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甲草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俄罗斯帝国第十四期
TUhjnbcbe - 2022/12/8 21:14:00
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疗效最好 http://pf.39.net/bdfyy/bdfzg/150831/4688828.html

俄罗斯帝国时期

十四、尼古拉斯二世

布尔什维克*诞生

(一)20世纪初期正当世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跃马扬鞭和在现代化的道路上飞速发展的时候俄罗斯帝国还处于落后、封建、腐朽的沙皇制度,俄罗斯人民怎能经受得住来自外部的各种*治思想、经济理论和国际争端浪潮的冲击。当时俄罗斯帝国所面临的问题相当多,在经济上~年俄罗斯发生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使整个工业生产领域陷于瘫痪状态,由此引发国家财*的大危机。在*治上由于经济危机造成工人失业、农民破产、广大普通劳动者愈加贫困导致*治罢工和武装暴动不断发生,在对外关系上俄罗斯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当年欧洲宪兵的神威早已变成发达国家小伙计的面孔。沙皇制度所面临的最大威胁和主要危机是马克思主义者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和他的布尔什维克*。列宁出生在伏尔加河畔辛比尔斯克城的一位著名的国民教育家的家庭,他的哥哥亚历山大·乌里扬诺夫因参与年5月8日谋刺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而被判处绞刑,这对当时年仅17岁的列宁产生强烈的影响,他因此而痛恨沙皇,立志要为哥哥报仇。

列宁

列宁不准备走哥哥走过的那条个人恐怖的道路,正在他摸索前进的时候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年列宁在圣彼得堡成立“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开展起宣传马克思主义、领导工人运动的活动,沙皇*府对这个协会进行镇压。年12月沙皇*府将列宁逮捕,并将他流放到西伯利亚,在列宁被流放西伯利亚期间俄罗斯的其他一些斗争协会和民主组织在年成立俄国社会民主工*。年列宁流放期满后到国外去进行革命活动,在莱比锡创办一张名为《火星报》的报纸,从此在列宁周围形成一个马克思主义派别的“火星报派”。

(二)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在伦敦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在这次会议上围绕*纲、*章、*员条件等问题展开激烈的斗争,以列宁为首的火星报派在中央领导机构中占有多数而被称为“布尔什维克”(俄语为“多数派”的意思),他们的对手被称为“孟什维克”(俄语为“少数派”的意思),从此以后列宁及其布尔什维克*成为沙皇的心腹之患。就在俄国国内经济危机、阶级矛盾不断尖锐的时候于年2月8日爆发日俄战争,日本与俄罗斯为了争夺对中国东北的控制权而在中国领土上展开一场大战,俄*在日俄战争中屡战屡败,不但暴露沙皇专制制度的腐败无能,而且极大地加重民的负担,激化国内的阶级矛盾。俄国社会民主工*内的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孟什维克主张支持资产阶级的“宴会”运动并向沙皇“请愿”,布尔什维克则主张利用沙皇*府在战争中被削弱的有利条件发动人民进行革命,不论如何日俄战争的溃败成为一场革命的直接导因已不容怀疑。

流血星期日

(一)从年以来俄罗斯城乡的工人罢工和农民运动从未停止,年5月7日彼得堡奥布哈夫兵工厂的工人开始罢工,手无寸铁的罢工者同前来镇压的*府*警展开激烈的战斗,结果有名工人被捕,这件事在俄罗斯历史上称为“奥布哈夫保卫战”。年工人罢工的浪潮继续发展,顿河岸边的罗斯托夫的工人中有3万人参加长达3个星期的*治罢工。年7~8月在乌克兰和南高加索各工业中心的罢工在后来发展成总罢工,20万工人参加了斗争。与此同时广大农村的农民纷纷夺取土地,仅在年就有多次大规模的农民运动。此外知识界的学生运动也此伏彼起,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各界*治团体和组织以及**的出现,由各阶段、各派别组织的**的团体相继提出各自不同的理论和策略。

