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甲草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心经法要连载一
TUhjnbcbe - 2022/11/11 20:17:00

编辑:贤护

心经是最热门的经典之一,不论讲解及注释者,多不胜数。何以仍要继续注解?一.精简――或许心经义理太深太广,很多解经者太详尽,使忙碌的现代人无法接近。尤有甚者,除作多方面的学术比较外,更将多方面的资料搜罗论列,叫人吃不消。因此,本解务求精简,纯以义理探讨为主,如欲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其他著作。二.不同的切入角度――心经是一本很好的概论书,涵尽了佛教世出世门的重要概念。故研读心经无异对掌握佛法或将来钻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解从一个新角度切入,希望对理解有助。

在一个佛学班里,代课的佛学老师作如下的开示:你们的佛学老师临时因事告假,我暂代一堂,希望这一个多小时的课程能为你们带来一点佛法的甘露,不要为一些突发事件浪费光阴。

首先和你们温习一些概念:

佛教的生命观

生命由五蕴(五组东西)构成,即生理的色及心理的受、想、行、识

一.色――物质或肉体,主要由四大(四大种类)构成,即1.地――坚硬性如骨骼、肌肉、指甲等。2.水――湿润性如血、汗、尿等。3.火――温热性如体温等。4.风――流动性如呼吸,血液循环等。

这四大种类组成我们的色身,不停变化,生住异灭,生老病死,无常变迁,虚幻不实,任何人皆可轻易体会。

二.受――即领纳、感受。如苦、乐、不苦不乐。冷暖等心理活动。

三.想――即作意,联想。分析、判断、分别等心理活动。

四.行――即造作,行为,引发身业、口业等心理活动。

五.识――即了别义。是一切精神活动的主观力,也是生命的主体,随业力不断流转变化。其特质是充满无明,有着强烈的爱执染着,常被误作不变的“灵*”、“真我”。

以上四种精神活动的生、住、异、灭并不容易察觉,但仔细观察,其迁流不息绝不下于色蕴,刹那变化,叫人咋舌。

佛不断强调五蕴无常,因无常故苦,因苦故无我,即空。不只是五蕴的组合体是空,就是构成五蕴的各个元素也是空的。佛说生命观、世界观、三世因果观等的真义不在解释现象,而是从各层面解释一切法皆从众多因缘生起,因此是无常的、苦的、无我的、是空的。能了悟自能体悟真理,去除无明,消除一切苦。

佛教的世界观

佛教的世界观,有能取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根,接触外界(所取)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尘而产生认识及主观作用的六识:眼、耳、鼻、舌、身、意识。根尘合成十二处(处.即生起),六根六尘和合生起六识,总成十八界,界即种类。一切法皆涵盖在这些物理、生理及心理活动内。所有认识作用需根、尘、识和合才能成立。也就是众缘和合,各别种类也是。

待续……

1
查看完整版本: 心经法要连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