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廊坊日报
手捧起刘加东先生赠送的小笔筒,食指轻弹下有击磬鸣玉之声,近观黑亮中呈沉静厚重之美,图案就是那古陶上图案,一座五峰的山上,祥云飘动,一轮红日冉冉升起。
●张华北
连日的阴云让临海的大地毫无炎热,虽已是夏季,海滨的风带着难得的凉爽轻拂着这片土地。两城镇遗址田野,氤氲在古老朦胧的时光里。柏树与杨树组合成一条行道树景,高低的结合如列阵的冷兵器时代*士,似乎会将人们引进远古悠久的时代。
一
土路撩起的灰尘让人感觉不适,路中一个约三人高也需三人牵手围揽的容器引人驻足。这是一个被称作陶甗的仿古品,上部为一有盖的罐叫甑,下部是乳形三足的鬲,上下间放篦子,古人用于蒸煮食物之用。想起故乡川南普遍使用的木桶状的甑子,应是由数千年前演变而来。想必那时这里的祖先们在土屋中安上陶甗,干树枝在下面燃起火焰,满屋萦散着米饭诱人的香味。
20世纪30年代,梁思永先生的考古组走进了这片古老的土地,开始了这个龙山文化著名遗址的发掘。90年代,中美联合考古队又以两城镇为中心,在沿海进行系统考古。百余座房址、墓葬被发现、清理,大批玉器、石器、陶器重见天日。
路边田园桑林郁郁,修剪的树型限制了枝干的高度。地边,一个巨型的仿古黑陶罍耸立在台座。这个大碗状的器具古人用于盛酒或盛水,上有颈口,上沿下部左右各有一个耳状把手,下有三道凹槽的底座。翻开《诗经》可见,“我姑酌彼金罍”,《周礼》亦有“凡祭祀……用大罍”,这礼制的重器当不会制造粗疏,而以优美、灵动、饱满取悦神灵。商周时的“金罍”则是青铜制造无疑。茶园青青,一巨型大罐兀立,上小下大鼓腹的圆形,上口部左右各有一耳把用于双手端握。另一处杨树林场地边,柏树环绕,一具三足盆状的大鼎大气威严,上口下有耳把,下足则是带缺口装饰的尖形,足上端各有一洞,如黝黑的大眼圆睁,窥视鼎前,令人心生敬畏。沿草地中人踏出的小径,攀上一座七八米高的土墩,荒草过膝拉牵着裤腿。从高挺的杨树林空隙望出可见田园、土路和不远处的房舍。遗址现场保护工程负责人,是土生土长的汉子,指着周边的杨树:这脚下是一座汉墓,原来高过了树梢,小时候站在这顶能看见原野上的四座大墩,都是汉墓。
二
午后的天宇变得晴朗,高兴镇的辛庄子村里村外,多年前临海的尧王城已封存在这片多万平方米的沃土下,这里兼有大汶口文化、岳石、商周以及汉文化的遗存,那些泥质和夹砂黑陶、灰陶、红陶、白陶、彩陶,更有精湛的蛋壳陶器,让这人类故土文化那么丰富。古人由“有巢氏”到因地制宜以土坯建房,这一大文明进步由此滥觞。这里沉睡的黑陶器具、玉器等人类创造重见天日。
在此濒海文化圣地两城遗址,当年梁思永考古队发现珍稀陶器,埋藏在地下的黑陶依然保持着年前的美好。那一具蛋壳黑陶镂孔高柄杯由长眠中苏醒,挺立在世人面前。那杯上部为宽沿,直壁圜底,中部为上细下粗空心杯柄,几道镂空孔,下底覆盆状。杯之薄,薄如蛋壳,薄如人之指甲。
两城镇公路一侧,一栋二层小楼坐落在路边。门前,浅棕色陶盆里两株铁树伸展着坚硬的绿叶,这再普通不过的楼房却是省民协黑陶艺委会分会、日照两城黑陶厂。年过六旬的刘加东,高挑的个子,花白的短发,浓眉下一副坚毅的眼神。左边的大屋是制陶的作坊,几张长桌对接成长长的工作台,一排排做好的陶胎用黑塑料袋遮封保湿,各种雕刻工具装满工具盒。室内周边有工具柜,一侧放置有制陶工具。一些花瓶、笔筒泥胎雕刻完毕。刘先生拿起一个笔筒胎,收口如罈,上刻有潇洒的“日照”二字:“这个已经刻好,上面的麻点是一点点刻成的。”那些点有数千或上万。他拿起一块浑圆的鹅卵石,在筒边沿上摩擦示范,说:“黑陶的亮光就是这样磨出的。”黑陶的素面磨光,是一种典雅、精致的装饰。