(二)面对日益发展的革命形势(特别是连续不断的工人运动)沙皇*府惊恐万状,只好调动*队和警察前去镇压,反而引起们更大规模的反抗。于是有人向沙皇*府提出建议称组织一支工人别动队,从工人运动内部进行破坏活动。尼古拉二世马上采取这一措施,从年开始试图以此破坏革命,这在俄罗斯历史上称为“警察社会主义”。这个办法很快就失灵了,因为这些假社会主义组织都归莫斯科暗探局局长祖巴托夫控制,时间一长人们对这类组织的实质看透了,再也不上他们的当了。年皇*府又支持一个名叫加邦组织的神甫在彼得堡建立“俄国产业工人协会”,并且在首都各大企业中设有分会。这个组织的宗旨是和平调解工人与企业主之间的纠纷和冲突,以防止革命的发生,同时对那些刚刚从农村来的、觉悟很低的那部分工人进行思想攻势,教育他们信仰和忠于沙皇。沙皇*府的目的正是要利用披着袈裟的特务去完成祖巴托夫所不能完成的任务,尽管列宁的布尔什维克*已经识破加邦组织的真面目并多次警告人们不要上他们的当,但是当时布尔什维克在首都的力量还十分有限,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觉悟也还有待提高,结果使加邦一伙安排了一次大规模的请愿活动,最终演变成一场前所未有的流血事件。

(三)年1月3日彼得堡最大的工厂普梯洛夫工厂的工人开始罢工,其他企业立即响应,到了1月8日这场罢工已经席卷全城,具有总罢工的性质。在布尔什维克的影响下工人们不仅提出经济要求,而且提出了*治要求。加邦看到这场运动已经无法阻止后就在警察当局的唆使和策划下决定组织工人列队前往冬宫,向沙皇呈递关于人民的迫切需要的请愿书,并欺骗工人说应该相信沙皇会答应工人们的请求的。这个请愿书的内容不仅有宗法制度的幻想,还有有朴素的革命情绪和有对沙皇的请求,以及有召集立宪会议,立即建立民主自由、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大赦争取人民自由的战士、按照民意停止战争等民主要求。布尔什维克听到将要列队请愿的消息后马上到各工厂去向工人们说明,跟随加邦去列队请愿不但是徒劳的而且是危险的。年1月8日布尔什维克还以俄国社会民主工*彼得堡委员会的名义发表一个《告彼得堡全体工人书》,警告工人们说从沙皇手里是得不到自由的,自由是要在残酷的斗争中拿起武器来争得的。

(四)结果真如同布尔什维克所预料的那样,在和平请愿举行之前沙皇*府已经做好准备对和平请愿报以血腥镇压,尼古拉二世把首都的*权交给*事司令部,他指定近卫*要在“镇压叛乱”中起主要作用,用彼得堡地区的其他部队加以支援。在预定的地点*府已集结20个营的步兵和20个连的骑兵,年1月9日有15万人从各工人区涌向冬宫广场,许多人手中拿着圣像和沙皇的肖像准备去冬宫向沙皇尼古拉二世请愿。然而善良的人们哪里知道沙皇*府早已布置下层层密网,在各路口堵住和平进*的工人及其家属队伍,在纳尔瓦门、特洛伊茨克桥以及其他地方游行队伍的道路已被警察和骑兵占领。当工人们来到时迎接他们的是一排排步枪的子弹,一小部分进入冬宫广场的群众也遭到早已在那里等待的*队的枪击,1月9日那一天有多人被打死、数千人受伤,这就是俄罗斯历史上有名的“流血星期日”。

(五)冬宫前枪杀工人群众的消息引起全国的愤怒,工人们通过这次血的教训认清沙皇*府的本质,对沙皇本人的天真幻想彻底破灭。这时布尔什维克提出“打倒专制制度”、“打倒血腥的沙皇”“武装起来”等口号,到了傍晚彼得堡全城不少地区筑起街垒,成群的工人全神贯注地倾听着布尔什维克的演说。除首都之外其他大城市也发生了工人罢工,奥尔洛夫省、沃罗涅什省、库尔斯克省的农民以及乌克兰、格鲁吉亚、波兰和拉脱维亚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劳动人民纷纷起来斗争,年俄国革命就这样开始了。

