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更安于生活在一切都感觉刚刚好的“围墙”里:有刚好能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刚好能解决问题的经验,有刚好能解决问题的优势。
嫩芽冲破舒适的土壤,才能更加绿意盎然茁壮成长;雏鹰离开温暖的巢穴,才能向更广阔的天空展翅飞翔。
有人说,人间就是一个剧场,我们都是剧场里形形色色的演员,自己的人生总是充满着多种角色,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角色就是:自己。
在滚滚社会洪流中,或许我们早已把自己的内心扔到一边,根本听不到他的声音。我想这本《次第花开》正是打开我们心灵的一本疗伤之书,让我们变得随喜,通透,不再执念,洒脱地看待自己的人生。
其实早晚有一天,你会明白:其实人生,除了生死,其余的都只是擦伤而已!——次第花开,希阿荣博堪布。
正如《次第花开》次第花开所说,大道至简,次第花开,花开见佛!
只有认清隐藏的“牢笼”,远离舒服的“围墙”,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01
走出能力的舒适区
华为公司董事、高级副总裁陈黎芳在与新员工座谈时,曾说:“船停在港湾最安全,但那不是造船的目的;人活在当下最舒服,但那不是人生的意义。”
每个人都会拥有自己能力的“舒适区”,那是一个让人最熟悉、最放松的地方。
长期待在其中,会让人产生满足现状的惰性,筑起不愿改变的高墙,渐渐让自己止步不前。
著名的“青蛙定律”告诫我们:在舒适区里上瘾的人,最终是被自己断了活路。跳出去,才会另有一番天地。
最近在综艺节目《披荆斩棘的哥哥2》里,49岁的苏有朋的一首《爱》再次爆火,点燃了“苏有朋女孩”。
翻开苏有朋的简历你会发现,从歌手到演员,再到导演,他一直在“跳出舒适圈”。
他自掏腰包拜师学了四个月的昆曲,只为能演好《风声》里的白小年,从“偶像派”成功进阶到“实力派”;随后一部《左耳》,让自己成为了一个能背下来所有演员台词的新锐导演。
当大家为他的一路进阶喝彩之时,他又重新回到校园,沉淀自己,去美国纽约大学攻读导演学。
曾是“乖乖虎”的他,却从未“乖乖的”待在一个舒服的位置上不动,不停的和自己的能力“打架”,不断拓展新技能。
想到一句话特别适合苏有朋:“明明可以一直靠脸,却偏要一路拼尽全力。”
知乎上曾看到有人说:“安逸惯了,现在想要奋斗想要努力,发现自己脱离舒适区好难,有种动弹不得的感觉。”
的确,当我们想要成长,想要变得更优秀时,就会发现,目标总是在“舒适”之外。
只有克服困难,不断扩展自己的能力圈,才能看到自己的无限可能。
02
打破思维的习惯区
人们会习惯于用固有的经验来看待事物,解决问题,这就是思维定势。
就如同雪化了,大人们看到的,是变成了水,而孩子们想到的,是春天来了。
经验本无错,但如果被固有的认知框住了思考方式,则会让我们画地为牢,固步自封。
思维本应该是无限广阔的,如果遇事一味的重复以往的认知,那些看似不可能的事,则会永远停留在“不可能”。
在《超常思维的力量》这本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直到年都始终没有人敢想象,在4分钟内能跑完一英里,也从来没有人取得过这样的成绩。大家都习惯性的认为,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这超出了人类体力的极限。
年5月,英国的长跑者罗杰·班尼斯特用3分59.4秒的成绩突破了这一极限,创造了奇迹。
2个月之后在芬兰,澳大利亚选手约翰·兰迪再一次打破记录,取得了3分58秒的成绩。在接下来的3年内,其他16名选手也纷纷打破了这个纪录。
是什么让大家纷纷创造了奇迹?因为有人推倒了思维里那道“人类不可能4分钟跑一英里”的隐形墙。
有心理学家曾分析指出:人们往往不是根据生活的需要来选择合适的应对方式,而是更习惯于用熟悉的应对方式来建构出一种生活。
俗话说“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耳熟能详的“草船借箭”告诉我们的,正是打破思维局限的重要性。
只有拆掉思维里的墙,才能打开无限可能的窗。
克服思维惯性,不拿经验当借口,敢想敢拼,才会独树一帜,绽放与众不同的光彩。
