出动。“我们从瓦窑堡出发,向陕甘边西进,沿着敌占区一边打、一边前进。团长韦杰、*委夏云飞带领的骑兵团独立支队长途奔袭,10月2日,夏云飞亲率骑兵团潜入会宁城,在5时发起突然袭击。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战斗,占领会宁。接着,红15*团第73师一部进入县城驻防。10月7日,我们红五团团部和一个连进驻会宁县城附近的一个小镇——顺宁。第二天,接上级通知,红*总部和红四方面*总部要路过顺宁,要我们马上做好迎接会师的准备工作。”


  根据首长指示,他们要布置迎接场地,沿途写标语,搭建茶水站。当时,周志先是团青年干事,写标语的事自然全落在他的身上。


  周志先耄耋之年时回忆起当时书写的标语,仍记忆犹新:“欢迎英勇善战的红四方面*!”“庆祝红*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同志们辛苦了!”“红*抗日先锋*万岁!”……


  年10月9日下午,红旗招展。周志先清楚地记得,红四方面*从会宁城东南的大道上,浩浩荡荡地开进会宁城,朱总司令和首长们不断跟他们招手,周志先他们和当地群众站在大道两旁,热烈欢迎红四方面*,就像久别重逢的亲人,个个欣喜若狂、激动万分,不停欢呼着“热烈欢迎红四方面*!”、“红*大会师万岁!”、“中国工农红*万岁!”


  “终于会师了,我们迫不及待地拥上去,和红四方面*的同志拥抱握手,送水送茶,帮他们扛枪、背背包,拥作一团,百感交集,热泪盈眶。红四方面*的同志们历经一年半的艰苦长征,英勇作战冲破敌人前堵后截,到达会宁时,已经很疲惫了,衣衫褴褛。10月的西北已经寒冷了,他们的脚上还穿着草鞋。”周志先回忆,一到宿营地,他们就把早已准备好的粮食、牛羊肉、菜、柴禾以及毛衣、毛袜、手套、鞋子送给他们。大家都像多年没见面的亲兄弟那样,手拉手、肩挨着肩,有说有笑。


  这时,红二方面*也渡过渭河,迅速向静宁、会宁一带前进,赶来会师。


  年10月10日,会宁城内举行了盛大的庆祝红*三大主力会师大会。“为了这个大会,我们团的同志早早就忙活开了,我负责摆桌子,贴标语,布置会场。当朱总司令及各方面*的首长来会场时,人们掌声雷动。”周志先在回忆录中说道,“热烈庆祝红*三大主力胜利会师”“感谢*中央的亲切关怀”等口号响彻会场内外。


  周志先回忆,庆祝大会上,各个红*宣传队演出了生动活泼的文艺节目。这些节目,都是红*战士在作战行*过程中随编随演的,真实地反映了红*的现实生活,歌颂艰苦卓绝的长征。


  这次联欢大会,成了周志先一辈子难以忘怀的记忆。“会场上始终热情洋溢,歌声、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是我们红*经历千难万劫之后欢庆胜利的盛大节日。在已过去八十多年之后的今天,想起当时的场景心情就很激动!”

青岛第八干休所官兵前去看望周志先老人。(资料图片)

左手臂仍嵌着一块没取出的弹片


  就在年10月三*会师后的10天,参加红*刚好半年,15岁的周志先在鲜红的*旗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此后,红*长征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他的一生。


  此后,周志先还经历了陕甘宁边区保卫战、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衡宝战役、湘西剿匪等战役、战斗。


  周志先有一个写日记的习惯。无论是参加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他写的日记加起来近四万字。


  年,周志先时任东北野战*第九纵队二十七师八十一团*委,他在日记中记录了当年11月3日、日发生于西营屯的一场战斗。


  “经过昨日战斗,一营部队利用上午进行战评,其余部队抓紧休息。中午师部通报,八十团攻打金风山及高地两次无进展,部队受挫,决定由我团攻占金风山。我们研究:这次战斗由三营主攻,二营进到金风山右侧警戒二道河敌人、一营作预备队。”周志先在日记中写道,下午,他们团派出便衣侦察小组了解敌情,据报金风山敌一个营除战壕掩体,没有坚固工事。