罢工与兵变

(一)年俄国革命爆发后如何引导这场革命沿着正确的轨道向前发展成为布尔什维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以列宁为首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布尔什维克派专门举行会议,分析了这次革命的性质和动力并制定了战略计划。这次会议认为年俄国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无产阶级应在革命中掌握领导权,然后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成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会议还认为目前的斗争方式和路线是展开群众性的*治罢工,并把罢工转变成武装起义,建立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但是当时的布尔什维克只是俄国社会民主工*的一部分,这个*的另一部分孟什维克始终与布尔什维克持有不同看法。他们认为俄罗斯现实的革命既然是资产阶级革命就应该由资产阶级来领导,无产阶级就应该与资产阶级合作,革命之后就应该建立资产阶级立宪民主制度,待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再经过“二次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当时俄国的革命还没有纳入一个固定的模式和轨道,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的力量也都没有达到控制局面和运动导向的程度,因此革命基本上是沿着一种自然发展的轨迹进行着。

(二)年5月1日俄罗斯的许多城市举行“五一节”示威游行,有些地方还举行了*治罢工。5月中旬俄罗斯最大的纺织工业中心城市伊万诺沃·沃兹涅先斯克的7万多工人举行声势浩大的罢工,这次罢工持续两个多月,在罢工过程中为了统一领导有关罢工事宜工人们建立了“工人代表苏维埃”以作为领导机构。6月份俄罗斯统治的波兰地区的工业中心洛兹城爆发总罢工并发展为武装起义,工人们同沙皇*警进行3天的街垒战。从5月至6月俄罗斯罢工的人数有36万之多,在工人罢工的同时农民运动也掀起高潮,年夏欧俄部分的个县中有个县发生农民起义。在工农运动的影响下沙皇制度的支柱*队也发生动摇,在黑海舰队中有许多官兵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其中有不少人属于布尔什维克。年春夏之交布尔什维克已经在黑海舰队制定起义计划,准备在适当时机领导水兵起义,但是没等到预定的起义发生自发的起义却举行了。年6月14日被指挥部的非人道待遇和骇人听闻的残酷性所激怒的“塔夫利达公爵波将金号”铁甲舰的水兵们举行起义,他们惩处最令人痛恨的*官,在*舰上升起红旗,选出以水雷手马丘申柯为首的*舰委员会。在号鱼雷艇的伴随之下起义的“波将金号”铁甲舰驶往当时正在举行总罢工的敖德萨,打算同那里的工人联合起来,但是事情进行得很不顺利。

(三)在敖德萨领导罢工的社会民主工*对“波将金号”的到来持是一种动摇和消极的态度,敖德萨工人并没有给起义水兵以支持,结果使起义水兵的意见也发生分歧。就在起义*舰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时沙皇*府已经调动黑海舰队的大部分*舰来对付“波将金号”铁甲舰(当时在俄罗斯是火力最猛的铁甲舰),黑海舰队得到的命令是捕获或者击沉“波将金号”,起义的水兵在万般无奈下只能应战。当时的俄罗斯黑海舰队的任何一艘*舰都不是“波将金号”的对手,即使把其他*舰列成队形向它发起进攻也很难完成沙皇捕获或者击沉它的命令,“波将金号”水兵知道这一点而对黑海舰队的到来并未感到惊慌和紧张。他们把自己的*舰一直对着黑海舰队的阵列开去,两次将队列冲断,前来执行沙皇命令的舰队上有许多水兵十分同情和支持“波将金号”上的起义者,他们在两舰相遇时公开欢迎起义者。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海*指挥部担心其他*舰也发生起义,赶紧命令黑海舰队开走。但已有一艘名为“常胜者格奥尔基号”的铁甲舰参加了起义,只是由于这艘*舰上的起义水兵们所推选的指挥官胆小怕事造成最后该*舰触礁,这样“波将金号”铁甲舰像一只孤鹰在黑海游荡。