03
离开一成不变的安全区
古代著名史学家左丘明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则无患。”
没有人能用一成不变的竞争优势,建起永远坚不可摧的安全堡垒。
这个世界变化太快,如果不能居安思危,与时俱进,当时代决定抛弃你的时候,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柯达公司的衰败,至今谈起仍会给人们带来无尽的遗憾,值得人们深思。
富士胶片CEO古森重隆曾在采访中表示:“谁也不愿做自己业务的掘墓人,投资数码技术等于亲手缩短胶片业的寿命。”
柯达,曾因顺应了变革趋势而崛起,却又因为这份长久的竞争优势,让他们不愿正视新时代的发展变化。
正如明代文学家冯梦龙所说:“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优势筑造的安全区不能保证一直安全,成功建起的护城河也护不住一世的周全。
只有时刻警醒,不断推陈出新,关键时刻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才能让自己快人一步,走在变化之前,有能力应对各种危机和挑战。
生活不会永远风顺,岁月不会一直静好。
轻松又舒适的生活有时候美丽的像泡沫,容易被不可预知的变化和风险所吹破。
破圈成长,不因一时的安逸而慵懒;
惯性突围,不被固有的经验所束缚;
居安思危,不因当前的优势而松懈。
《人民日报》曾发表评论说:
“无论能否取得理想的效果,勇于改变的人已经是精神上的胜利者。在不断超越自己的征程中,每一颗敢于求变的心都值得尊重。”
愿你我都能鼓起勇气,拓展眼界,打开格局,为迎接更美好的生活,奋力前行。
《心经》曾提及到,“一切随缘,一生随缘,方得自在。”
想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随缘”,我们又该怎么做?
其实,所谓缘起,也是我们所说的因果。我们知道,任何事物之间都不是独立的、绝对以及恒常的,而我们每一天有过很多念头与行为,这些也会产生相应的后果,影响到我们本身。
因果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不同的机遇与人生。
随缘是需要有大智慧和行动作为支撑的,而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一切随缘”,然后什么事情都不做,甚至直接放弃。
对于人生的无常、生命的意义以及修行的必要性,希阿荣博堪布有一句经典的名言和观点。
他在心灵随笔《次第花开》说:“人生是一场非常不容易的修行,我们总是将自己困在执念和过去的伤害中。其实人生,除了生死,其余的都只是擦伤罢了。”
那一刻我备受震撼与感悟,放下我执,接受无常,不要为过去的执念以及他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这样我们才能过好自己的人生。
尽管《次第花开》是一本讲述佛法的书籍,但非常贴近我们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对我们正面临的喜乐、苦难、烦恼、煎熬等深入洞察,直中要害,让人看完后醍醐灌顶。
有时候,我们兜兜转转、寻寻觅觅,想要找一个依靠、一个答案、一个意义,但却发现最美的风景就在身边,那些悲苦都在消散,活在此时此刻,随缘随心,精进自己的修行。
记得,曾有一个著名的古稀老人学者,他吃惊地发现:自己穷尽一生研究的问题,释迦牟尼早在多年前就已经给出了答案。
也许,你苦苦寻觅的那个答案,也会在《次第花开》中找到。因为这本书一经问世就备受追棒,多次重印,已经帮助数以万计的人走出困境与迷茫,相信你也可以。
对此,樊登这样评论道:“这本书的阅读方法是随便翻开一页,读下去就好,都有心灵的收获。”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一生都在为生活奔忙,是时候停下脚步来,让身心在一本书、一段静坐,一次对话中逗留,释放压力、情绪与心结,而《次第花开》就是这样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经典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