  “*昏时,参谋长和三营干部摸到山下看地形,我带团指人员随后进到山下瓜窝棚(临时指挥所)。参谋长和三营干部返回后决定由八连为突击连,七班为尖刀班,夜间八时乘夜发起攻击,尖刀班带捆绑式手榴弹及冲锋枪,营的重机枪以火力掩护开始攻击,部队动作迅速勇猛。”经过激烈战斗,周志先所在团攻占山头,敌大部被歼灭和被俘。


  “这次战斗俘敌连长以下余名,打死打伤多,缴获各种枪支多支,轻重机枪5挺。这次战斗我伤亡13名,连长商书功负伤。纵队通报表扬我团并授予八连‘金风山连’称号。”


  在当年9月12日的日记中,周志先写道:“昨晚由长辛店出发,经过一夜一天的行*于下午三时到达上盘庄宿营。12日在此休息。部队行*中总的说是好的,速度掌握较好,连队动作迅速,马匹载重的炮火均无损失,干部发扬互助精神,体强的帮体弱的扛枪、背米袋……有的连队干粮不充足,一天未能做饭吃,干粮又不够,只好挨饿……”


  在经历的大大小小的战斗中,周志先多次负伤。但是他从来未向家人提起过,大概他早已将那些生死瞬间化为平淡、埋在心底。“爷爷总是打仗,流血牺牲很正常,子弹贴着头皮划过,头皮被擦出血的事也是常有的。”周华说。


  如今,在周志先的左手臂上,仍然嵌着一块没有取出的弹片,看上去有些触目惊心。周华从未听爷爷说过,这是怎么负的伤。他只知道,爷爷的左手臂一直不敢用劲,一用劲就受不住地疼。

一生非常艰苦朴素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海*航空兵第2师*委,南海舰队航空兵*治委员、南海舰队副*治委员、东海舰队副*治委员、北海舰队副*治委员。


  周志先的爱人王素也是一位革命*人,于前几年病故。他们是在*旅中相识,一辈子相濡以沫。周华的记忆中,虽然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但是他们从不娇惯溺爱孩子,反而非常严格。

周志先
  


  “爷爷跟我说最多的话就是,虽然现在生活都好了,但也不要浪费国家的资源,不要给国家添麻烦,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在旧社会时他们经常吃不饱穿不暖,为了新中国的解放更不知有多少战士流血牺牲,正是这些先辈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才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周华说,爷爷一生非常艰苦朴素,家里人谁洗漱洗碗的时候只要把水开得特别大,都是要被说的,“看着水哗哗地流,爷爷非常心疼,他一直说水电都是国家的重要资源,我们要节约。”


  周华记得自己上小学的时候,穿的胶鞋开胶了,于是回家跟爷爷奶奶说想再买一双。结果,被断然拒绝。周志先会语重心长地对他说:“红*长征的时候,一双草鞋踏遍了万水千山,每一寸土地都要用生命去换取。想想红*走过的崎岖道路,想想红*战士挨饿受冻,现在的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


  在他的印象里,爷爷奶奶常年都是穿一套衣服,如果衣服破了会缝补,实在穿不了了,才换新的。虽然对自己和教育家人们要节俭,但是遇到国家有难,周志先总是抢先捐款捐物。“无论是抗洪救灾,还是地震疫情,他们都会第一时间捐助。”小时候,孩子们可能还无法明白老人的一些做法,长大后才深深理解,“那种艰苦奋斗自强自立的精神真的是融入到骨子里的”。尤其是随着年龄增大,周华更能够读懂这位百岁老人。今年,他去看了《长津湖》等多部红色影片,看着电影中那些揪心的战斗场面,仿佛看到了爷爷当年征战沙场的情景,让他泪流满面,“想想我们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心里真的感恩伟大的共产*和这些英勇无畏的老红*战士们。”


  在周志先的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从战争中一路走来,虽然很残酷,但看到现在的美好生活感觉一切都很值得。我深刻感受到,没有共产*就没有新中国。”

周志先

1
查看完整版本: 岛城唯一健在老红军戎马一生艰苦朴素,左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