(四)起义11天后“波将金号”起义者弹尽粮绝,已经无路可走。他们被迫把*舰开到罗马尼亚的康士坦察港,并向罗马尼亚*府投降,起义者天真地认为只要自己不在手中就可以免受惩罚,但是他们想错了,罗马尼亚*府哪里敢因为一艘“波将金号”铁甲舰及其叛乱的水手而得罪沙皇*府,所以水兵们投降之后罗马尼亚*府与俄罗斯*府进行磋商,最后将起义的水兵引渡回俄罗斯,这些无辜的水兵最后被处以绞刑。“波将金号”铁甲舰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表明沙皇制度的*事支柱已经发生动摇,随着工人罢工、农民暴动和士兵起义的不断发生俄罗斯其他阶级也逐渐卷入到革命中来。在有产阶级中自由主义反对派越来越公开地反对沙皇*府,这种形势使沙皇*府也看到问题的严重性,它不但失去广大劳动者的支持,也弄不好会失去有产者的支持,那就意味着沙皇*府的垮台。所以沙皇*府赶紧结束同日本的战争并签订《朴次茅斯和约》,以便腾出手来集中全力解决国内的危机。为了拉拢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沙皇*府在年8月6日宣布将要召开国家杜马(俄语为"议会"的意思),杜马的召开意味着沙皇专制制度开始结束,8月6日公布的法令是内务大臣布里根起草的,因此在俄罗斯历史上称之为“布里根杜马”。这个法令规定杜马将作为“咨议性”机关而存在,并不像欧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那样拥有立法权,而且杜马的选举权仅限有产者。显然“布里根杜马”完全是个骗局,布尔什维克*马上采取坚决抵制“布里根杜马”的方针,提出打倒咨议性杜马、打倒沙皇*府等口号,同时组织群众性的*治罢工和准备武装起义,俄罗斯面临着更大的*治风波。

十二月武装起义

(一)年9月19日莫斯科印刷工人举行罢工并很快发展为全市的*治罢工,10月7日莫斯科喀山铁路工人开始罢工,铁路运输陷于瘫痪。到10月12日全国14条铁路、4万多公里长的线路上75万名职工都投入罢工斗争,随后全国各地的00多万工厂企业工人相继举行罢工,职员、学生、教师、工程师和医生也起来响应,这样全国处于瘫痪状态。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之下皇*府不得不采取退却策略,便争取喘息时间伺机反扑。年10月17日沙皇*府颁布宣言承认人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并承诺将扩大选举权,召开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杜马。果然沙皇*府这一招马上奏效,资产阶级兴高采烈地欢迎“宣言”,并纷纷组织**支持实施*府的10月17日宣言,出现了大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地主建立的“十月十七日同盟”(即“十月*”)和自由派地主联合城市中等资产阶级成立的“立宪民主*”等**,准备开展议会竞选走上君主立宪的道路。

(二)孟什维克和小资产阶级的俄国社会革命*虽然没有大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那样兴高采烈但也拥护*府的宣言,他们说沙皇投降了、专制制度不复存在了、革命已不再需要了。只有布尔什维克认为10月17日宣言是一个骗局,列宁尖锐地指出沙皇的让步确实是革命的极其伟大的胜利,但是这一胜利还远远不能决定整个自由事业的命运,皇还远远没有投降,专制制度根本没有不复存在,它还在集结自己的力量,革命的人民还要解决许多极其重大的战斗任务才能使革命取得真正的完全的胜利。果真不出列宁所料,在“宣言”公布的同时沙皇警察当局支持一些反动地主、商人、神父和流氓组成“俄罗斯人民同盟”等黑帮组织到处残害革命人民,*府的警察机构也加紧迫害和打击革命者,革命正处于危机之中。

(三)年11月9日长期侨居国外的列宁从瑞士秘密回到彼得堡,准备直接领导武装起义的工作。12月初布尔什维克*在塔墨尔福斯召开代表会议,研究武装起义的有关问题。在这次会议上斯大林第一次会见列宁,这时布尔什维克已经成立了*事和战斗组织,*员们在群众中也做了大量宣传和组织工作,争取更多的人参加到武装斗争中来。尽管*府的“十月十七日宣言”使资产阶级、地主阶级和孟什维克心满意足,但是广大工农运动并没有停止,全国各地的工人罢工和农民暴动仍然不断发生。在少数民族地区和被俄罗斯帝国侵占的波兰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蓬勃高涨,*队的变化也在进行,10月份在喀琅施塔得的水兵举行起义,11月份塞瓦斯托波尔发生海*起义,起义者夺取“奥查可夫号”巡洋舰,所以布尔什维克认为武装起义的条件已经成熟。