刘先生坐在制作台后一把小椅子上,打开电动转轮,用手从槽中挖起一块湿泥,放在转盘中。左手捏,右手压,瞬息间一个筒型的泥坯成型。双手指微妙地挤压中下部已成瓶状,轻巧地旋转间上口已成阔边的瓶口。一边做一边讲解着制作工序,随即用铁片角板轻挨瓶沿,瓶口即完整圆润。一根钢丝拉在瓶底,眨眼间割坯完毕。挤泥坯、造型拉坯、拔高、扩口收口、修坯割坯一气呵成。
刘加东,两城镇七村人,祖孙几代都是农民。如今的老屋基坐落在两城文化层上。少年时,见村民挖地或是下大雨后,经常拾到破碎的瓦片、陶片,人们并不知道其有何价值。20岁,加东长成一个英俊小伙子,部队的吸引力让他报名参*。6年转瞬而过,加东退伍回乡,就任了计生主任。20世纪80年代,祖国改革开放,农村体制的改革带来经济的发展。年,山东大学来两城村考古,已是村办企业负责人的他配合考古队工作。一件件陶制件由几千年前的地层里出土,村办厂接受研制仿制品任务。心灵手巧的加东外出学习请教,边学边干,一批简单的仿制品终于摆在考古队面前。年,村子乘势而上与大学合作成立陶艺研究所,大学派来两名职工、一位教师,指导做仿制品。一年多过去,没有给村里增加经济效益,村里也不再投资,大学撤走了员工。年底,研究所里剩下加东一个光杆司令。山大历史文化院余海广书记及时走进了研究所:“加东,你不能放弃!”黑陶,是日照两城和各遗址中的珍品,制作技艺已失传,让这几千年前的黑陶技艺重生,让黑陶珍品再现人间。古人能做,我也能做,责任感涌动在加东胸中。陈为光师傅聘来了,二人潜心研制。他们从设计、拉坯、雕刻到烧制,精心制作。半年过去,制品成功出窑,达到较高的水平。第一笔万元的订单签约,一批精美的黑陶镂雕花瓶走进了市场。
两年后,加东的黑陶技艺日臻成熟,年他担任起既是技术工程师又是经营者的总经理,独立开创黑陶产业。三年过去,累积的债务还清。又十年过去,山东大学博物馆陶艺研究基地的铭牌挂在门前,联合研制开发仿古陶器加东重任在肩。一批批仿古黑陶制品成为市场的宠儿。古老的两城镇西北地,两城河蜿蜒流过,有着独特的*黏土,水源优质,黑陶的制作得天独厚。中华原始文化瑰宝,加东这一传人脱颖而出,也正当其时。
三
由色彩学分析,红*蓝三原色可分解成大自然上百种色彩,黑色则是集诸色为一之色。色虽单一,但从某种意义来说,黑色隐藏了所有色彩之美。古人在数千年前制陶中,无意之间成就了黑陶,黑陶之美亦适应人类的审美意识。黑陶由古之生活器具,到祭祀礼器,到陈列装饰品,诠释了从实用到艺术倾向理性之美的过程。
仿古架上,陈列古鼎、鬹、甗、罍、觯形杯、蛋壳高柄杯等,裂口拼接黏合,缺失处用石膏补全。不仅有黑陶,还有红陶、白陶。加东为考古、出口仿制,还为博物馆仿制,大部分的展品,与原品几无差别。最精湛的技艺体现在加东重生的蛋壳黑陶高柄杯上,那几只杯形状大同小异,高低不一,杯沿大小不同,杯柄或直或鼓,或镂空或无孔。黛黑如墨玉,壁薄亦坚,真恐吹弹欲破。现出此杯黑如漆、声如磬、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的技艺。
龙凤瓶堪称精美之作,双耳的凤瓶上,镂空雕出凤凰,长尾上扬如火苗弯曲多姿。龙瓶与之匹配,龙头在中向右,龙身上弯,尾向下,配以云纹;樱花瓶当为精致之器,矮者称为罐,高者为坛,罐短颈阔口,花叶相连在圆腹上镂空。几十花瓣分层秀出,叶如潺湲水流。那坛则平沿小口,短颈长圆腹,上大下收至平底。其花瓣用双钩雕刻,图案精致,雍容华贵。
人物黑陶凸显造型之美。观音头戴绣有坐佛披巾帽,身着短袖衣、长裙,颈戴项链,右手轻扶左手,长圆脸上一副深邃眼睛似可洞悉世间。仪态大方,美丽中不失庄严、肃穆;另一观音瓶设计独特,上圆下连高脚,小瓶口在其上。观音亦身着纱巾长裙,脚踏莲花水浪,右手拈柳枝一副俯瞰人寰之态。头后佛光成环,背景以数千个“万”字符号衬托。
傍晚的阳光格外明媚,海滩上海浪由远而近呼喊着冲上沙滩。徜徉海滩,手捧起刘加东先生赠送的小笔筒,食指轻弹下有击磬鸣玉之声,近观黑亮中呈沉静厚重之美,图案就是那古陶上图案,一座五峰的山上,祥云飘动,一轮红日冉冉升起。