斯大林

在布尔什维克的起义秘密准备过程中在年12月3日发生一件突然事件,那一天彼得堡苏维埃和其他革命组织一道发表一个《财*宣言》,这个宣言的目的是号召全国居民拒绝缴纳捐税和贡赋,要求储蓄银行退回存款,用金币支付工资等等。这样做的结果很可能使年末正濒临财*破产边缘的沙皇*府受到严重损失和沉重打击,以便造成更好的革命形势。但是沙皇*府采取了更为强硬的报复性措施,就在宣言发表的当天皇*府下令逮捕彼得堡苏维埃的名代表,许多左派报纸被查封,其中包括布尔什维克的《新生活报》。

(四)彼得堡苏维埃遭到破坏后俄罗斯革命的中心就转移到莫斯科,当时在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莫斯科苏维埃积极准备武装起义,在士兵中间的革命鼓动取得相当大的成功,所以莫斯科的布尔什维克建议苏维埃马上组织工人罢工,然后把*治总罢工转变成武装起义。12月5日莫斯科苏维埃通过从12月7日起*治总罢工的决议,7日中午总罢工开始,8日参加罢工的人数已达15万人,工人们很快组织多人的武装战斗队,3天之内莫斯科城里到处是工人们筑起的街垒。无产阶级居住的地区——莫斯科河左岸区、罗果日城关区和勃列斯尼亚区变成起义的中心,莫斯科12月武装起义就这样爆发了。莫斯科起义开始之后这座城内的统治权实际上已经不在原*府手中,而在莫斯科市苏维埃和各区的苏维埃手里。根据苏维埃的命令一切印刷所的印刷工作都已停止,只有苏维埃的机关报《消息报》照常出版,苏维埃执行委员会还控制自来水和其他对城市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企业的工作,他们要求开办免费食堂,要求粮店向无钱的工人们赊售食粮,禁止店主抬高食品价格。苏维埃又同农民建立联系,使农民从四郊乡村把粮食运给莫斯科的起义者。起义者一面与前来镇压的*府*对阵一面着手其他有关事宜,各工人区的苏维埃积极行使*府职能,勃列斯尼亚区还选出工人法院并判处警察所长和暗探局特务的死刑。警察都被解除武装,武装的工人战斗队承担起维护社会治安的任务。

(五)12月起义发生后沙皇*府赶紧向莫斯科调动兵力,*府利用尚未切断的尼古拉也夫铁路的交通把彼得堡的近卫部队开到莫斯科。12月15日沙皇*府派来的谢苗诺夫团开始围攻勃列斯尼亚区,在那里只有名工人义勇队队员,他们英勇地展开了保卫战,沙皇*队见直攻不下后就改用大炮进行轰击,17日勃列斯尼亚工人区被沙皇*队攻陷。18日莫斯科苏维埃决定停止起义并有组织的撤出战斗,在莫斯科12月武装起义的同时俄罗斯其他一些地方也发生许多类似的起义,在无产阶级人数集中的工厂和企业所在地(顿河岸边的罗斯托夫、叶卡特琳诺斯拉夫、诺沃罗西斯克等地)以及诺夫哥罗德附近的索尔莫沃工厂和皮尔姆附近的莫托维利哈工厂、叶尔特琳大铁路和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沿线地带也都发生工人武装起义,在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和赤塔工人力量和准备开往中国的后备部队中具有革命情绪的士兵联合到一起进行起义。在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城市工人同农村的农民联合行动使武装起义的声势十分浩大,在拉脱维亚图库姆城人民的起义更是战果辉煌,*权临时过渡到由革命的社会民主工*领导的人民群众手中。

(六)12月武装起义最后还是失败了,它在莫斯科只坚持了9天,其他地方的起义也先后被镇压下去了。这次武装起义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在起义之前布尔什维克在各大城市的主要领导人均已被捕,没有被捕的也已经被迫转入地下进行秘密活动,这就使12月武装起义从一开始就失去强有力的领导核心,缺乏统一适宜的战斗计划。斯科市的武装起义基本上是区自为战,始终处于防御地位,没有采取任何主动进攻的战术。这次起义没有得到社会各阶级的广泛支持和赞同,主要是工人阶级孤*奋战。在这次起义过程中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一直在制造混乱,这些活动都有意无意地破坏了起义。起义失败的最根本原因还在于革命的条件尚未成熟,所以莫斯科苏维埃决定停止战斗,有计划地把战斗队撤出莫斯科。

杜马危机

(一)年1月尼古拉二世就国内局势询问国有财产大臣叶尔莫洛夫,叶尔莫洛夫认为摆脱困境的唯一出路只有应社会要求建立人民代表机构,大臣会议的大臣大多同意他的意见,于是尼古拉二世授命内务大臣布里根起草建立人民代表机构的敕令。2月18日尼古拉二世签署诏书表示在保持帝国《根本法》不可动摇的情况下吸收从居民中选出的、得到人民信任、值得尊敬的人参与制定和讨论立法议案,布里根按照尼古拉二世指示成立特别会议讨论此事,最后由维特推荐出席大臣会议的克雷扎诺夫斯基拟定出布里根杜马方案提交大臣会议讨论。大臣们对杜马权限和杜马产生的选举方式等问题进行激烈地争论,7月19日到26日尼古拉二世在彼得哥夫宫主持召开秘密会议,审议大臣会议通过的国家杜马方案。原内务副大臣、国务会议成员、沙皇机要顾问斯季申斯基为首的顽固守旧分子企图阻止任何改革,他们坚持要在杜马法案和杜马成员,他们认为杜马选举的本质从历史上看不是俄罗斯的,而是与俄罗斯格格不入的西欧的模式,按照西欧议会的模式设计的杜马选举将招致更大的动乱,最终将使专制制度原则本身遭到动摇。另一派以国务会议成员塔甘采夫和历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为代表主张扩大杜马权力,他们认为国家杜马无论按什么组织原则建立都将损害专制制度,然而这正是有利于立法的,是历史的进步。会上尼古拉二世曾建议不将杜马称为国家杜马,而称作皇帝的杜马,这一提议因遭到全体大臣反对而作罢。

(二)年8月6日尼古拉二世颁布《关于设立国家杜马的诏书》、《国家杜马章程》和《国家杜马选举条例》三个法令,并保证国家杜马的选举在12月10日前进行,杜马会议召开不迟于年1月。布里根杜马的咨议性和无权性无法满足社会要求,方案出台后革命形势进一步发展。改革不得不进一步深化。年12月11日尼古拉二世发布《关于修改国家杜马选举条例》,年2月20日尼古拉二世颁布《国家杜马章程》,新设立的国家杜马成了近代意义上的立法机关,和国务会议构成主立宪*体中的下院和上院。尼古拉二世颁布召开第一届国家杜马的法令,规定妇女、25岁以下的青年、*队和某些少数民族没有选举权;由于财产等一系列限制,无产阶级有3/4不能参加选举;选举采取间接方式进行,所有选民按照阶级和财产的不同而分成4类选民团,每个选民的代表人数及其产生各有不同;地主和土地占有者选民团为每人中选举1个复选代表,城市选民团为每人中选举1个复选代表,农民选民团为每3万人中选举1个复选代表,工人选民团为9万人中选出一个复选代表。

(三)年3~4月间举行国家杜马的选举,布尔什维克原估计有出现新的革命高潮的希望而实行抵制*策,由于孟什维克实行半抵制(即参加初选和复选)不参加代表的选举,又由于广大农民没有参加布尔什维克的抵制运动,所以抵制*策没有成功。选举正常进行,结果立宪民主*获得国家杜马中的最多席位,在全部个席位中,他们占有席。实质上这是年农奴制改革的翻版,是变相掠夺农民的新企图,因为这等于使地主只卖出一少部分土地,却逃脱农民革命。立宪民主*提出自己的土地方案(即第号方案),这个方案要求把所有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使用,基础是把全部土地交给人民,形成一个全民土地总额,凡是用自己的劳动耕种的人都可以按同一定额从土地总额中得一份土地。立宪民主*认为平分土地是使农民摆脱一切剥削的保证,同时劳动派主张根据普遍平等的原则直接的和以不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出土地委员会,由它负责办理土地改革事宜。劳动派的主张触怒了杜马中的有产者代表,特别是地主阶级代表,而沙皇是俄罗斯地主阶级的总代表,他当然也不容忍这个方案。在第一届国家杜马讨论的各项法案中地问题是争论最为激烈的议题,在总共召开的42次会议上有20次是围绕土地问题展开的,也正是围绕土地问题尼古拉二世与第一届国家杜马产生激烈的矛盾,最终导致杜马被解散。

(四)年4月27日第一届国家杜马在东宫格奥尔吉厅召开,尼古拉二世致开幕词表示将保证赐予人民的法令不可动摇,然而他却避开诸如*治自由和土地问题等迫切问题,强调现有法律是国家秩序的基础,这表明杜马活动将受到严格限制。当选为杜马主席的立宪民主*人穆罗姆采夫在第一次演说中就宣布杜马的工作应建立在完全实现杜马权力的基础上,这些权力来自于人民,而非钦定宪法,这实际上是要求俄罗斯由二元君主立宪制向议会制转变。5月4日杜马代表全体通过对“立宪君主”致辞的答辞,这个答辞相当于杜马的行动纲领,而这些纲领十分激进,与尼古拉二世的设想是格格不入的。。第一届国家杜马召开不久大臣会议就出现要求解散杜马的声音,原因是杜马的答辞过于激进,*府没法与之协同工作。事实上就是否解散国家杜马上大臣会议分成两派展开争论,尼古拉二世犹豫不决,之所以未敢轻易解散杜马主要考虑到民众情绪。随着第一届国家杜马的激进性和反*府的特点逐渐凸显沙皇及其部分臣属开始感到恐慌,时任内务大臣戈列梅金在年6月就表示除了解散国家杜马没有什么其他办法,终于尼古拉二世借机将杜马解散。同时尼古拉二世任命内务大臣斯托雷平为总理大臣,并宣布将要召开第二届杜马。

(五)布尔什维克*已经认识到抵制第一届杜马选举是错误的,所以在第二届杜马选举前布尔什维克不但决定参加选举,而且认真分析革命的进程和已经改变了的力量对比,从而得出结论认为以杜马为讲坛揭露沙皇制度和资产阶级、教育和争取群众是最合时宜的策略。在年秋季进行的第二届杜马选举中左翼代表的人数大为增加,右翼代表的人数也有增加,而立宪民主*的代表人数则急剧减少,工人选民团的复选代表中间没有一个是立宪民主*人。年2月20日第二届杜马开幕,土地问题仍然是讨论的主要问题,在这届杜马中布尔什维克代表同劳动派、社会革命*、劳动人民社会主义*结成“左派联盟”,同杜马中的右派代表进行激烈的斗争。“左派联盟”提出没收地主土地并实行土地国有化的主张,有产阶级看到这届杜马比上届杜马还不驯服后组成“贵族联合会”要求*府解散这届杜马,修改选举法,另外召集俯首听命的杜马。年6月1日总理大臣斯托雷平以莫须有罪名指控俄国社会民主工*策划“叛国*变”,6月2日晚*府下令非法逮捕了社会民主工*的65名杜马代表,随后把他们流放到西伯利亚。6月3日尼古拉二世宣布解散第二届国家杜马,并公布新的更加反动的选举法。

斯托雷平改革

(一)20世纪初的俄罗斯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年革命俄罗斯对宪*体制作出初步的尝试,新的宪*体制对沙皇和大臣会议主席的关系作出一定的要求。尼古拉二世急需寻求一位强有力的大臣会议主席来有效地进行改革,维护封建专制的统治。革命给斯托雷平的上台提供了机会,他在萨拉托夫省镇压革命的手段和关于改革国家土地制度的想法受到尼古拉二世的赏识,于年7月9日接任大臣会议主席。尼古拉二世面对国家体制的改变有着自己的妥协和坚持,斯托雷平对国家的改革有着全面的理解,两人在处理杜马问题上殊途同归。尼古拉二世和斯托雷平都认可在传统东正教和君主制下的立法机关的设立以及改善社会的生存状况,但在改革的表达上有着明显的不同,在对待杜马问题上尼古拉二世认为俄罗斯社会意识发展不健全,建立咨议式的杜马比较符合当下俄罗斯的情况。而斯托雷平认为杜马是国家实行宪*的重要途径,有了杜马这样一个平台才更利于俄罗斯法治国家的建立,他们在与杜马的互动中能体现出他们对待国家法治问题上不同程度的改革思想。实际上国家杜马开幕之后尼古拉二世对国家杜马的活动可以说得上是冷淡甚至是抵制的,这是因为尼古拉二世对现在这种形式下的国家杜马是否能起到作用还存在保留,他认为设立国家杜马不是要让它管理自己,而是要让它给自己主意,可以看出尼古拉二世认为杜马还不够成熟到能行使立宪的职责,杜马的性质最好还是咨议式的。在国家杜马开幕之后尼古拉二世对国家杜马的活动也表现得十分冷淡,在他的影响下总理大臣戈列梅金连国家杜马会议都拒绝列席。

斯托雷平

(二)19世纪末期的俄罗斯帝国农业落后,*府没有任何*策可以有效的帮助农民改善其落后的情况,加在农民身上的税收更重了。斯托雷平之前在内务部和农业部工作的经历使他对俄罗斯的农业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农业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年作为萨拉托夫省省长的斯托雷平向尼古拉二世提交关于萨拉托夫省的报告,内容中心就是要告知尼古拉二世基础改革的重要性,虽然现在改革面临着很多的苦难,但至少要在*策上减轻对农民的影响。斯托雷平试图让尼古拉二世了解必须寻找一条途径使农民脱离农村公社,成为独立的劳动致富的居民,而这些土地的稳定拥有者代表者将会成为稳定国家秩序的中流砥柱。面对农民的骚乱斯托雷平指出*府要采取治标又治本的措施,一方面要采取严厉的惩治手段调动*队镇压,另一方面为农民开辟出一条自由地尽其所能利用土地的道路,而这些观点都十分符合尼古拉二世的心意。

(三)早在斯托雷平提出这些解决措施之前尼古拉二世也曾为解决俄罗斯农业问题作出一定的尝试和努力,右翼君主**了解到商品经济的流通会破坏原有的宗法制度,农业上出现的分化会导致专制统治失去在农村的社会基础。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出现尼古拉二世采纳了右翼分子的建议于年12月14日签署关于禁止转让农民土地的法令,该法令规定只有根据村社大会决议并取得权力机关同意之后才能出售村社土地,而农村的份地也只能出售给本村社的成员。俄罗斯土地问题解决起来十分困难,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农民应有权拥有土地,之前*府避重就轻的法令没能让农民就此罢休,相反更加刺激农民起来采取暴力行为,年春天发生在波尔塔瓦和哈尔科夫的较大规模的动乱使*府开始正视起土地问题。年尼古拉二世在维特的提议下于年11月16日成立“农业中心区贫弱原因研究委员会”(简称“中心委员会”),委员会由国务秘书科科夫佐夫担任主席,主要是为了研究年农业歉收和欧俄农业中心区农民经济衰退的问题。在维特的提议下尼古拉二世同意设立委员会来研究农民问题,并且希望维特在解决农民问题的时候,以亚历山大二世所制定的措施作为行动准则,并希望维特能担任委员会的主席。年1月22日尼古拉二世成立“农业工业需要问题专门会议”(简称“专门会议”),主要研究关于农业工业需求的一切事务,希望能让农民安居乐业。

(四)年11月3日尼古拉二世发布两部诏书,第一个诏书是从年的1月1日起减少农民50%的赎金,直至年1月1日完全取消赎金。第二个诏书规定对农民银行的还贷期限予以放宽,其实就是变相的用取消赎金的方式让农民从村社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年1月到2月期间流行的对土地问题的解决方法主要是三种观念,一是原有土地关系的保留;二是改变土地关系,鼓励农民离开村社;三是征收私有土地缓解农民土地短缺问题。库特列尔是第三种观点的主要支持者,但尼古拉二世明确表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打算采取农业大臣古尔科路线。尼古拉二世成立古尔科委员会(即“内部编纂委员会”),专门研究法令问题,也起草一些破坏传统农村的条款,它强调*府以农民份地为基础严格地整理土地,并逐渐地脱离村社。尼古拉二世还克瑞弗辛委员会(即“土地和解委员会”),主要

1
查看完整版本: 俄罗斯帝国第十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